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2018-12-25樊娟

江西教育C 2018年10期
关键词:健康心理美术课堂初中

樊娟

摘 要:中小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未来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因此他们的健康成长就应该是全社会的核心和焦点。而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方面都保持良好的状态”。

关键词:健康心理 美术课堂 初中

长期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并没有心理教育的一席之地,学生是否心理健康也没有引起教育者足够的重视,大家的注意力全在知识、能力、技能这些可见的东西之上。这种教学体系的弊端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明显,学生随之出现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影响了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因此,我们要在教会学生知识、技能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心理的健康发育。那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依据美术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在欣赏、评述中提升学生艺术审美的能力

很多人简单地认为,健康的心理就是心理没有毛病,精神没有毛病,能够正常生活、工作。这种认识也并没有错,但这仅是对心理健康最浅层的认识。其实健康的心理还包括学生内心对美的渴望、对美的认识等一些人文精神修养和气质。就如同人活着,吃饭是基本的生理需求,但要活得开心、快乐,还需要吃饭以外的很多东西。而初中美术教学的“欣赏、评述”就是这个吃饭以外的东西,是帮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的一扇窗口。从这扇窗口中,学生能认识自然美、艺术美,开阔自己的视野,从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在进行《自然的定格——外国风景画》一节的教学时,笔者引导学生从欣赏19世纪法国绘画大师库尔贝作品《风暴后的埃特雷塔峭壁》开始,第一步是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把这幅作品直观地展示在学生们的面前,然后介绍库尔贝的简单情况。第二步是读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内容,并能用语言描述画面内容。第三步是画面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从画面的色彩特点及构图特点入手,不仅要用眼睛看画,还要用耳朵听“画”,用鼻子闻“画”。第四步是审美提升,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整幅画丰富明亮的色彩,粗犷大气的线条,把学生带到一种高于生活愉悦的审美情境之中。

这节课,笔者通过具体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掌握了欣赏、评述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欣赏、评述作品的基本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了美术审美的判断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作品的欣赏、评述过程中,让学生有了愉悦的情感体验,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世界。

二、在造型、表现中完善学生的个性发展

虽然初中学生心智已经发展,但还不成熟,再加上现在教育体制给孩子们造成的学业负担及社会负面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情绪波动大,也容易滋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因此,他们需要适当的形式表达情感,适时地进行宣泄,而美术本身就是一种表达,一种宣泄,所以美术教师要利用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以完善其个性发展。

在进行《情感的记录》一节的教学时,上课伊始,笔者并没有从美术的角度导入课堂,而是向学生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是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的?”通过这样的导入铺垫,引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绘画是能够打动人心的,能够表达人的主观情绪的,尤其是绘画中的色彩更能记录人们的情感。接下来,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以色彩为主要表现手法的绘画作品,比如梵高的《向日葵》《星月夜》等,通过这些作品,引导学生复习色彩的相关知识,了解色彩搭配的基本规律,再进一步把现实和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到色彩对情感表达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欣赏多幅淡色彩绘画作品,最后让学生尝试用淡彩画进行临摹、创作。

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色彩有表现的规律,但色彩是富有情感的艺术语言。学生们喜欢什么色彩,用什么颜色进行表达,可能会因为心情、情绪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所以说,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并从情感表达中探寻学生的心灵,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

三、在设计、应用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是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对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做出的最為经典的阐述。的确,艺术和生活是分不开的,而美术教学中的“设计、应用”比较其他学习领域更加关注的是美术活动的功能和目的,因此“设计、应用”要与学生的生活更加贴近,教师要利用美术学习的这种独特表现形式,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的美等一些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热爱生活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最重要的体现。

在进行《装点生活》一课的教学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存在于生活中的各种图案装饰艺术,比如生活器物、周围环境中的装饰,在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讨论、交流,认识装饰图案运用的不同领域和不同风格等等一些美术基本常识。为了强化装饰图案的作用,笔者又给学生展示了一个普通白纸杯和被装饰过的纸杯,用强烈的对比,来激发学生学习图案装饰的兴趣,从而发现生活的情趣。

这节课是前面两节课的综合运用,主要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被广泛应用于服装、书籍、产品、建筑等领域中的装饰图案,在此基础上着重让学生借用生活中常用物品的外形进行设计,从而体验装饰图案对丰富和美化生活的作用和意义,以此来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在综合、探索中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

“正常发育的智力指个体智力发展水平与其实际年龄相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初中学生好奇心重,喜欢探索,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喜欢张扬个性,有时甚至喜欢特立独行,而这些特点在我们规规矩矩的教学理念里就成了洪水猛兽。其实,这是他们发育到这个年龄阶段应有的表现,如果没有这种表现,反而说明他们的发育不健康。所以,作为美术教师,要通过美术视角,利用他们的这些特质,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在进行《耕牛、战马》一课的学习时,笔者先导入新课,让学生一起交流、回忆古今中外美术作品中关于耕牛、战马的形象。依据学生的交流,笔者利用多媒体给学生进行图片展示,从而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耕牛、战马。在笔者展示的各种作品中,比如东汉铜奔马《马踏飞燕》,唐代浮雕《昭陵六骏》,近代徐悲鸿《奔马图》,还有毕加索的《公牛》,李可染的《牧牛图》,甚至股市中常见的牛等等。最后把视频定格到中国画《五牛图》和《五马图》上,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对这两幅传世之作进行欣赏、评述。之后,笔者布置作业,让学生临摹《五牛图》上自己喜欢的一头牛。临摹不是单纯的“照着画”,必须有自己的个性绘画语言,这是首先要告诉学生的。其次,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观察每头牛的线条变化,用墨的干湿、浓淡等等,而这种综合思维的过程就是发展学生智力的锻炼。

总之,美术教学有美术教学的特质,他是一种感知美、发现美、欣赏美、提炼美、创造美的艺术。他独特的艺术性质,决定了其在基础心理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育人地位。作为初中美术教师,要认识到心理健康对学生未来生活的重要性,要利用好自己手中这把“美术刀”,仔细的雕琢学生这块“璞玉”,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艺术素养、促进学生智力的正常发育、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加强学生个性的自我完善,让学生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走向社会。

参考文献:

[1]林业.议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J].美术大观,2010(01).

[2]吴妍娟.赞美与鼓励的魔力——浅谈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07).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港区初级中学)

责任编辑:刘伟林

猜你喜欢

健康心理美术课堂初中
积极心理学在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心理塑造中的应用
——评《农村留守儿童积极心理发展及塑造研究》
浅谈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
就业导向视角下中职美术课堂教学提升学生能力路径探析
用好课堂提问,让美术课堂动起来
美术课堂学生活动方式的空间定位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