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哲学的使命:范式创新、思维革命、方法论自觉

2018-12-26冯颜利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范式哲学马克思主义

冯颜利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的使命在于以思想把握现实并引领思想解放、推动实践创新。1978年的真理标准大讨论带来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推动了全社会改革开放,进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进一步创新和发展。40年来,通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新时代,必须要有新思想、新作为。新时代给哲学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来说,只有着力推动范式创新、思维革命、方法论自觉,持续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才能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境界。

一、范式创新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创新的基础和前提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包括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也在不断发展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内涵的拓展和理论创新的推动,首先来自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不断创新。事实上,“研究范式的创新已经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解放、观念进步、学术发展的原创思想动力和方法论前提”[注]任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范式图谱》,载《中国社会科学》,2017(1)。。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就表明,范式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创新与发展的成功经验,而40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创新已经形成良好基础。在新时代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持续推动以“问题”为导向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不断创新。

(一)范式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创新的成功经验

“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注]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8-05-05。马克思主义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实践相结合,持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实践上的三次飞跃。与此相应,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上的三次飞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的三大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和理论飞跃,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路径及其表述方式的不断创新,即范式创新,因为“研究范式作为研究群体自觉的行为规范、总体方法和基本路径,是时代思维方式的集中体现,是学术见解、观点和理论创新的根基与灵魂”[注]任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范式图谱》,载《中国社会科学》,2017(1)。。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真理标准这一哲学问题的探讨带来了全社会的思想解放,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功召开做好了充分的理论准备,进而推动了中国社会逐渐地、不断地改革开放。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的发展历史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历史充分证明,范式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和体系创新的基础和前提。以新时代和实践为基础,以范式创新为先导,新的学术见解、观点和理论就能不断涌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才能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创新已经形成良好基础

上述分类方法,基本代表了学界关于该问题研究的观点,总体概括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的总体趋势和基本特点,突出学术性和理论性,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科前沿。由此表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呈现出“多样化”“学派化”的基本特点,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创新已经形成良好基础。正是在这些“学派”的推动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和建设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三)不断推动以“问题”为导向的哲学研究范式创新

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注]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8-05-05。只有不断创新研究范式,才能正确把握时代的迫切问题,科学把握时代精神的精华,才能掌握具有科学性和真理性的理论。可以说,“专题化”“学派化”的研究范式,只是形式的创新而非内容的创新,只是理论的自证而非实践的推动,专注于个别理论的局部深化而忽略了理论体系的整体进步。马克思指出:“问题是时代的格言,是表现时代自己内心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问题“是公开的、无所顾忌的、支配一切个人的时代之声”,“真正的批判要分析的不是答案,而是问题……每个问题只要已成为现实的问题,就能得到答案”[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203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既起始于问题的确定,又创新与发展于问题的解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问答逻辑”。笔者曾于2017年撰文,提出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的五大创新范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创新范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创新范式,“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创新范式,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范式,习近平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创新范式。[注]冯颜利:《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出场学的范式创新图谱》,载《天津社会科学》,2017(2)。这五大创新范式,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是突出问题导向的综合性理论创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内在地包括了这五种创新范式。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这五大创新范式也有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我们相信,在以“问题”为导向的范式创新的推动下,更多的理论创新成果将会不断涌现出来。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注]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8-05-05。科学的研究是更好学习和实践的前提,只有立足“时代”和“实践”、指向“问题”的研究,才是有价值的研究,才能为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正确内容和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时代和实践的产物,更是时代精神和人类精神的精华,“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注]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8-05-05。。习近平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聆听时代的声音,回应时代的呼唤,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真正把握住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动理论创新。”[注]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05-19。特定时代的人类实践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如何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引领民族复兴,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问题”极为复杂,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必须创新,而且这种范式创新必须立足于“时代”和“实践”、指向“问题”。具体而言,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范式创新,就是要超越文本、走出书斋、摒弃门派,坚定地立足于时代、实践、认识的发展,吸收古今中外一切优秀思想文化,不断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新课题,主动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二、思维革命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创新的重点和关键

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注]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05-19。只有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才能推动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理论创新、社会变革,关键在于思维方式的创新。研究范式的创新侧重于从外部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和实践方式进行现代性解读,主要是外在形式的创新。对于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来讲,更关键的还在于哲学思维方式的创新,思维创新从根本上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的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其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主体的理论创新是所有创新的指导,而思维方式创新又是其中的关键与重中之重。

(一)哲学思维方式创新要立足“时代化”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注]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05-19。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立足于时代,“时代”才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深厚土壤。“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不仅表示哲学对时代精神的凝练和总结,也表示哲学对时代精神的引领和先导,哲学应该走在时代的前面。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基本原理,但没有、也不可能提供全部的具体方法。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新情况和新问题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也要求在特定的时代得到处理和解决。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才能创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时代问题千差万别,思维方式创新也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问题要求思维方式小变革,大问题要求思维方式大变革,乃至哲学体系的彻底变革。“思想理论上的创造力的发挥,需要继承和积累,获得必要的前提,更需要抓住真正的问题加以解决……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研究,一定是对于现实中重大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注]郭湛:《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哲学》,载《光明日报》,2017-01-0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空前伟大也是空前复杂的事业,必须以先进的创新思想来引导。因此,新时代哲学的创新不仅是哲学范式的创新,更是整个思维方式的创新。

(二)思维方式创新要突出“中国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在实践层面的“特色”已经为世界所公认,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相比,中国坚持社会主义为根本制度不动摇是“特色”;与传统社会主义制度相比,中国社会主义是“特色”。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特色”取得的巨大成就相适应,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在不断创新,但仍然没有达到实践要求的高度和水平。高清海十几年前就指出:“长期以来,我们用于哲学研究的主要精力都是围绕着别人的理论进行的,从别人那里输入问题、引进概念、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注释他人思想、解释他人著作、转介他人观点,几乎忘记了我们的自我。”[注]高清海:《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需要有自己的哲学理论》,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已经逐渐走向了世界的高峰,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不能不有非常大的突破。“当代中国的发展正处于由模仿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之中……我们不能完全靠借鉴别人的成果来解决我们面对的问题,而越来越多地需要依靠自己的创造力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注]郭湛:《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哲学》,载《光明日报》,2017-01-02。以中国人自己的创造力来解决中国人自己遇到的问题,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和时代化。在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用中国语言总结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创新思维方式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注]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05-19。近年来,中国大力推动包括马克思主义学科在内的“双一流”建设,必将极大地推动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孙正聿认为,一流学科具有三个显著标志:“一流的学术领袖和学术团队、一流的研究纲领和研究课题、一流的创新能力和研究成果。”[注]孙正聿:《切实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03-10。哲学社会科学建设是系统化工程,中国马克思主义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创新哲学思维方式,以“双一流”建设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

(三)思维方式创新要注意“全球化”

习近平指出:“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注]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8-05-05。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人民利用世界文明为我所用、创新发展的结晶。在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是全球性的,在理论上开展思维方式的创新也离不开全球视野。没有全球化的眼光和情怀,哲学创新只能沦为孤芳自赏,终将因为落伍而为时代所抛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创新,“绝不仅是对一些哲学范畴的取舍和范畴顺序的安排”,新颖的科学内容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构建的根本。黄楠森指出,新颖的科学内容应当从对时代的研究中去寻找、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去寻求、从外国哲学(特别是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发展中去寻求。[注]黄楠森:《更完整严密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载《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以“全球化”为要求推进思维方式创新,需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要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与发展置于世界文明和全球发展的宏大视域,继续“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注]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8-05-05。。从人类文明史的广阔时空来看,无论是已经改变世界文明进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正在不断创新与发展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古今中外世界文明交流交融的结晶。尽管中国马克思主义主要在中国发展,代表着马克思主义发展方向,但仍然是世界先进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必须一如既往地保持开放和创新,在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中不断创新和发展、不断保持其先进性和科学性。全世界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都应当成为中国哲学思维方式创新的实践和理论来源。

第二,要在批判地吸收外来理论的基础上,善于提炼具有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标识性概念,提出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这样才有可能掌握话语权,引导国际学术研究和讨论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推动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在此过程中提出的如“美丽中国”“精准扶贫”“供给侧改革”“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创新理念,内涵深刻却通俗易懂,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新时代和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思想,更是极富中国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标识性理念。这些重要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正在逐步改变以往言必称西方的被动局面,将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发展的方向。

第三,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善于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决中国的问题,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仅仅从微观的学术层面来讲,“全球化”也是确保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前提。“每个学术领域都有自己的前沿,谁也不能‘空降’到前沿阵地。只有经过扎扎实实的努力,不断积累、加工和创造,才能穿越无数信息的‘丛林’,走向思想理论发展的前沿。”[注]郭湛:《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哲学》,载《光明日报》,2017-01-0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文明的精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仍然需要从世界文明的“丛林”中博采众长。近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等创新理念和举措,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为解决全球问题承担了中国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整个世界提供安全环境和发展机遇,需要与世界各国共同面对重大挑战。因此,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仍需坚持“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善于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解答中国问题和世界难题。

三、方法论自觉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创新的核心

高清海曾说:“就本源意义而言,哲学代表的是一种人所特有的对自身生存根基和生命意义的永不停息的反思和探究性活动,通过这种反思和探索,不断地提升人的自我意识和生存自觉,是哲学的根本使命。”[注]高清海:《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需要有自己的哲学理论》,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无论是理论创新还是实践创新,归根结底都是人的主体性活动。无论改造主观世界还是客观世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人的价值。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伟大,因为它是人民的理论,是关于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注]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8-05-05。因此,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本身就是推动人类自身解放的重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飞跃,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根源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方法论自觉。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新视域、新路径,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和理论工作者的“方法论自觉”。在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自觉,就是以中国实践为依据,以中国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内在动力,建构马克思主义学术体系的自主性活动。因此,哲学方法论自觉,是理论自觉和文化自觉的核心要素。

(一)方法论自觉要敢于直面问题、应对挑战

“客观世界是不断发展的,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研究新事物、新问题,不断作出新的概括,把理论推向前进。”[注]本报评论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载《光明日报》,1978-05-11。40年前,《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论述及其引发的讨论,拉开了解放思想的序幕。正是文章的发表和讨论的展开,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邓小平理论的诞生做了必要的理论准备。邓小平理论之所以伟大,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在于正确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推而广之,不断创新的中国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根本在于它能直面现实问题、应对现实挑战。时代问题无论大小,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前提,推动创新的方法论自觉是关键。坚持方法论自觉的首要表现就是直面问题、应对挑战。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如何分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解决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创新的重大问题,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注]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8-05-05。。

当前学术界面临的突出问题,总体表现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战略还不十分明确,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水平总体不高,学术原创能力还不强”[注]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05-19。。具体表现为:学术研究路径严重依赖西方哲学所重塑的思维方式,“概念推演代替了实践分析”;对西方文本“无前提的移植、无边界的应用、无定性的普及”消解了民族文化根系;以主观逻辑构造起来的抽象的、思辨的、僵死的文献堆积,脱离了现实历史,远离了真理探讨。[注]孙麾:《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呼唤方法论自觉》,载《光明日报》,2016-08-03。解决马克思主义学科创新发展的微观问题,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注]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05-19。,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即使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评价问题,也应做出改变。陈先达强调,评价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学术成就,不应以著作和文章数量为标准,“而是应该以其是否能以问题为中心、能否解释中国面临的实际问题为标准”[注]陈先达:《改变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的状况》,载《党政视野》,2016(12)。。

(二)方法论自觉要善于重塑理论、彰显特色

中国马克思主义创新中的方法论自觉,不仅要从创新理论推动实践变革这一根本问题上入手,还应该以民族特色的话语体系总结成功经验、重塑经典理论、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着力。

首先,要善于总结中国经验,以中国实践重塑马克思主义理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欧经济持续低迷,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一蹶不振。美国不断转嫁危机,英国公投脱欧,欧洲恐怖袭击不断,中东战乱频仍,特别是2018年以来,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反全球化举措严重伤人害己。与此相反,同样遭遇危机重创的中国不但较快复苏,还在自身发展取得重大进步的基础上,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这种反差充分说明,资本主义的发展遭遇到了现实的否定,前景渺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开辟了新的道路,前景光明。这不仅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也体现了中国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自主性。“马克思主义的介入性和在场性为中国现代性概念的生成和体系建构提供了思想基础和价值导引。中国以现代化的创新实践重新书写了马克思主义的胜利,问题在于能否用中国的学术话语解析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理念和制度特点,形成中国标识性的概念体系和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经典著作。”[注]孙麾:《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呼唤方法论自觉》,载《光明日报》,2016-08-03。

其次,要善于讲好中国故事,以中国理论彰显中国特色。中国成就为世界所公认,中国故事为世界所关注,中国经验为世界所效仿。但是,与中国实践的巨大成就相比,我们的理论建构还远远不够,“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现象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因而,要突出中国理论研究成果的实效性和话语的亲和力,密切联系中国发展和世界发展的实际需求、实际状况,构建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认同的中国话语体系;同时,要创新中国理论国际传播的方式方法,对此可以从大胆任用海外翻译人才、完善学术评价机制、加强国际学术出版等方面着手。特别重要的是,要“实施中国理论国际传播战略与实施经济、政治和外交战略相结合,深刻把握我国改革开放和外交的新格局,将学术外交与经济开放和外交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强化学术为经济、政治、外交服务的功能”[注]冯颜利:《好道理还要“说得出”“传得开”——国际社会对中国理论的评价及其启示》,载《人民日报》,2016-11-20。。

无论是总结中国经验,以中国实践重塑马克思主义,还是讲好中国故事,以中国理论彰显中国特色,我们都有着坚实的底气,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是我们总结中国经验和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与此相应,以中国的成功实践重塑马克思主义,以国际社会所认同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又为坚持“四个自信”增添力量,两者都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自觉的体现。

中国应当承担引领世界发展的使命,但必须建立在自身发展取得重大进步、显示足够优势的基础之上。“探索表征人类文明的哲学理念,以新的哲学理念凸显当代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创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最根本的思想力和最重要的软实力。”[注]鲍盛华:《用现实活化理论,用理论照亮现实——吉林大学教授孙正聿长期坚守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研究的心路历程》,载《光明日报》,2016-05-28。无论讲好中国故事,还是重塑经典理论,目的都是为了增强思想力和软实力,全面提升综合国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三)方法论自觉既要尊重群众智慧,又要发挥个体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和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飞跃,是亿万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着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群众自己的智慧来实现自己的幸福目标,这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自觉对现实的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结了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智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也是尊重群众智慧的必然要求,必须尊重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当然与若干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特别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的理论自觉密不可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范式的相继出现和凝练,一方面说明以“方法论自觉”秉持研究范式推动学术创新,日益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主流趋势[注]任平:《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范式图谱》,载《中国社会科学》,2017(1)。,未来只能加强不能弱化;另一方面也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应当肩负起传播和发展的责任。新时代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更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更应大有作为。北宋理学大师张载曾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信仰也应该成为新时代所有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追求。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注]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6-05-19。

总而言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新和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就是为再次解放思想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持续的理论准备与舆论准备。“创新是指向社会各领域的活动,是在新的广度和深度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注]郭湛:《创新的时代呼唤创新的哲学》,载《光明日报》,2017-01-02。40年前,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启了全国革命性的思想大解放和实践创新,为改革开放做了理论准备,赢得了人心民心。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深入研究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给出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答案,为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阶段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证明,解放思想不仅与马克思主义不相违背,还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27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前进的过程,而这一切皆始于“解放思想”,同时伴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开放,需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需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时代肩负新责任新使命,面临新挑战新机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和发展,只有不断坚持自我革命的勇气和胸怀,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和责任,敢于和善于推动思想解放,敢于和善于冲破传统观念的障碍,敢于和善于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才能不断实现哲学观念和理论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和方法论的创新,才能不断在新时代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答新问题,才能不断回应新时代的新要求、不断回答好新时代的新问题,才能不断向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人民、伟大的党和伟大的国家交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发展的满意答卷。

猜你喜欢

范式哲学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菱的哲学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小包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