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阅读研究的发展阶段及其热点追踪(1950-2017)
2018-12-26张丽
张 丽
(西安图书馆,陕西西安 710018)
阅读能力是儿童一切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1],儿童阅读的深度有时候甚至会影响民族精神的高度。近年来,随着全民阅读的不断发展,我国儿童阅读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关注,其研究热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现有儿童阅读研究热点讨论,多集中在绘本阅读、亲子阅读和阅读障碍等方面。绘本被国际教育界公认为“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2]。朱瑾(2009)认为儿童在阅读过程中,主要通过图画推断出文字故事、猜测策略、充分使用文章结构、想象策略和提问策略[3]。周兢(2007)指出,在幼儿理解所阅读的内容时,有四种基本技能会发挥作用,即反思的策略预备技能、预期的策略预备技能、质疑的策略预备技能和假设的策略预备技能[4]。吴咏兰(2006)发现“,对话式阅读”比“有声书阅读”的方法更能帮助幼儿理解相应的词汇与句子,进而有效地改善幼儿理解策略[5]。亲子阅读是指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强调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6]。成人的帮助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获得体验式的故事理解[7]。吴思娜(2004)认为语素障碍是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主要缺陷[8]。王蓉等(2014)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发现图书馆亲子阅读会这一服务方式受到读写困难症儿童及家长的肯定[9]。
对热点变迁的追踪有利于了解我国儿童阅读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促进儿童阅读领域研究的纵深发展,对儿童阅读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文拟通过研究热点追踪,观察我国儿童阅读研究者的关注变化,揭示我国儿童阅读不同研究阶段的时代特点,并为了解我国儿童阅读研究现状与趋势,为促进儿童阅读相关研究的更快发展,提供参考或借鉴。
一、研究阶段
为了准确把握我国儿童阅读研究的趋势,促进儿童阅读研究的发展,利用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主题限定为包含“儿童阅读”或“早期阅读”或“幼儿阅读”或“学前阅读”或“少儿阅读”或“未成年阅读”。文献类型包括期刊、学位论文。时间范围选为“1950-2017”,共检索到11237篇论文。根据儿童阅读研究发文情况,CNKI计量可视化分析工具给出了我国儿童阅读总体趋势图(见图2-1)。依据趋势变化,笔者将我国儿童阅读研究分为萌芽期(1950-1965)、停滞期(1966-1979)、恢复期(1980-1999)、起步期(2000-2006)、发展期(2007-2017)这5个阶段。
图1 我国儿童阅读研究总体趋势(1950-2017)
(一)萌芽期(1950-1965)
解放以来,我国第一份儿童阅读研究成果,诞生于1950年,是《天津教育》期刊刊登的“国语科教學的幾个主要问题——中央教育部初等教育司小學教育處郭林處長對天津小學教師的報告”。从1950到1956年,共有42篇论文刊登在《安徽教育》、《江苏教育》、《天津教育》、《四川教育》、《湖南教育》这5种期刊上。可以看出,儿童阅读的主要研究人员是中小学教师。
(二)停滞期(1966-1979)
十年浩劫,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儿童阅读研究也处于停滞期。整整14年,没有一篇儿童阅读方面的研究成果面世。
(三)恢复期(1980-1999)
在此期间,共发表文献236篇,机构分布在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法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研究范围涵盖了图书情报、儿童心理学、初等教育等多方学科。图书馆界对儿童阅读的研究也开始起步。
(四)起步期(2000-2006)
起步期共发表文献692篇,平均每年发表100篇论文左右。少儿图书馆作为专门服务少年儿童的体系加入了儿童阅读研究行列。新闻出版行业逐渐对儿童阅读研究产生了兴趣。
(五)发展期(2007-2017)
2007年起,有关儿童阅读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至2017年12月31日为止,共发表文献10267篇。儿童阅读研究在我国的兴起,与2006年起中宣部等部门倡导的“全民阅读”活动以及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主导开展的全国性的儿童阅读推广活动密不可分。 2009年起开展“全国少年儿童阅读年”活动[10], 2012年启动了“全国图书馆未成年人服务提升计划”[11],5年来以“面向省级区域”和“面向全国,以省为基地”两种模式在天津、湖南、吉林、云南等十地实施,数千余名图书馆员参与,成效显著,间接带动儿童阅读的深入研究。
二、热点追踪
关键词是论文的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语言词汇,能够简单、直接、较为全面地概括论文的核心研究内容[12]。关键词反映的是研究热点,相应地,关键词的变化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的热点变迁。因此本文选择关键词词频的变化来表达热点的变迁。
(一)萌芽期热点
萌芽期热点主要集中在阅读教学、阅读能力、课外读物这些关键词上。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萌芽期关键词排序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儿童阅读萌芽期的研究阶段,阅读能力的研究只占很小的部分,大部分研究者将重点放在阅读教学及课外读物上。如王君(1957)认为应学习苏联教育工作者谢彼托娃“小学教学法”的宝贵经验,改进我们的阅读教学和教学方法[13],培养和提高儿童阅读能力,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的文字[14];针对中高年级学生时间紧,材料少的问题,提出买进儿童读物和连环画,针对低年级学生喜看连环画不喜看小说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指导[15]。然而,儿童阅读所涉及的理论研究尚未形成。这一阶段我国的儿童阅读研究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尽人意。
(二)恢复期热点
恢复期热点集中在阅读障碍、阅读困难、阅读能力等关键词上。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恢复期关键词排序表
这一阶段经验性的介绍文章占了大多数,有些研究者及时地把西方阅读障碍理论、儿童心理学理论方面的进展应用于汉语阅读教学。孟祥芝等(1999)指出汉语儿童的阅读障碍发生率与英语文字系统中阅读障碍发生率相当接近。汉语阅读障碍的形态及成因则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16]。季军(1995)认为阅读困难或阅读障碍属于儿童心理发育障碍[17]。张一清(1994)认为随着年级的增长,小学儿童的阅读单位呈由小到大,不断扩展的趋势;不同教学方法之间,儿童表现出的阅读能力发展过程不尽相同[18]。这些在80-90年代介绍性的引进西方儿童阅读理论,在国内儿童阅读研究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说明我国儿童阅读研究在恢复期这一阶段的理论研究明显不足。
(三)起步期热点
起步期热点集中在阅读障碍、阅读指导、阅读兴趣等关键词上。具体如表3所示:
表3 起步期关键词排序表
恢复期,研究者对阅读障碍及阅读困难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从年龄、心理、视觉、听力、语音语义记忆等方面展开实证研究。并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少儿图书馆、学校都能够主动地开展阅读指导工作。对0-6岁的学前儿童,研究者肯定了亲子阅读在儿童阅读培养的重要地位——儿童阅读始于家庭,阅读习惯的培养始于亲子阅读。阅读障碍是学龄儿童中常见的一种学习障碍,约占学习障碍的4/5。周晓林(2001)发现阅读障碍儿童由于词汇识别水平低,在汉字识别中表现出更多的规则性效应,对语音的依赖较大[19]。彭蚺龄(2004)指出发展性阅读障碍的儿童有明显的运动功能失调,这可能与阅读障碍者的时间估计能力有缺陷有关[20]。
该阶段研究者还重点关注了阅读指导(词频12)、阅读兴趣(词频8)、阅读能力(词频7)问题。胡戬(2005)结合互联网环境,分析了少儿图书馆阅读指导的变化[21]。亲子阅读开始受到学者关注。朱从梅、周兢(2006)发现存在着平行式、偏离式和合作式三种不同的亲子阅读类型,为提高互动效果,鼓励合作式亲子阅读[22]。
和前一阶段相比,介绍西方儿童阅读方面的文章所占比例明显降低。这说明我国儿童阅读研究呈现发展良好的趋势,但和国外的儿童阅读研究相比,从规模到深度,我们还是远远落后的。表现在下面几方面:从事儿童阅读研究的大多是基层的青年教师和青年图书馆员,具有深厚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少见;活动经验介绍类的文章占了较大的比例;没有建立适合在全国范围推广的、具有影响力的儿童阅读推广模式。
(四)发展期热点
发展期热点集中在阅读推广、绘本、阅读能力等关键词上。具体如表4所示。
自2006年起,上升到国家高度的全民阅读活动在全国各地蓬勃开展。阅读推广在国内经历了从应用研究到理论研究的过程[23],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了研究者的热点。王琳等(2013)在研究英国Bookstart案例的发展历程、服务内容和社会价值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设计了旨在促进我国婴幼儿阅读的推广策略[24]。张慧丽(2012)[25]、芦婷婷(2016)[26]和权丽桃(2015)[27]分别介绍了美国、德国和澳大利亚在儿童阅读推广方面的举措,分析了其内容和经验,我国儿童阅读推广应该借鉴这些项目的成功之处:坚持儿童阅读推广的公益性,加强各组织机构间的合作,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注重项目评估环节。崔芳(2013)认为图书馆在阅读推广方面具有公益机构的优势,资源丰富、推广经验丰富,因此图书馆应成为少儿阅读推广的生力军[28]。陈雅(2012)认为配合亲子阅读活动派发绘本书目,能够使阅读推广活动更有延续性[29]。周琦(2013)介绍了贵州省的“社区儿童图书音乐节”,将阅读与音乐、节日等愉悦的身心感受相联,孩子们从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从而接受阅读[30]。蔡金燕(2016)认为由企业或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民营绘本馆能够弥补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不足、壮大阅读推广队伍并开创阅读推广新形式,对儿童阅读推广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31]。
表4 发展期关键词排序表
另外,我国的儿童阅读研究逐步显现出多视角的特征。其中从儿童生理、心理学的角度对儿童阅读进行研究被更多的学者关注。秦可(2013)认为在3~6岁幼儿阶段,阅读活动更多依靠的是亲子共读[32]。朱敏(2015)认为适宜的阅读环境,使幼儿可以在相关环境之中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33]。杨宇然(2012)利用眼动记录方法研究幼儿在早期阅读图画书过程中阅读、认知能力的发展水平[34]。王妮妮(2012)认为儿童阅读基础成分的文字意识与儿童后期学校教育中阅读能力的发展有着高度的相关[35]。
“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36],由于其图文结合的紧密性、阅读层次的丰富性、想象空间的无限性、阅读对象的开放性等特点成为又一热点。黄梦萦(2013)提到触觉绘本在盲童教育、阅读和心理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37]。绘本教学成为当前幼儿园语言研讨活动的热点,研究者多关注教师对活动的设计及组织策略[38]。借助绘本动画营造故事情境,用动作、表情、语言充分发掘孩子的表现力;借助绘本阅读,体验角色的心理情感;借助绘本拓展,在多重互动中多元化地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孩子们围绕绘本分享自己生活的经验[39]。
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指导、阅读习惯、阅读环境等也被研究者持续关注。周朦峤(2016)认为面对世界,面对未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基于阅读的自我成长”应成为关注热点[40]。关注儿童阅读,帮助儿童建构健全的文化知识体系,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41]。
目前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具体案例和活动,虽然已有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儿童阅读的理论问题,但是我国儿童阅读研究理论还缺乏深层次的、系统性的理论支撑。如何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夯实我国民族性、本土化的理论研究,是我们目前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结论与展望
儿童阅读是以儿童为主体从图像到文字的阅读过程,其研究热点也会分布在这个过程中。从读物选择到阅读方式、阅读环境等相关方面,研究者关注的目光,随时代变迁而焦点不同。
(一)结论
我国儿童阅读的研究热点从阅读教学、阅读能力、课外读物到阅读障碍、阅读困难、阅读能力,再到阅读障碍、阅读指导、阅读兴趣,再到绘本、阅读推广、阅读能力,表明了各个年代研究者的关注点伴随着当时儿童阅读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但无论时代变迁,阅读能力与阅读兴趣是永恒不变的研究热点。近年来,儿童心理学和儿童语言学的发展为儿童阅读研究带来了新的生机,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儿童阅读研究从理论到实践方面都能获得突破性的进展[42]。
(二)展望
未来热点可能会从以下三方面对目前的儿童阅读研究进行细化。
1.绘本阅读游戏化
由于在实践过程中,单调的绘本阅读可能是儿童感到乏味,进而处于被动的状态,不利于阅读兴趣的培养[43];由此引入游戏化的理念,将绘本阅读融合进游戏活动中,使绘本活动由静态变为动态,由教师指导变为儿童主导;由儿童消极参与变为积极参与[44]。
2.阅读活动的多样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科技的创新,新的信息技术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如何应用数字教育资源改善儿童阅读活动[45],如何与学校、社区、出版社、家长建立联系,协同合作,开展阅读活动[46],使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3.分级阅读标准化
我国的分级阅读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现有的标准。应从儿童本位出发,以“让孩子爱上阅读”为核心,探索出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文学文体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弹性的分级阅读标准[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