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发挥小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2018-12-25李丽

江西教育C 2018年10期
关键词:音高身心乐器

李丽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乐器虽小但作用却不可忽视。歌唱教学中,学生通过它能掌握节奏和音准;欣赏教学中,能帮助学生熟记简单的主题旋律。同时,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对嗓音条件不好、五音不全的学生,通过乐器的演奏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自信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但在也发现了些问题,如:乐器的选择与学生身心发展不符,乐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过多或过少,乐器的使用与音乐情绪不符,等等。

一、选择合适的乐器是基础

首先,乐器的选择要适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低年级学生肺活量小,动作不够协调;心理上对事物的感知非常笼统,具有写实性。到了三年级,学生的心肺功能开始增强,大脑结构逐步完善,能精准地感知事物,思维从形象具体向抽象逻辑过渡。而音乐《课标》中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明确指出:一、二年级学生能够听辨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并能用打击乐器奏出音的强弱、长短不同的音色;三至六年级学生乐于参与各种演奏活动。

因此,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们根据歌曲的地域风格特点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设计简单的节奏型,让学生伴奏。如:在一年级歌曲《过新年》教学中,笔者选择了锣跟鼓两种民族乐器,设计了非常简单的节奏“咚咚咚咚|锵 0‖”等,让学生在熟练演奏的基础上合作为歌曲伴奏。

其次,乐器的选择要价廉物美,便于携带。三年级开始,選择一些有固定音高的乐器开始让学生逐步尝试。如竖笛、口琴、口风琴等,这些乐器的共同缺点都是用嘴吹,卫生得不到保障。但是它们的优点是价格便宜,人手一个的话一般家庭都能承受。同时,体积都比较小,携带起来方便,不会给学生的书包增加重量。因此,小乐器进课堂也会得到家长的支持。

二、明确教学的目的是关键

我们一直提倡课堂教学要“以生为本”,只有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教学,这样的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乐器进课堂旨在为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变现力、创造力,而非为培养演奏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本末倒置,要明确小乐器进课堂的目的。

首先,明确小乐器进课堂的辅助作用。通过小乐器的演奏帮助学生掌握音高、熟记旋律,弥补学生歌唱的不足。比如:在三年级学生学习音阶时,学生通过聆听可以感知音是有高低的,但是怎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辨别、记住音高呢?小乐器就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学生通过口琴或竖笛的演奏,感知音高,从而将音高更加牢固地刻在记忆中。欣赏课中,有的主题旋律不好用动作去体验感受,那就需要学生通过唱来熟悉它,但有时会碰到音高比较高的旋律,已经超出了学生的歌唱能力,那可以通过小乐器(如:口琴、竖笛等)演奏,来熟悉旋律,甚至在演奏中根据节奏和音高判断乐曲的情绪或描绘的场景。同时,也解放了手忙脚乱的老师,让老师得心应手地上好合唱课。

因为小乐器进课堂有如此之大的作用,但老师应该要避免本末倒置的现象出现。乐器要练,但每节课所花的时间要合理,一般在5~8分钟左右,最多不能超过10分钟。而且,更要根据课堂的实际需求,决定是否使用。

其次,要确定合理的教学内容。乐器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老师要根据学生身心特点,结合教材知识,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学生接触乐器之初,要培养他们的兴趣,选择一些简单的内容,如:三年级开始之初,教师可以通过练习音阶、节奏,让学生觉得学习乐器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在此基础上,开始逐渐增加难度,不同的节奏、音高进行组合,训练学生的识谱能力,然后过渡到学生学习吹奏书本中简单的歌曲。同时,小乐器要和歌曲、欣赏教学结合。中高年级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不像低年级学生一样热衷于律动,而是让他们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等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同时又让学生掌握了演奏的小技能。

小乐器进课堂,教师应该选择自己熟悉的乐器,能熟练地示范演奏。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有音高的乐器,不应该经常换,因为学习乐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更好、更扎实地学习音乐。任何乐器都是需要从基础开始练习的,经常地更换乐器不仅不能让学生掌握乐器演奏基本的技能,而且在不断的摸索过程中,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乐器进课堂,是小学音乐教育的一部分。如何更好地运用好小乐器,这就需要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使学生真正能够掌握自己喜欢的小乐器。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育才小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

猜你喜欢

音高身心乐器
学乐器
大自然的声音疗愈身心
集邮养生 身心兼顾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乐器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
给身心降个温
身心八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