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流行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控

2018-12-25张春熙王扬伟蒋增海徐耀辉

现代牧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流行性哺乳猪只

张春熙,王扬伟,蒋增海,徐耀辉

(1.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动物医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2.河南省猪病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46)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简称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简称PE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腹泻、脱水,呕吐为主要特征。各日龄猪均对PEDV易感,一周龄以内的仔猪所受危害最大,感染率和死亡率均在80%以上,已给我国乃至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5]。

2017年2-5月,湖北省某规模化养猪场暴发了以母猪呕吐、腹泻和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的腹泻病,共死亡仔猪8832只左右。经临床综合诊断和RT-PCR检测,确诊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采取返饲等综合防控措施后,腹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具体诊治过程总结如下。

1 发病情况

疫情从2月下旬开始暴发,一直延续到5月中旬才结束。暴发初期,妊娠母猪和带仔母猪陆续出现病情,发病率较高,10 d左右自行康复。种公猪也出现腹泻症状,发病率较低,1周左右自行康复。随后哺乳仔猪也陆续出现急性腹泻及呕吐症状,几乎100%发病,大多数精神沉郁,畏寒扎堆,食欲下降,绝大多数猪只体温正常,极个别体温会升高1 ℃-2 ℃。发病严重程度与猪只日龄有很大关系,日龄越小,发病时症状越严重,死亡率越高。病程中期病猪被毛蓬乱不堪,精神萎靡不振,脊梁高高凸起,走路摇摆不稳。腹泻主要集中在哺乳仔猪和保育猪,有些新生仔猪在出生后第2天就会发病,甚至还有一部分仔猪刚出生就发病,病猪的粪便有强烈腥臭味。断奶仔猪和育肥猪发病率高,死亡率低。一般成年种猪表现呕吐腹泻、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如果发病期间没有感染其他疾病,并且配合防脱水药物治疗且护理得当的话,一般经过4-5 d即可自行康复,很少死亡。

表1 返饲前各阶段猪只疑似猪流行性腹泻发生情况

2 病理变化

病死仔猪极度脱水,胃内无内容物,主要病理变化部位为小肠,小肠胀大,肠壁变薄,内有黄色液体,内容物稀薄,呈黄色泡沫状,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胀,甚至出血。其他实质器官无明显病变,

3 实验室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初步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在2月底随机采集疑似患病母猪的17份粪样(分别将1-4号、5-8号、9-12号、13-17号母猪粪样混合后编号为1-4号)、2份公猪粪样(2份混合后编号为5号)、15份仔猪粪样(每头仔猪粪样单独送检,编号为6-20号)、1份仔猪呕吐物(单独送检,编号为21号),送至华中农业大学采用RT-PCR方法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进行检测。

检测结果为,3、4号母猪混合粪样(含9-17号母猪粪样)呈阳性,阳性率52.94%;公猪粪样2份呈阳性,阳性率100%;仔猪粪样4份呈阳性(其中13号和17号呈弱阳性),阳性率26.67%;仔猪呕吐物呈阴性,阳性率0%。

图1 粪样RT-PCR检测结果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保证哺乳仔猪保温箱的适宜温度:1-7日龄为28 ℃-32 ℃,8-35日龄为24 ℃-28℃,哺乳舍温度控制在18 ℃-22 ℃,相对湿度50%-70%,保持空气新鲜。哺乳母猪乳水不足时,进行寄养或用人工乳饲喂,防止仔猪饿死。发病的保育仔猪和生长育肥猪可适当限制饲喂,喂湿拌料。发病期间用口服补液盐和电解多维饮水,部分明显脱水的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可用5%葡萄糖加入庆大霉素预热至36 ℃左右给仔猪腹腔注射,每次28 mL左右,每天2次。

母猪产前和产后各一周,用多西环素250 g/t+电解多维1 000 g/t拌料。每天检查哺乳母猪的乳房是否有充足的奶水,对于无乳的母猪进行催乳,肌注催产素2-3 mL/头,并用催乳灵等药物连续饲喂3 d。母猪进产房前,产房、产床要清扫干净,彻底消毒,并保持通风干燥。母猪进产房之前,用消毒药带猪消毒后,再进入产房待产。母猪产仔后,产床要立即清扫消毒,母猪的乳房与乳头要用0.1%高锰酸钾溶液擦洗干净,然后才能固定乳头让仔猪吃初乳,严防病从口入。母猪在产前40 d和产前20 d后海穴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和猪流行性腹泻(PEDV-TGEV)二联灭活疫苗,后备母猪初次发情后第26天和第51天两次注射PEDV-TGEV二联灭活疫苗。

4.2 返饲

PED发生后,除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以外,及时将感染PEDV仔猪的小肠以及肠道内容物返饲母猪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返饲步骤:收集发病24h以内的仔猪小肠以及肠道内容物;将小肠以及内容物破碎后与适量饲料、水混合并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金霉素、阿莫西林、强力霉素等)和适量补液盐;将拌匀后的病料均匀加入妊娠母猪和后备母猪的料桶里。每头仔猪的小肠以及内容物约可以返饲40头母猪。第一次返饲过后间隔1天进行第二次返饲,第二次返饲后间隔2天进行第三次返饲,三次为一轮(第一周)。第二周按同样方法进行第二轮返饲。

3月28日,场内管理人员制订返饲计划,采集患猪流行性腹泻仔猪的小肠以及肠内容物,加药匀浆与饲料拌匀。4月3日进行第一轮返饲,首先针对妊娠母猪,对场内距离预产期2周以上的近3000头妊娠母猪进行返饲,4月10日进行妊娠母猪的第二轮返饲。4月17日针对近1000头后备母猪进行第一轮返饲,4月24日进行后备母猪的第二轮返饲。由于及时采取返饲和各个方面的生物安全措施,4月25日产下的新生仔猪死淘率有了显著下降(图2),降至9.14%,第二轮返饲后每一批次的哺乳仔猪的死亡率为6.14%左右,保育猪的死亡率为2.07%左右,种猪及育肥猪死亡率没有大的变化,全场发病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表2)。

表2 第二轮返饲后各阶段猪只猪流行性腹泻发生情况

图2 返饲前后仔猪死淘率变化

4.3 做好生物安全工作

每天带猪消毒一次。分娩舍、保育舍每日用干粉消毒剂消毒一次。发病猪舍与未发病猪舍之间,严禁人员互访,严禁工具互用。分娩舍、保育舍严格实行全进全出制。

5 讨论

猪流行性腹泻与其他腹泻病临床症状相似,本研究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确定该猪场的腹泻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6]。釆用返饲的方法,让母猪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产生母源抗体以后通过哺乳保护仔猪,同时加强生物安全和饲养管理,可有效减少仔猪发病和死亡,及时控制疫情[7-9]。但返饲也存在扩散病原的风险,特别是采集的病料中也可能含有其他致病性微生物,母猪采食后可能会感染其他病原,导致混合感染。因此,在进行返饲前,一定要对猪群的病原微生物进行检测,避免出现混合感染的情况。另外,由于母猪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后经7-10 d自然康复并产生抗体,因此返饲最好选择离预产期2周以上的母猪,否则可导致母猪感染时间太短,有带病毒进入产房而扩散PEDV的可能,这会使猪场疫病更加复杂,经济损失更大[10-11]。

猜你喜欢

流行性哺乳猪只
会哺乳的树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猪胃溃疡的病因与防治措施
猪舍富集的环境对猪只的影响?
秋冬季防应激不可忽略饮水消毒
平躺,一个错误的哺乳姿势
猪只硒缺乏症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猪流行性腹泻的疫苗研究进展
猪流行性腹泻防控上常见的误区
猪流行性腹泻2011-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