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与改进国企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和途径
2018-12-26王敏
王敏
摘要全面加强国企党建,是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央对国有企业党组织提出的总体要求。在经济多元化、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员工价值多元化、思维活跃化、矛盾复杂化的新形势下,如何顺势而为,加强与改进新形势下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和途径,发挥国企党建独特优势,为企业转型发展提供持久支撑和动力,是我们亟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国企 基层党建 内容 途径
一、基层党建工作的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党建弱化、虚化、边缘化的问题得到了好的扭转,但是党建究竟怎么抓才能行之有效,是每一个党务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几种不良倾向:
—是思想认识“淡化”。党的组织生活次数和质量不高问题,以宗教为例,基督教一个礼拜一次,伊斯兰教每天祷告五六次,而党组织生活一个月一次有的甚至更少。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组织生活基本正常化,但是部分党员入党的初心和初衷“蒙尘”,党员党性意识不强,有的党内民主生活会、三会一课等活动考虑的是应对上级年度检查,而忘了提升组织力的初衷。
二是工作形式化、表面化。部分党组织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对于上级交代的规定动作严丝合缝,对于党员群众的需求不管不问,不愿也不会去调动党员群众的积极性。部分工作的落实存在“上面热、中间温、下面冷”,不少好思路、好政策、好措施往往提出来后只是热闹一阵,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三是党员教育管理“退化”。企业更加重视经济效益,认为“只要生产经营指标完成好,其它一切都不重要”,尤其是随着生产经营任务加重,党员学习教育的时间难以保证,工学矛盾突出。
四是基层党务队伍“软化”。企业改革改制时,党群机构和人员一般是撤并、裁减的首要对象,很多企业基层党务工作者仍是兼职或者存在“一肩挑”情况,导致党务工作力量薄弱。
二、如何加强与改进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容和途径
—是地位使命的新定位,解决认识问题。
准确定位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使命。包括“四个建设”和“四个作用”。“四个建设”暨抓好领导班子、基层党组织、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四个作用”就是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负责人的示范表率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准确定位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工作原则。不“妄自称大”,也不“妄自菲薄”;不“单枪匹马”,也不“包打天下”;不远离“中心”,也不偏离“核心”;到位而不越位,合作而不合伙。
准确定位企业基层党建工作的思路要求。党建工作需要刷新理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努力做到“三个主动适应”:主动适应深化管理改革的新要求;主动适应参与市场竞争的新特点;主动适应职工队伍思想观念、利益诉求发生的新变化。
二是制度途径的新规范,解决方法问题。
思想“三个转变”,即思想观念要由政治挂帅向以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中心转变,做到围绕中心、围绕职工。工作内容上的转变,由“普遍撒网型”向“重点捉鱼型”转变,要做到服务大局,工作方式由单纯组织活动向管理型党组织转变,要做到因地制宜。
载体“三个结合”,即情的关爱,坚持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做好人文关怀和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三必沟通:绩效考评必沟通、制度出台前必沟通、思想问题必沟通。理的引导,加强引导,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引导职工认清内外形势,认同企业价值观,认可公司管理改革战略,践行提质创效举措。法的支撑,即机制制度的创新,确保党务工作“有能人”“有地位”“有作为”。“有能人”即增强党务工作者“进入管理起作用”的本领,把党务工作岗位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选拔、培养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党务工作者,为党务工作开展注入动力;有地位即解决怎么进入管理的问题,如优化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参与决策管理、执行管理和监督管理,形成党政工作职责明确、有机融合、运转协调的运行机制。
操作“五个化法”,即工作有形化,把基层党建工作融入公司的提质创效、管理改革等中心工作,由虚向实、无形向有形转变,形成联动互补效应;管理精细化,通过四好班子建设、设备包机评比、主题竞赛、绩效考评、提质创效项目管理、班组KPI指标竞赛、党员责任区划分等形式,把党建工作逐级细化分解落实到各支部、各小组、每个岗位;绩效激励化,通过绩效引导、认可称赞、工作环境改善、职业生涯设计、业余活动、党内评比等形式,让有奉献的人有面子、有里子,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宣传信息化,利用传统平台的基础上,利用好论坛、微信、网络等现代平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践行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形成全体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及行为模式;活动品牌化,在传承与借鉴的基础上,创新思路,深入开展好“向我看齐”、大献策等富有特色的党内品牌活动,调动员工参与中心工作的积极性,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基层工作的新要求,解决内容问题。
行政工作是因为工作需要人,党建工作是因为人需要做工作,但两者都是一个目的,那就是把事情做好。概括来讲企业党建工作就是围绕自身转、融入行政抓、带着队伍干。
围绕自身,突出实效抓好党的组织建设工作。一是按照常态化、长效化和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的要求,做好班子建设、三会一课、群团领导、党员管理等日常工作。二是优化组织活动设计。组织生活是唯一一项覆盖全体党员、活动频率最高的制度,是提高组织战斗力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在调研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精心策划党的组织生活,以支部共建、专题研讨、读书学习、主题交流等形式开展主题生活会,在保证次数的同时,注重活动实效。三是加强党员队伍管理。以向我看齐活动的形式,把企业管理中的目标管理、自主管理引进党组织工作,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具体化为党员的带头作用和对员工的带动作用,能够具体落实。
融入行政,強化战略执行做好生产经营工作。深度参与中心,围绕公司提质创效、精益生产管理、三项制度改革等中心工作,参与确定本单位的工作目标、任务分解、项目推进、执行保障和人事调整、收入分配、绩效评价、人员奖惩等。在参与过程中,党组织尽量做到“三同时”、“四介入”、“五步法”。“三同时”是指党支部根据每个不同的时期、每个阶段生产经营的重点、改革的难点、基础管理的薄弱点,有针对性地同时部署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同时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人、同时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督查反馈和考核体系;“四介入”是指当生产经营出现波动或某个班组、某个岗位成为影响生产的制约环节时,思想政治工作介入;当员工受到考核或处分时,说理工作介入;当厂部、车间新的举措出台时,宣讲教育介入;当人员或工艺结构调整时,培训工作介入。“五步法”是指党支部参与车间重大问题决策及日常管理时应做到顾大局站高一步;想问题看远一步;发指令后退一步;有困难向前一步;对职工靠近一步。
面向职工,以人为本地做好思想政治引导工作。以“三问”、“三导”形式,抓好职工队伍建设工作,提升队伍的整体素质,使党建工作成为提质创效中心工作中增值的一环。“三问”,即问需,深入班组、深入职工,倾听职工“三最”诉求;问计,以群众路线活动征集意见、金点子征集、头脑风暴会等形式为载体,征询职工对公司提质创效、管理改革、班子建设等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问情,了解职工对公司重点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度。“三导”即引导,有针对性地开展宣讲教育,引导职工为完成今年的目标任务献计献策;倡导,大张旗鼓地倡导“以奋斗者为本”的主流价值观,大刀阔斧地改进工作作风,大势宣传地开展优钢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疏导,当员工受到考核或处分时,生活工作开展释疑解惑、心理疏导、培训引导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