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一支竹”孝心更比竹动人

2018-12-26陈陈

现代家庭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敬老院竹子母亲

陈陈

“来了,来了,丁局长又来看望大家了。”敬老院里的人看到了显成就像看到了亲人一般。“我在你们这儿就是小丁;再说我已经退休啦。”中秋佳节,家人团聚的日子。已经从杭州烟草专卖局副局长岗位上退休的丁显成跟往年一样来到了老家安吉的敬老院,给这里的老人送去中秋节的礼物,这已经成为他几十年来的习惯了。看着条件越来越好的敬老院,丁显成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这里的老人对他的需要越少,就说明他们过得越舒心了。老人们围着丁显成唠家常,问他最近又画了哪些大作?大家都知道他的画作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多处陈列收藏。“大作没有,竹子每天都画。”丁显成爽朗的笑声一如当年……

生于竹乡自学画竹

丁显成1953年出生于浙江安吉。安吉有中国竹乡的美称,云山竹海,方圆百里皆是竹,人们吃住行都离不开竹。小时候,丁显成家门前是一片紫竹林,后面是一片毛竹林,从小在竹林玩耍,他每年每月每时每刻,都看着竹子的生长、改变,他对竹有着天然的特殊情感。渐渐长大后,他就不自觉地想用画笔记录下竹子的不同形态,倾诉对竹子的情感。

丁显成是个调皮的男孩子,但观察竹子可以让他安静下来,他静静地坐着看不同竹子的特征,风吹竹叶的摆动,他也能看上许久都不动。有多少^在他那么大就知道竹子有公母之分呢?说起竹子,丁显成如数家珍。一有空,他就跑去竹林里找灵感,每天都要画许多的竹子。没有专业老师教他,他不懂技巧、章法,画画全凭自己的感觉,他把他脑海里、心里的竹子刻画在了纸上。

父母都说他画竹成痴了,但是在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能多读点书就不容易了,怎么可能有机会专业学习绘画呢?在父母眼中,画画不能当饭吃,只能作为业余爱好。只是谁都没有想到,丁显成为了这个业余爱好者,几十年笔耕不辍,终于有一天成为了国家一级美术师。

认准一个目标,努力向前走,无论有多艰难都要坚持走下去,终有成功的一天。这个几乎人人都懂的道理,却没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做到。人生最难的就是坚持,而丁显成身上就有一股竹子一般坚韧的精神。

村里的其他同龄孩子有的读完小学就不愿读书了,大都只读完初中。丁显成坚持读完了高中。高中毕业后在学校当了一段时间老师,他报名参了军。好男儿志在四方,他相信部队生活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到了部队里,他也不忘学习,更不忘每天画竹。一幅幅“竹”是他对家乡的思念,也是他对自己的鞭策。因为文笔出色又会画画,他在部队里当起了宣传干事。他认真、努力,过年过节从不回家。不是他不想家,而是过节时部队里需要有人值班,每次他都义无反顾报名,他留下了,其他人就可以回家了。他知道父母会支持他的,父母还年轻,家里还有其他兄弟姐妹可以帮忙照顾,而他想家了,就拿出他画的“竹”,这些都是家乡的印记,他心中的竹林。

1976年的夏天,当兵四年的丁显成第一次回了老家探亲。除了看望父母,他还在熟悉的竹林里逛了又逛,看了又看,太久没见了,他心中的竹子都快画完了,他要趁这机会多看看。他还到村里四处转转,以前的同学有的已经当了爸爸了,正在田里务农……

隔壁的老邻居刘忠秀和汪秀珍夫妇这几年苍老了不少,农活都快做不动了。丁显成买了些吃的去看望他们。这对夫妇没有孩子,从前就对丁显成特别好,家里烧了好吃的,总是拿—份给丁显成。丁显成都记不清吃过他们多少东西了。此时,看着他们走路都变得缓慢了,丁显成心里一阵酸楚。别人有儿养老送终,他们没有孩子,往后的生活该怎么办呢?丁显成没有多作犹豫,决定认这两位老人作干爹干妈。刘忠秀和汪秀珍夫妇一听,立刻直摇手。在农村,认干亲还是很正式的,不是随便说说的。他们已经老了,已经是负担了,怎么能在这个时候认干儿子呢?岂不是直接把一个大包袱压在了丁显成身上?丁显成却很坚决:“就这么决定了。”

丁显成的父母知道后,吃惊不已。儿子几年没回家了,一回家就又当了别人的儿子,平添了一份负担,这是怎么想的?方圆几十里的村民知道后也都难以理解:显成这孩子怎么又认了一对父母亲?他是不是犯傻?到底能养两位老人多长时间?

丁显成面对众人的质疑,并没有多说什么,他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最好的回答。丁显成生活最困难的时候,仍不忘以一个儿子的身份,写信、寄钱、托人带衣物、上门看望慰问……每次他往家寄东西都是寄双份,一份给自己的爸妈,—份给干爹干妈。他一直把两位老人奉养到离世。村里人说连亲生儿子都没他这么孝顺,称他为“饿着肚皮做儿子,省下饭钱尽孝心”。

人如其竹孝心动人

丁显成的优秀被许多人看在了眼里,其中就有他部队的首长。丁显成后来成为了首长的通信员。他的机灵、能干、吃苦耐劳的精神得到了首长的赏识。首长有一个女儿,跟丁显成差不多年岁,在读大学。首长将自己的女儿介绍给了丁显成。首长的女儿温柔贤淑,毕业后在学校当老师。丁显成虽然出身农村,但他聪明好学,又有爱心,尤其是他画的“竹”,粗壮、有生气、豪放。人如其竹,丁显成的个性也是热情、豪放、正直、善良的。两个人年轻人彼此吸引,成就了一段佳话。

当时,丁显成在部队的工资并不算低,但要赡养四位老人,经济上的负担还是不小的。结婚前,他向妻子坦白了自己的经济情况。妻子也是一个善良的人,她通情达理,认为他重情重义,完全支持他。

1981年圣诞节,女儿出生了。丁显成身上的负担更重了,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家乡的老人们。认了干爹干妈之后,丁显成也关注起了村里和乡里的其他一些五保户,他们和干爹干妈—样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有些还是残疾人。这些人的生活也是极其困难。每次看到他们,丁显成的眼眶就会湿润。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到他们呢?他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把他们认作自己的亲戚,他能為他们做些什么呢?丁显成多次联系乡里相关部门,协助开办了乡敬老院。他把自己仅有的一点积蓄都捐给了敬老院。

1984年,丁显成把干爹干妈也送进了敬老院,这样有人可以照顾他们的起居饮食。干爹干妈的生活费、医疗费依旧由他承担。对于敬老院里的近30位老人,他也把他们当作了自己的亲人,逢年过节都捐钱捐物。

丁显成省吃俭用,钱总还是不够用。好在他有一技之长,除了画画,丁显成还会裱画框。裱一副画框赚5元,丁显成利用业余时间靠自己的双手赚钱。为了让老人吃饱穿暖,除了裱画框,丁显成还做了—件事:戒烟。有一阵子,经济上实在应付不过来,丁显成一狠心把烟给戒了。他把省下的烟钱给老人买衣物和食品,还给四位每人每月5元零花钱。

1988年,丁显成从部队转业到省烟草专卖局人事处工作后,把家安在了杭州,他把自己母亲也接到了杭州跟自己一起生活。很多人说婆媳相处是难题,但在丁显成家却没有这个烦恼。丁显成的妻子善解人意、孝敬老人,即使婆婆的生活习惯跟自己不同,她也事事迁就婆婆,给予悉心照顾。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其乐融融。此时,丁显成每月工资已经有120元。每逢中秋节和春节,丁显成都要买些礼品,专程赶到敬老院看望大家。看到老人们有时胃口不好,他会主动跑到市场上买些肉、油、酒之类的食品补贴给敬老院食堂。如此日复一日,敬老院的老人都把他当作了自己的孩子。

除了几十年如一日照顾无亲无故的老人,丁显成从未放弃的还有画竹。周围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竹痴”。1989年,工会举办画展,丁显成的画第一次被更多人关注到,也就在那时,他第一次卖出了自己的画,360元是他永远不会忘记的金额。当时的他当然想不到,多年之后他的画一平方尺就能卖到5000元到8000元。当然,他眼中看到的不仅是360元,而是他的画终于得到了认可。他继续画画的信心更足了。

丁显成为了能更上一层楼,诚心拜师,先后得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朱颖人和洪世清的教导指点。几位老师佩服他的恒心,更感慨于他独树一帜的画风。他画竹,不打草稿、不构图,从来都是一气呵成,有人称他“丁大胆”,这也正是他的性格使然。艺术与人生互通,丁显成说:“艺术是有感而发,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东西。在藝术的追求中,我也感悟了许多作画、做事、做人的道理。”

胸有成竹始终如一

丁显成画竹不打草稿,是因为竹在他心中。他多年如一日照顾父母及无亲无故的老人们,是因为心中那份孝心。

母亲的离世,让丁显成难过了很久,至今难以释怀。1994年夏天,母亲把丁显成叫到跟前说,她想老家了,想回老家安吉住段时间。丁显成在挽留不成的情况下,只得同意母亲回老家。没想到的是,一个月后,丁显成就接到家人来电,说母亲不小心摔了一跤。万分心痛的丁显成立即赶到老家,背着母亲上车到县城治疗。医生告诉他说,79岁的母亲身体很好,没有什么疾病。虽然医生的话让丁显成安慰不少,但在内心,丁显成总觉得有愧于母亲。等母亲回家养伤之际,丁显成花了半年工资整整700元,托人从东北买了一支名贵的野山参给母亲补补身子。万万没想到,由于亲人的无知,本该分次进食的野山参,竟一次性给炖了。母亲吃后,前几天感觉很好,饭量也突然大增,可后来突然没有了食欲,整日躺在床上。家人一开始以为老人胃口不佳也是正常的,可是一个多月后,丁显成的母亲不但没有好转还愈加虚弱无力,几乎粒米不进。家人感觉不对劲,这才将老人送到医院。然而为时已晚,医生已经无力回天。医生说是“营养过剩,补过了头”。

得知母亲走了,而且是由于自己送的野山参,这件事情,让年过不惑之年的丁显成悔恨交加。他没想到,自己的一片孝心却害了母亲。虽然家人、父老乡亲都说不怨他,他也是出于孝心才给母亲买了野山参,但是哪怕到了如今,只要说起母亲的离世,丁显成就会鼻子发酸,说话哽咽。母亲的事,也让丁显成深深体会到“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他不想再留有遗憾。对于家乡敬老院的老人们,他给予了他们更多的关心。

2000年,两乡合并,镇政府决定两乡敬老院合并,成立镇敬老院。原本敬老院的老人们得知后,不肯搬迁,理由是两院合并后,人数增多,怕丁显成经济负担太重,不再帮助他们。镇党委书记、镇长专程赶到杭州,要丁显成做老人们的思想工作,早日搬迁。丁显成当即表态说:“只要我丁显成还在,不管两院老人有多少,我一样对待,资助的钱一分不少。”

这年中秋节,丁显成带着妻子,一同赶到了老家的敬老院。在与老人见过面后,除了一般的鸡鸭鱼肉等食品和红包外,丁显成又花2000元特地买了一台29寸的大彩电,为老人们改善精神生活,让老人们激动万分。

过春节时,别人都在为自己家里忙这忙那的时候,丁显成却心牵敬老院的35位孤寡老人。在忙了整整一个星期后,丁显成为老人们每个人做了两套新衣服,每套衣服的做工就达40元。从选材到请裁缝师傅,全都是丁显成在一旁督促。被请到敬老院的裁缝师傅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丁显成是在为无亲无故的老人尽孝心,裁缝师傅收工钱时都显得不好意思,最后还是丁显成再三央求,师傅才收了钱。

丁显成的行为,让敬老院里的所有老人感慨万千。大年三十,丁显成陪老人吃饭时,有位眼睛看不见的老人起身说:“哪位是丁显成,我看不见你,就让我摸摸你这位好心人吧……”

一年又一年,每年的中秋节、春节,丁显成在每个老人身上花的钱平均不下150元。在老人面前,他不是领导,不是画家,只是一个为人子女者。随着岁月流逝,敬老院的老人走了,又不断有新的老人来了。丁显成靠卖画作维持着开销。靠着自身的努力和名家的指教,他利用闲暇时间勤习竹画,绘画技法与日俱进。朱颖人先生说:“显成作画,专注于竹,这种唯独钟情于竹的执著追求,与他多年的独特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正是由于这种关系,丁显成笔下的墨竹构图独到、虚实有致、生动空灵。他创作的神采各异的100幅墨竹印成了《锦竹百图卡》,被国内外爱好者收藏。如今,他的画作已在中南海、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国宾馆等多处陈列收藏。

日复一日,丁显成坚持画竹,坚持行孝。有时,他会回到老家,静静地坐在竹林里,观察着那些看也看不够、姿态万千的竹子。想到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送他的一句:“江南一枝竹,节节日高升。”丁显成露出了笑容,他觉得可以做的还有更多。

猜你喜欢

敬老院竹子母亲
你所不知道的竹子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爱心送到敬老院
和竹子在一起
火场救人
竹子长得有多快呢?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