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评述

2018-12-26何文静

江科学术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研究

何文静

(合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提法,标志着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进一步成熟。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在以往5年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中也得到了新的发展和时代阐释。在此背景下,对于当前学术界关于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现状进行数据分析和理论梳理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和思政工作者的任务。当前对于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学术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果,文献数量可观,刊登载体丰富,对于教师、青年、军队等不同群体具有针对性的研究,对现有文献进行概述不仅可以学习现有的学术成果,加深我们对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认识,更可以对当前研究进行查漏补缺,掌握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更好的指导全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一、关于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概况

截止2018年4月,以中国知网所收录的文献为研究依据,以“习近平”并含“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相关文章共有1298篇;其中期刊文献748篇,包含核心期刊192篇,硕博论文113篇,报纸文章211篇,会议文章6篇。删除相关度较低的及重复的文献,最终选取核心期刊192篇,硕博论文92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2011年之前的文献多是学者们结合习近平的会议讲话或工作安排而得的报道性文章或会议性记录。2011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第十八次高校党建会议上就如何面对时代发展新形势,做好党建工作做了专项发言,表达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也给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明确的方针指导。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也更加丰富,对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逐步走向正轨,积累了大量的研究经验,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从相关文章篇数变化当中可以看出此项主题研究和习近平个人成长的高度关联性。

图1 相关论文的年度发表趋势

(一)研究角度

当前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相关研究基本立足两个视角:一个角度是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出发,探究二者的内在关联并从中提炼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或者归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丰富创新;另一角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理论视野,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涵、教育内容方、方法论等方面进行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研究;或者是依据具体内容或针对不同的主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具体研究,譬如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对于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青年理想信念的教育等。

(二)文献载体及学科分布

从文献数量上我们可以看出,在此主题的文献发布中,期刊文章占据绝对的数量优势,其中核心期刊文献数量可观,博硕学位论文占据重要地位,也有一定数量的报道、会议性文章。

表1 不同刊登载体文献数量情况

相关主题下多是研究性学术文章,部分学术期刊拥有多个权威论文和高专业性文章。就所选取的192篇核心期刊而言,《思想理论教育导刊》发文共43篇,此外发文在10篇以上的五份期刊总发文84篇,占据所选期刊论文总量的一半以上,占据此主题下的绝对优势,是该主题下的“核心期刊”,此外还有多本相关主题总发文2篇以上学术期刊。从刊登载体可知关于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众多,在权威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占主导,该领域的研究获得了广泛关注,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表2 核心期刊刊登论文数量统计

当前关于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以高校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重点覆盖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等政治学相关学科,并且与教育学和青年学关联密切,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地位不突出。

图2 相关论文的学科分布

(三)研究方法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方法中,文献研究法和理论思辨法占比最高,学者们结合对习近平执政以来的执政实践和期间的各类会议发言、报告,以及政府报告、相关书籍等资料,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概括整理,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载体、实践路径等进行把握。兼有案例分析法,通过对某一具体组织或具体群体的实地走访、考察和与相关人员的切身访谈而把握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从中概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发展情况和所存在的不足,并加以修正。此外还有历史研究法,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代、近现代革命者、教育家、思想家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以来、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加以梳理和概括,辅以比较研究法,从历史的角度探寻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继承与创新,或者通过中外对比,依托中国发展实际发现其合理之处、创新之处。

二、关于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现有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关于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理论渊源的研究

一是汲取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科学原理。巩茹敏、陈立媛等学者通过对习近平系列讲话文本进行梳理提出对哲学知识的简明化、大众化是习近平的鲜明个人特色,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论”所处环节上,学者们持不同观点。有学者从“灌输”的强制和服从性出发,反对对于灌输的任何运用[1]。部分学者以思想政治教育实施的基本原则为依据,认可“灌输”的必要性,赞同以灌输的方式加强中国的意识形态建设[2],或认为“灌输”是理论教育中常用的最主要最有效的工作方法,应当继续坚持运用[3]。也有部分学者提出不同观点,认可“灌输”作为原则的科学性,但是拒绝在方法层面采取这种强制方式。

二是集成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在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认识到了理论工作的重要性,并通过创办杂志、报刊和发放宣传单,进行演讲等方式开启了共产主义宣传、普及工作。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各届领导人在领导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探索各个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难点,加强对全国人民的思想培育,培育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弘扬共产主义信念。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继承了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以红色文化为底蕴,以党史学习、革命精神学习为途径,不断提高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政治水平。

三是从中国精神中汲取力量。一方面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借鉴。民族精神是我们五千年来共同的情感集合,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培育人民的爱国情怀,家风传统有利于优秀个人品质的形成和和谐家庭的建设,“致中和”、“天人合一”等观念有利于我们与他人的和谐相处,有利于生态文明的建设。另一方面是是对中国革命精神的弘扬。中国革命精神是一种永不妥协、独立自主的精神力量,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强调红色传统、红色文化、红色基因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4],红船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激励着我们的民族复兴意识,倡导为人们服务的人生观,对党章和中共党史的学习增强我们对中国共产党的认知,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四是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同向同行。学者们在研究过程中结合自身学科基础,深刻剖析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相关学科的联系。首先是人学。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深刻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根本是做人的工作[5],在各种座谈会上多次提及以文化人,以情感人,以境动人,强调应当回归“人”本身,做好对“人”的工作,这和人学致力于人的科学成长和达成主客体一致的教育目标具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另一方面是教育学。依据新时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需要,多位学者立足不同的教育思想指出:我们应当有选择的学习晏阳初、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效果不显著等不足[6];借鉴杜威“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等教育思想[7],增加实践比重,依托实践活动达到教育目的,促进人思想道德品质的建设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这也是对于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提出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践行路径的回应。

(二)关于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研究

关于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不同的学者对其进行了不同的划分,叶进借鉴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五要素论,将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梳理为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五个方面[8]。

此外,其他学者提出五内容说和七内容说。五内容说将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内容归纳为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史和国史教育,生态文明观教育。七内容说将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概括为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国情史教育,党风建设中的遵纪守法和反腐防腐教育,个人全面成长中的抗挫折力教育,对于领导干部和当代青年的敢于担当责任教育。

现有的内容研究多是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所做的简要划分,当前的归纳方法都关注到了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中最基础最广泛的内容,但是之间的差异只是由于所针对主体的区别和分类的粗细,没有实质的不同。

(三)关于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践行路径的研究

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内涵丰富,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也是多方面的,当前的学术研究大致是从两个层面来展开。其一是从广义上来概述社会、学校、企业等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教育活动的开展,这些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体现了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其二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来分析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指导教育实践时所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以及对这些具体方法的落实。

1.广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一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地位。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是中国共产党的良好传统,中国共产党对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视和习近平多次在会议上的强调不仅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而且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9]就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建设意见,提出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抛弃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用论,要在社会层面将高校思政理论课重视起来,稳固高校思政工作在各高校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建设好这一优势学科[10]。要转变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结合教育对象和教育内容,利用好新媒体的诸多优势,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吸引力,吸引学生的创造性参与教学过程,强化教育效果[11]。二是坚持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的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广泛,在课堂教育之外,还有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习近平在高校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经过多年实践砥砺成长成才,在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下基层,在实践参与中锻炼自己,将重视实践的工作作风推广到全党,践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关注工作的实际成果[3]。在学习习近平在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时,陈达云指出,面对习近平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我们不仅要解决好怎么看的问题,还要解决好怎么学的问题:我们应当全面系统的学,结合实际的学。三是网内教育和网外教育相结合。陈静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传统的理论教育是基础,同时要将现代的网络、媒体技术作为辅助和补充,以“微课”、“慕课”等方式抢占网络意识阵地,实现教学资源的网络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化[3]。大量学者共同提出,在新的时代形势下,我们应当树立互联网思维,重视信息技术[12],通过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网络上和网络外的协调扬长避短,通过网内外教育方式和内容的“排兵布阵”达到教育效果的最优化[3]。习近平曾强调网上舆论工作的重要性,广大思政工作者也应当主动学习网络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做一名紧跟时代潮流的理论工作者[3]。

2.狭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狭义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指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所归纳的实施方法。学者们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文本的筛查和梳理,提出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所侧重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方法分别有课堂理论教学法,重视思政理论课堂的建设。高校思政理论课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教育体系中的必修课程,以全体大学生为教育对象,在大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位置。多位学者强调要注重思政理论课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推动思政教师队伍的年轻化[13];对思政理论课进行改革创新,比如利用网络平台增加“慕课”比重。文化感染法和环境熏陶法,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感染人培育人的作用,发挥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的育人功效,建设创先争优的社会氛围,在潜移默化中达成教育目的。以郑运旺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丰富了教育载体,开创了许多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应当结合科技发展,建设交互式的、渗透性的教育新途径,重视网络世界的精神文明建设需求,发挥网络的教育功能[14]。榜样示范法和典型教育法,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革命志士,以新时代涌现的道德楷模、职业标兵等群体为典型,进行宣传教育,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同时进行关于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引导社会风气的良性发展。实践教育法。以王海建为代表的学者指出,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总结了党的思政理论和实践,要求培育大学生的实践思维,注重道德实践,要让大学生在基层实践中确立自己的信念,检验自己的专业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培育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形成共产主义理想[15]。

三、对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现有研究的思考与展望

综合来看,关于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主题的研究自从2011年之后才真正进入发展期,相关文献数量丰富并且呈稳定上升趋势,现有研究从多个角度出发,涉及高等教育、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思想政治教育等多个学科,学者们关注点广泛,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成果。但是相关主题研究出现时间短,并且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仍然处于发展期,当前研究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需要对未来研究方向、研究内容进行调整和创新。

首先,研究思路有待拓宽。当前的相关学术研究大多限定研究主体,或是针对具体问题的针对性的阐释,涉及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内容、原则、艺术、实施方法以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等方面,但是较多是贴合学科教材的刻板分类,整体来看缺少整合性的研究,缺少将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作为整体的系统建构。

其次,研究对象有待丰富。对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主题下所有文献进行统计可知,当前学术成果中以高校、大学生、青年为关键词的文献占比将近75%,关于其他社会群体的研究偏少,甚至根本没有。而社会的发展需要要求关注所有群体的思想道德需求,为不同群体、为所有民族、为不同信仰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发展需求提供便捷途径,为人民的全面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引导。

再次,学科跨度有待延展。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综合学科,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同向同行已久,但是在所有文献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文献占比不足20%,在硕博论文中,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文献比重仅有15%。相关学者需要从全国思想政治建设现状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需要出发,发掘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中中国近现代史、马克思主义、社会学、青年学、伦理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最后,研究内容需及时更新。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一个开放的,不断更新的体系。十九大的召开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处于新的发展起点。当前对于习近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刚刚起步,需要包括高校学子在内的相关学者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立足宏观视野,进行综合性的深入研究,总结概述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特征和最新发展。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研究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思想与“剑”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