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书法有个约会

2018-12-26韩录涛

中国篆刻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中专学校临帖硬笔书法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当时正处于“文革”中后期。大人们都忙着下地干活,无暇顾及孩子们,上小学之前大部分孩子就是在家里或者街上、池塘边、田野里结伴玩耍。那时每当我看到村街道两旁墙壁上粉刷的大字标语“三大革命一起抓,抓纲治国”等等,还有宣传栏写的毛主席语录,虽然还不认识字,但是对其却有一种莫名的喜欢,这也许就是我与书法有缘吧。记得那些标语有一部分是我叔叔写的,可以说叔叔是我学习书法的启蒙老师,可惜的是他因病三十多岁就去世了,每每想起痛心不已。

不知不觉到了上学的年龄,便和小伙伴们进入了本村小学读书。当时教室是原来破旧的庙堂,四面都是土坯墙,三间教室有两个很小的窗户,光线很暗,没有课桌,只是几排土台上面铺着砖,夏天很热,冬天也很冷。当时农村家庭条件普遍不好,学习用具只有一支铅笔,一个自己制的草纸本子,用完正面用反面,同今天的孩子相比,天壤之别。就这样我在这座教室里读到了三年级才搬进新建的教室,此时来了一位梁老师,看起来五六十岁的样子,毛笔字写得很好,每当看到他写字时,自己就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欲望。于是回到家里找到了一支破毛笔蘸着蓝墨水歪歪斜斜地写了一墙,现在已记不清写得什么了,想起来还真好笑。尽管这样,爹娘也没有批评我,还不知从哪里给我弄了一本柳体字帖,内容是毛主席语录,非常薄也就十几页。我在用过的作业本上比着写,现在才知道叫临帖。

岁月如梭,随波逐流到了乡初中。当时家中只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父母用,我只能徒步上学,大概三四华里的路程,每天与本村的小伙伴结伴而行,有说有笑倒也不觉劳累。我的学习成绩一般,但是对写字的兴趣却与日俱增,经常为学校书写黑板报,算是唯一的一点自豪。初中毕业后,只好同父母去下地劳动,还记得去卖过冰棍儿,当时全县几乎没有几家私营企业,出去打工的机会也没有,再则身体弱小,力气活干不了,无所事事,内心一片茫然。于是到了县城中学复读,几经辛苦,老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考进了一所中专学校,其间我没顾及练习书法。

进入中专学校,功课相对轻松,思想压力有所缓解,第一件事我便想起了书法,于是我买了一本沈鸿根老师的字帖,开始学习。一年不到居然在全校硬笔书法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这极大程度激发了对学习书法的热情。期间有幸遇见一位张老师和一位高师兄,他们不断对我教诲和指导,教我从古帖入手,所谓“取法乎上”。我先后临写了欧阳询《九成宫》,王羲之《圣教序》,还学习临摹了孙过庭《书谱》,订阅了《中国钢笔书法》《写字》等当时最具权威的硬笔书法杂志,这为以后学习书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就这样书法一直陪我愉快地度过了中专生活,至今回味。我连续三年获全校硬笔书法比赛一等奖,河北省农机中专学校硬笔书法大赛三等奖,加入了邢台市硬笔书法协会。

毕业时,正时九十年代初,值得庆幸的是工作政府管分配,我被分到县城西部一个经济贫困而偏远的乡镇,算是有了个稳定工作。那时负责办公室文字材料,包村等,乡镇工作分工不太明确而且极其繁杂,就是这样我也挤出时间学习书法,一晃就是十几年,已年近不惑。2008年回到县城,相对来说工作较为轻松,于是业余时间专习书法,摒弃了其他爱好。以前主要学硬笔书法,毛笔书法学得很少。一开始,我把毛笔书法看得很简单,而后知不然,书法道路艰辛无比,我便开始了潜心学习,幸得县书协主席和师友们的悉心指导才走入正道,屈指算来已近十年,每天临帖从无间断,也取得了一些收获。毛笔书法入展省级以上15次,硬笔书法省级以上获奖近20次,这些成绩并不重要,我只是把书法当作一生的爱好和追求,“荣辱一瞬间,翰墨伴此生”。

白蕉《论艺三则》(“任意”应为“任筆”)

白蕉《济庐艺言二则》(『以』应为『亦』、『较』后脱『浓』、『聪明』应为『智慧』、『见』后脱『远』)

陶渊明《桃花源记》(『桃』后脱『花』、『尠』应为『鮮』、『然有』后脱『美』)

猜你喜欢

中专学校临帖硬笔书法
慈善硬笔书法
新会计制度下中专学校预算会计管理机制分析
硬笔书法欣赏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孙过庭《书谱》
安秀扬硬笔书法
中专学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