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事业单位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2018-12-26秦禄英
秦禄英
摘要现阶段,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基层事业单位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从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看,基层事业单位要想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要采用现代化的方式实施档案管理工作。本文首先简要阐述了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含义,然后分析了当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探索了基层事业单位进行档案现代化管理的路径,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启发。
关键词基层事业单位 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 有效途径
随着信息时代不断发展,对档案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信息时代背景下,各类档案信息数量激增,传统的纸质档案无法满足现代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计算机等现代设备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造成了巨大冲击。因此,如何对传统档案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实现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成为各基层事业单位关注的重点课题。
一、目前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
我国目前基层事业单位的档案介质有很大一部分还是纸质档案,这使得其在对档案进行保管以及应用方面存在着诸多的不便以及限制,例如纸质档案难以长期储存需要较为苛刻的储存条件且容易被损坏,并且需要占据较大的面积进行存储工作,并且在档案建立、档案应用以及档案归档、档案分类等诸多方面都较为复杂困难,使得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较为巨大。其次,由于缺乏现代化的档案管理手段造成大部分基层事业单位的档案资料检索还沿用着人工检索的方式,这种检索方式错误率较高并且大量地浪费人力影响档案检索的效率。但我国大部分基层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档案利用方式,造成几乎全部的档案资料只能被束之高阁,不能被有效地利用,从而使得档案资料失去了其存在的主要意义。
二、基层事业单位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有效途径
(一)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化建设,推动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无规矩不成方圆,基层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是如此,要想更好地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进程,必须要逐步构建起规范化的管理制度,通过制度的约束和保障,推动档案管理质量的提升。从当前来看,基层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是兼职,且流动性较大,如何确保档案管理的连续性和高效性,是工作的关键,为此,必须要从执行制度方面人手。我国《档案法》第十条中明确规定,对国家规定的需要立卷归档的材料,必须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定期本单位的档案机构或者是档案管理人员移交,实现集中管理,任何个人不能够随意占有。为此,为了提升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就需要建立健全完善且科学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对档案的利用。同时,要配置相应的设施,保证档案管理的安全性。健全责任机制,明确规定档案管理者的具体管理责任,这样在出现任何问题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找到责任人解决问题。有了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且确保规章制度的贯彻和执行,才能够实现档案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规范档案管理流程。首先,各基层事业单位应在
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规范档案信息的采集、保存、处理等工作流程,確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用;其次,基层事业单位应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档案管理建设,通过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应用,逐渐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程度;最后,基层事业单位应重点加强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基层事业单位记录的档案资料,广泛涉及社会发展、历史进程等各个领域内容。因此,事业单位应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提高档案资料的共享率,通过多方的共同探索,挖掘档案资料的潜在价值。
(三)强化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随着工作的开展,会产生大量的档案,同时会产生大量数据,在档案人工管理模式下,不仅容易出现漏洞,也容易出现管理安全隐患。对此,要积极引入现代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开展信息化建设,提升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综合管理水平。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很多基层事业单位都没有引入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成为制约档案管理效率提升的瓶颈。在档案管理系统开发和应用上,要结合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实际情况,寻求合适的信息化管理工具,并根据管理实践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满足当代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需求。
三、结语
档案管理现代化是时代对事业单位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事业单位应对未来工作的重要使命。只有不断的改进档案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逐步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和人才,加强对档案管理操作办法的全面改革,才能发挥出基层事业单位档案的作用,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跟上时代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