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陈瑞田墓志考
2018-12-25张保民
张保民
(焦作市博物馆,河南 焦作 454002)
2016年春,温县陈家沟村太极大师陈立法在村北岗地东北角祖茔,发现一座祖坟被盗掘,石质墓志一合弃置在地,便将墓志拉回家中保存,2017年11月重新整修祖茔时又埋入地下。此墓志方形,青石质,一合两石,以子母口扣合并以铁箍固定,出土时铁箍已朽,志盖断裂为两块。志盖与志石均长71厘米,宽61厘米,厚13厘米。志盖为盝顶,上刻“陈公墓志”四个楷体大字。志文刻于志石一面和志盖的底面,楷书。志石一面分为上下两部分刻制,中间以两行阴线间隔,共48行,满行12字;志盖底面刻制在中央部位,共23行,满行12字,志文总计846字。现加标点并略作考证。
清陈瑞田墓志
1.墓志录文
皇清例授登仕郎瑞田陈公暨原配阎孺人合葬墓志铭。
温邑里党间无不知有瑞田陈公者,公,余年伯也。赋性英异,遇事磊落光明,为戚里柱石。余在京师时询问,知公寿踰耄年,康强如昔,窃叹德邵年高理不诬也。乙亥岁抄公告终,嗣君于京年兄以邮书寄公行状于余,丐余铭公墓。余以义不容辞,且重于京之嘱焉。公资禀灵敏,读书一过辄成诵,以诸兄宦游持家政,遂考授县尉,事亲以孝闻,事诸兄恭慎,教子侄务循谨有矩矱,亦未尝施以严呵。祠堂久废,公捐资首倡,一族翕然从之。里中有纷争者,得公言即解。有过面规之,无有怨者。其待乡邻也,急则济,难则拯,略无退容。有武生某者以事忤儒学,议详革,公曲为周全免议,人谓宜使某知之。公曰“救人之难,使人德我而为之乎?”豁达如此。明医术,多活人,尤精小儿痘疹,每诊视多随手愈,终身不取其值。其他和乡党、周贫乏难数计也。嗟乎!自三物教湮,而孝友睦姻、任恤之道能全者寡矣。公以明敏之资,行于一身一家,及与比闾族党。使一邑有如公者数人,谁谓古道之不可复哉!公讳毓芝,字瑞田,先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籍迁温东常阳村。郡庠生讳庚,字苞九,公曾祖,优贡生。贝也赠承德郎讳维新,字克昌,公祖,皆以厚德闻。公父附贡生,敕赠承德郎,讳继炳,字斗南。公兄弟四人,公其季也。伯兄畹香公,岁贡生,任泌阳训导;仲兄楚汀公,壬子科举人,任江苏金匮县知县,陛升署苏州府海防,松江府川沙同知;三兄芸轩公,邑增生。公生于乾隆二十八年三月二十五日午时,卒于道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卯时,享寿七十有七。原配阎孺人先公卒,继配宋孺人婉顺有妇德。男三:长步镐,即于京也,邑庠生,阎孺人出,娶张氏太学生怀康公次女,继娶郭氏武邑种顺公次女,妾杜氏;次步增,娶王氏太学生步瀛公五女;三步莲,娶张氏太学生绣文公次女,宋孺人出。女三,长适河邑太学生皇甫书铭,阎孺人出;次适河邑庠生成辉芳;三适河邑杨丰清,宋孺人出。孙三,哲、询,步增出;铎,步镐出。孙女四:长适河邑皇甫心田,次许武邑廉国平子,三未字,步镐出;四未字,步增出。兹以道光二十年三月初七日卜吉葬公,并启阎孺人攒合葬新茔,礼也。铭曰:
陈氏望族,声振清风。时贤继及,世德攸隆。公行不渝,乃心设中。神则恬适,事则明通。根植叶茂,有基无终。寖昌寖炽,兆此崇封。
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加三级年愚侄毛树棠撰文。
兵部侍郎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河南山东河道、提督军务加三级年愚侄栗毓美书丹。
2.墓主家世
墓志记载:“公讳毓芝,字瑞田,先世于明初自山西洪洞籍迁温东常阳村。”常阳村,即今陈家沟村。根据《温县地名考》,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前此村叫常阳村①。2017年11月陈氏重修祖茔时,刻立的《陈家沟东北院陈氏太极世家岗上先茔扩垄记》碑上记载:“陈家沟陈氏祖籍山西泽州东土河村,明洪武五年,奉诏迁河南怀庆府,卜居府城东三十里,定居之陈卜庄,因地势低洼,更迁于温县城东之常阳村。日饮黄河水,耕耘古苏壤,世传习文武,家大业兴旺。以名门望族,易村名常阳为陈家沟。”陈家沟之名最早见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温县志》,属太平乡②。陈家沟村尚存有一块道光十四年(1834年)的“常阳古迹”石碑,现存于中国太极拳博物馆展厅内。墓志所记,是研究陈家沟村名变迁的珍贵实物资料。
墓志记载“郡庠生讳庚,字苞九,公曾祖,优贡生。贝也赠承德郎讳维新,字克昌,公祖,皆以厚德闻。”陈氏家谱记载:“十世讳庚,字苞九(陈王廷弟),王前公次子,庠生。文渊德厚,首为族门书谱立碑。十一世讳维承,庚公长子,官位四品。次子维新,岁贡生,赠承德郎。”1975年陈家沟出土的陈登封墓志记载:“曾祖讳维新,字克昌,优贡生,以楚汀君贵,贝也赠承德郎”③。
墓志记载:“公父附贡生,敕赠承德郎,讳继炳,字斗南。公兄弟四人,公其季也。”陈氏家谱记载:“炳公敕赠承德郎。”民国二十二年《温县志稿》记载:“陈继炳,岁贡。”④墓志记载:“伯兄畹香公,岁贡生,任泌阳训导;仲兄楚汀公,壬子科举人,任江苏金匮县知县,陛升署苏州府海防,松江府川沙同知;三兄芸轩公,邑增生。”陈氏家谱记载:“十三世讳毓兰,毓蕙,毓芳,毓芝。兰公字畹香,廪贡生,泌阳县训导。蕙公字楚汀,壬子科举人,松江府奉贤县知县。芳公字云轩,贡生。芝公字瑞田,监生,江苏金匮县知县,陛升署苏州府海防,松江府川沙同知。”《温县志稿·清·举人》记载:“陈毓蕙,乾隆五十七年壬子,江苏金匮县知县,松江府同知。”⑤墓志记载和温县志稿记载大致相同,而异于陈氏家谱,因此可知,陈氏家谱所记陈楚汀及陈瑞田的任职是错误的,应以墓志记载为准。
墓志记载,陈瑞田生三子,长步镐,次步增,次步莲。步镐生铎,步增生哲、询。陈氏家谱则记载:步镐过继步增次子询为嗣,步莲一子:诚。两厢对照,差别明显,这可能陈氏家谱记载有误,也可能墓主去世时铎尚在世,不久即意外去世,步镐遂过继侄子询为嗣。步莲也可能在墓主去世后才生下儿子诚。墓志所载,显示陈氏一族祖辈历代读书科考,出仕做官者不乏其人,可谓名门望族。
综上,墓志记载的陈氏世系清晰,列如下表,可以对研究陈氏家族传承、校补陈氏家谱提供第一手权威资料。
3.墓主生平
志主陈瑞田史志无载,陈氏家谱上面仅有的寥寥几句记载还是错误的。据墓志记载,陈瑞田生于乾隆二十八年 (1763年),卒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享年77岁。他天资聪颖,读书念一遍就会背诵。以诸兄宦游,他在家主持家政,未出仕做官,其生平事迹比较简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忠孝豁达,热心公益。“事亲以孝闻,事诸兄恭慎,教子侄务循谨有矩矱,亦未尝施以严呵”。陈瑞田对待父母尽心孝敬,对待兄长恭敬谨慎,教育子侄严格遵守规矩,但子侄犯错也不会严厉呵斥。“祠堂久废,公捐资首倡,一族翕然从之。里中有纷争者,得公言即解。有过面规之,无有怨者。其待乡邻也,急则济,难则拯,略无退容”。家族祠堂年久失修,陈瑞田捐资倡议维修,族人一致跟从行动起来。村里有人闹矛盾纷争,经陈瑞田调停就得以和解。有犯错者,陈瑞田当面批评规劝,使其心悦诚服。陈瑞田对待乡邻,遇到急难就援手帮忙,毫不犹豫。墓志生动记载了陈瑞田帮助一位武生的事迹:“有武生某者以事忤儒学,议详革,公曲为周全免议,人谓宜使某知之。公曰‘救人之难,使人德我而为之乎?’豁达如此。”志主尽心帮助别人,不需感谢回报,是个热心豁达的长者。
二是精于医术,治病救人。志文记载他医术高明,“尤精小儿痘疹,每诊视多随手愈,且终身不取其值”。他医术精湛,诊治小儿痘疹,多随手即愈,而且永远不收医药费。至于其他帮助乡党,周济贫乏难以数计。所以志文作者感慨万千,对志主做了高度的评价:“嗟乎!自三物教湮,而孝友睦姻、任恤之道能全者寡矣。公以明敏之资行于一身一家,及与比闾族党。使一邑有如公者数人,谁谓古道之不可复哉!”
4.墓志撰文者及书丹者
墓志记载:“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加三级年愚侄毛树棠撰文。”毛树棠(1780-1845年),字荫南,号芾村,武陟人,学以宋儒为宗。嘉庆二十二年 (1817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道光四年 (1824年)大考一等,晋侍读,累升内阁学士,数掌文衡。道光二十一年 (1841年)补礼部侍郎,旋授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晚年以病告归,卒六十六岁⑥。他工于书法,无论草书、行书、楷书均有极高水平,是清代著名书法家,焦作市博物馆收藏有他的楷书和行书对联作品⑦。毛树棠长子毛昶熙(1817-1882年),字旭初,晚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咸丰十年(1860年)以左副都御史衔,在籍办团练围攻捻军。次年任内阁学士。同治元年(1862年)随僧格林沁在鲁、豫、鄂、皖等地镇压捻军,授礼部侍郎。先后调吏部、户部,授左都御史。八年兼署工部尚书,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上行走。十一年改任吏部尚书。十三年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光绪八年(1882年)任兵部尚书,去世后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达⑧。
毛树棠的外祖父吴纯仁,是清代乾隆时期温县的历史名人,历任山西大同府同知、湖南辰溪县知县、山东曹州同知、济南通判、蒲台知县、权曹州兖州登州同知、补莱州府同知、甘肃道等职,政绩卓著,死后封赠中宪大夫、工部营缮司员外郎。吴纯仁去世时毛树棠年仅5岁,道光五年(1826年),吴纯仁与夫人合葬,由毛树棠撰写墓志铭,其中写道:“棠少孤,育于舅氏,饮食教诲以有今日,虽不及见外祖,然闻外祖母言公遗事为详。”⑨以此推测,毛树棠的父亲去世很早,故从小在温县外祖父家长大,在温县入庠受教,从而结识了陈瑞田的长子步镐,并成为好友,故受托为陈瑞田撰写墓志铭,称墓主“余年伯也”,自称“愚侄毛树棠”。道光五年,毛树棠为外祖父吴纯仁撰写墓志时,任职“中宪大夫、文渊阁校理翰林院侍读、国史馆纂修”,至道光二十年(1840年)撰写陈瑞田墓志时,毛树棠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加三级”,显示了毛树棠的历官过程。
墓志记载:“兵部侍郎兼督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河南山东河道、提督军务加三级年愚侄栗毓美书丹。”栗毓美(1778-1840年),字含辉,号箕山,又号朴园。山西大同浑源人。历任知县、知州、知府、粮盐道、湖北按察使、河南布政使、护理河南巡抚,道光十五年(1835年)任河东河道总督兼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提督军务,道光二十年(1840年)二月病故于治河工地。道光帝优诏褒惜,赠太子太保,依总督例赐恤,赐其子燿进士,谥恭勤,祀名宦祠。赐谥“恭勤”。《清史稿》有传。栗毓美是著名水利专家,治黄名臣。他开启了治理黄河新思路,以砖代石,以砖代埽,从而化险为平,缓减溜势,护治堤根,其丰功伟绩史志记载颇多。作为历史上十大治河功臣之一,栗毓美的塑像仍供奉在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
陈瑞田卒于道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葬于道光二十年三月七日,而其墓志书丹者栗毓美道光二十年二月即去世,即陈瑞田墓志可能是栗毓美生前书丹的最后一合墓志,堪称墓志书法的绝笔。观此陈瑞田墓志书法,楷书端正严谨,笔画一丝不苟,正如其人清正廉洁,立身正直,可以为后世法。除陈瑞田之墓志外,其他栗毓美书丹的墓志尚不多见。故这合栗毓美去世前书丹的陈瑞田墓志,是十分难得的书法艺术精品。
陈瑞田墓志记载了陈家沟的前身常阳村,记载了陈氏的世系传承,记载了墓主的生平事迹,具有比较重要的证补史志作用,对修正陈氏家谱的讹误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陈瑞田墓志由清代名臣毛树棠撰文,栗毓美书丹,且是栗毓美生前最后一合书丹的墓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这合墓志,对于研究陈家沟及陈氏族人的发展衍变,对于研究毛树棠和栗毓美的生平事迹,都是极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注释:
①温县人民政府.温县地名考(第一集)[M].1986:187.
②④⑤温县史志办公室整理.明万历五年、清乾隆十一年、清乾隆二十四年、民国二十二年温县志合订本[M].2016:165,606,597.
③陈登封墓志现存于陈家沟村的中国太极拳博物馆展厅,墓志拓片现存陈立法大师家里。
⑥⑧焦作市地方史志办公室编.焦作人物志[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5:155.
⑦郭继斌.焦作市博物馆馆藏文物精粹[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137.
⑨张保民.清代吴纯仁墓志考[J].焦作大学学报,2017(4):42-46.
作者附言:
2017年12月,笔者学术专著《温县墓志辑考》书稿处于搜集整理期间,偶然在网上结识温县陈氏太极拳传人刘强,得知其师傅——太极拳发源地陈家沟陈立法大师家中有一合墓志,遂登门拜访求教。陈老师言此墓志乃其祖上陈瑞田墓志,系2016年春村北岗地祖茔被盗出土,遂拉回家中保管,2017年11月重修祖茔后又埋回地内。经多次恳商,陈老师毅然同意再次挖出,让笔者打拓片以资研究。经历挖掘、清洗、拓印、辩读之后,笔者对此墓志有了深刻印象。志主陈毓芝,字瑞田,系陈家沟陈氏第十三世祖,四兄弟中排行最小,以诸兄宦游,他在家主持家政,为人忠厚,精于医术。虽然墓志记载其生平事迹比较简单,但墓志记载了陈家沟村名的前身常阳村,记载了陈瑞田曾祖到孙子六代人的世系名讳,可与《温县志稿》和陈氏家谱互相对应,对于研究陈家沟村的历史渊源,印证志书和纠正家谱记载之讹误,都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同时,陈瑞田墓志由清代名臣毛树棠撰文,栗毓美书丹,志文清晰流畅,书法劲挺秀美,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故笔者查考文献,稽史勾陈,写了这篇文章。在此,对陈立法大师及弟子刘强、焦作师专牛永利老师的支持帮助表示真诚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