不忘历史牢记使命引领全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
2018-12-26魏国清
魏国清
2017年9月,《内蒙古公共文化快讯》登载消息:“为适应我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机构职能作用,提升群众文化机构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地位,内蒙古自治区群众艺术馆申请更名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此申请近日已由内蒙古自治区机构编制委员会研究通过。”
这是内蒙古文化馆发展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更名后的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加合理地配置资源,更好地为公共文化事业服务。
一、不忘历史,牢记使命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立即改造并新建了一批人民文化馆,面向民众,开展时事教育、政策宣传、识字扫盲、科学普及等活动,为新中国建设勇立新功。可见文化馆成立之初就承担起了以文化人的责任,所以此次更名是历史的回归,是使命的重新界定,更是敢于担当的体现。
1957年,为解决边疆牧区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难题,内蒙古群艺馆馆长于春斋等人应邀参加了内蒙古文化局召开的座谈会,根据自治区牧民分散、流动的特点,提出了建立乌兰牧骑,为牧民提供多样化文化服务的方案。内蒙古文化局根据这个方案,将试点选择在苏尼特右旗,我館的达瓦敖斯尔、刘英男同志为试点小组组长,于春斋、图布新、张敏先后参加试点工作,为乌兰牧骑的创建呕心沥血。直至乌兰牧骑成为专业文艺团体之前,内蒙古群艺馆一直承担着其培训、辅导工作。可以说,乌兰牧骑——这面全国文艺战线的红旗,孕育于内蒙古群众艺术馆。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队员们的回信中指出:“乌兰牧骑的长盛不衰表明,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作为乌兰牧骑的孵化者,对此更有深刻体会:要不忘历史,牢记使命,坚守职责,继续前行;要以人民为中心,用感情表达群众心声;要以生活为源泉,用文艺引领时代风尚。
二、抓住机遇,开拓创新
2011年,在《中共中央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把文化馆排在了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之首;2017年《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进一步确定了文化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定位和作用,为文化馆工作开展提供了法律依据。馆领导班子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召集全区文化馆(群艺馆)馆长共商发展大计,创建全区文化馆(群艺馆)联盟,共谋事业发展、共促队伍建设、共创服务品牌、共享文化资源,旨在将内蒙古文化馆事业引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并为此努力前行。
一是通过阵地服务创新,探索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升。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在给群众提供场地服务开展活动的同时,举办专业讲座4次、面向普通群众的各类专业培训班20期;举办美术、摄影、图片展7期;馆内16个团队参加各类演出、比赛100余场(次),获奖20余项,次年阳光合唱团又在第十六届“永远的辉煌”全国中老年合唱节上获得了金奖,这些为文化馆老年文化艺术大学入选首批文化部规范化建设试点奠定了基础。2013年接待参观、活动的群众约10万人(次),此后持续攀升,以此为引领,全区各地文化馆阵地培训如火如荼,其中赤峰市群艺馆在2016年免费开放培训达7万多人次,2017年免费开放培训人次达15万人次,2018年报名预计免费开放培训班共开办25个门类131个培训班,将培训27万余人次。
二是打造品牌文化活动,推进群众文艺繁荣发展。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馆举办的西部民歌会、全区中老年合唱艺术节、全区原创民族广场舞大赛及全区美术书法摄影展等大型品牌活动,均获得良好社会效益。其中我馆连续三届主办、承办的“魅力乌拉特”西部民歌会,入选“2017全国文化馆(站)优秀群众文化品牌”。全区合唱艺术节中,2支优秀团队被推荐参加由文化部主办的“永远的辉煌”第十九届中国老年合唱节中,其中1支被评为“最受欢迎合唱团”。
三、区域联动,引领未来
一是加强理论调研,推动公共文化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我馆于2017年9月策划筹办的八省区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论坛,有来自八省区市群艺馆、文化馆的负责人和调研部主任等100余人参加,为建设现代文化馆建言献策。二是深化“联盟+基地”发展方式,发挥引领作用,创造示范效应。实现片区联动、上下联动,助推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新飞跃。三是全面启动覆盖全区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数字文化馆暨内蒙古文化云建设项目。制定全区数字文化馆建设标准,搭建全区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四是实施“百馆千站”人才培训计划,对全区各级群众文化机构5000多名专业干部、6000多支业余文艺团队业务骨干的辅导培训分批次培训。五是成立文化志愿者总队,发挥志愿者作用,弥补专业技术人员不足,更好地为公共文化事业服务。六是继续举办品牌性群众文化活动,筹办全区农牧民文艺汇演,以繁荣公共文化事业。七是加快推进自治区文化馆新馆建设。为有效改变首府地区乃至自治区综合性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缺乏现状,提高自治区公共文化设施整体实力和服务能力,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建设自治区文化馆新馆,新馆落成后,预计年接待观众将达200万人次,阵地服务将会更加活跃。八是深化改革,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管理和运行。在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中,建立以理事会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的获得感。
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为准绳,以“全民艺术普及、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为主体职能,以“文化为民文化惠民”为总体目标,以群众文化需求为核心,以“均等共享、优质高效、参与便利”为原则,引领全区公共文化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