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喘息服务”也是一份民生担当
2018-12-26张淳艺
文∣张淳艺
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政府提供“喘息服务”,既是家庭养老的现实需要,更是政府应当承担的民生责任。
“喘息服务”在国内还是新鲜事物,但在欧美一些国家已经成为常见的社会服务。简单地说,就是由政府或民间机构牵头,成立专门的队伍,经过一定培训后,提供临时照顾老人的服务。“喘息服务”一词很形象,对于失能失智老人来说,负责照料的子女、配偶或其他亲属很多是“上班族”,根本没有全天照料的时间。“喘息服务”就是扮演“养老救火队”的角色,给不堪重负的照料者一个喘息的机会。
目前,我国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老龄化冲击。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老年人口已超过2.4亿,占总人口的17.3%,其中失能失智老人约4500万。俗话说“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失能失智老人高度依赖他人照料,平均1个失能老人需要3名家庭成员照料,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一些困难和独生子女家庭更是“压力山大”,不仅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也容易催生“久病床前无孝子”等社会性问题。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政府提供“喘息服务”,既是家庭养老的现实需要,更是政府应当承担的民生责任。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从实际需求看,“喘息服务”应该成为家庭养老的有益补充。一方面,养老是一场持久战、消耗战,随着“生力军”的加入,老人的子女、配偶、亲属等可以暂时从一线上撤下来,紧绷的身心得以放松恢复。同时,提供“喘息服务”的机构和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无论居家上门照料还是养老机构托养照护,都可以让老人得到更好的照料和康复。
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等许多城市陆续开展“喘息服务”。北京市丰台区老龄办还专门开展试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给长期照料失能、失智老人的家庭成员每月放4天假,提供“喘息服务”,有需要服务的家庭到居委会提出申请即可。纵观各地“喘息服务”的探索实践,门槛越来越低,受益面越来越大。这些变化折射出各地政府对于养老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大,更大限度增进民生福祉。
当然,“喘息服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除了政府买单外,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更多更专业的服务资源。同时,不妨建立“志愿服务银行”模式,动员爱心人士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在将来自己或家人需要“喘息服务”时,可以换取相应的服务。此外,有关部门还应完善保障机制,探索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制度、失能老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降低责任风险,解除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