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与后周的经济繁荣
2018-12-25田培杰
□田培杰
一、后周的历史背景
五代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为残酷的时代,到了后周,中原大地上已是“年谷不丰,百姓流亡,尸骨满地,千里绝烟,白骨成聚如丘陇焉”。后周显德年间,一个英武睿智的柴荣横空出世,独行其道,改变了那段惨绝人寰的历史。
纵观历史,我国自秦汉以来,有三次大的分裂割据时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宋金辽夏时期。这三个时期中,社会经济的发展唯一没有出现反复倒退的就是五代时期。后周又是五代十国中的代表,因而后周柴荣被历史学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乱世之圣主。
二、柴荣的治国方略
在以农业为主的封建社会,柴荣提出了首先发展手工业,并倡导“以瓷兴国”。这是一个超前的治国方略,以陶瓷和印刷为主,一场轰轰烈烈的手工业改革在后周风起云涌,并波及江南十国。
1.后周手工业改革的社会基础。后周显德年间柴荣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五代战乱开始,中原人口大规模迁徙,一部分迁到长江以南,另一部分北徙契丹。后周建国后,首先施行“田亩制”,吸引了南迁北徙的农户返乡,使后周人口猛增。柴荣显德年间,南唐淮南境内发生灾荒,不少百姓渡淮求食,世宗下令开放边境,允许灾民入境,并妥善安置,其中大多数人定居到后周境内。后周发展手工业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到了后周末年,人口是1400万人。京都开封人口近百万,是当时著名的国际大都市,水陆交通都很发达。
陆路主要有开封至于阗、开封至上京、开封至苏州、开封至登州、开封至岭南、长安至成都的交通线路。水上交通也很方便。柴荣登基后,首先扩宽挖深郑州至开封的汴河,又整修黄河,使后周境内有黄河、汴河、蔡河、五丈河、运粮河等水运河道。货船从开封陈留的蔡河,经沙河南入淮河,再入长江与江南各国通商。初步形成了以开封为中心的水陆交通网,促进了商贸的发展。
海上交通的开辟,使后周获取了更为丰厚的商业利润。当时的后周已与江南各国修好关系,获得了广州、泉州、福州、杭州、温州、明州、台州、金陵、扬州、登州、莱州等沿海和内河港口的使用权。《五代十国经济史》述评:“五代十国,虽然政治局势动荡不稳,但是海外贸易却毫不比唐代逊色。”后周柴荣提出重启丝绸之路以后,海上交通更为繁忙,大批海外船只往来于沿海港口,再通过内河漕运抵达开封。后周的海外贸易主要集中在高丽、日本、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
2.后周手工业的管理体制。一是朝廷设有手工业管理部门。后周的手工业作坊的管理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政府设有专门的手工业管理部门,总管是工部,政务官为尚书、侍郎、郎中、员外部。工部下设有诸监和地方政府,诸监是手工业的主管部门。工部制定有关手工业方面的政令和法规, 诸监和地方政府负责实施。诸监实际上是中央政府直属的手工业管理机构。
二是设有私营手工业管理部门。私营手工业大体上分为两类,一是私营手工业作坊,二是农村家庭个体户。当时已有了初级的商会和手工业协会组织。手工业的品类繁多,有烧制瓷器、印刷书籍、织布、染布、造纸、制墨、酿酒、裁缝等几十个品类,都有自发组织的协会。如纺织协会、陶瓷协会等。徐铉《稽神录》记载:“厅之西复有广厦,百工制作必备。”一个缝纫铺就有一百多个工人,可见当时的生产规模之大。
官营和私营的金银制造业、纺织印染业、造纸业、文具业、印刷业、陶瓷业等合起来,全国有几十万的产业工人。有的手工业作坊已形成了品牌。如 “澄心堂纸”“李廷珪墨”“龙凤砚”“诸葛笔”等,一支好的诸葛笔价值十金。
三是提高手工业者的地位。唐代政府对手工业者有歧视规定,手工业者只许穿皂色衣服(工作服),以便与常人有所区别,手工业者不准入仕途。到了柴荣时期,手工业者的地位有了大的改变,有的工匠不仅做了官,还被皇帝赐以国姓。政府官员对私营作坊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不进行直接监管,但制定规范的样式作为手工业作坊的参考标准,并在交易时作为买卖双方商品质量的参照依据。
后周新型商人有两种:一是官僚兼商人,这大概就是中国最早的官僚资本家;二是商人兼官吏,甚至有的商人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柴荣早年就是商贩出身,他曾与邺中大商人颉跌氏往江陵贩过茶货。这一社会现象构成了与唐代截然不同的商业特点。
手工业的变革促进了后周商业贸易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与唐代相比,对外贸易从规模和效益等方面都更为优异。主要商品是丝绸、陶瓷、茶叶。商贸经济的发达,又促进了农业、林业、畜牧业的发展。后周经济的发展实力强劲,在当时的中原和江南具有带动作用,代表着当时经济发展的高度和方向。那时后周已有了自己的管理规范,即户口、人丁、人均收入、赋税,都登记在册。有文献记载,其税收已超过唐代的5%;手工业和商品的产量和质量,以及经济指标都高于唐代。生产方式的自由化和多样性,也促进了技术革新和发明。
后周手工业改革和商业经济的发展,打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手工业成了后周经济的支柱,商业贸易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市场化。从漕运粮食供应年额可知后周百姓的丰衣足食。后周末年粮食上交年额:汴河漕粮六百万石,广济河六十二万石,惠济河六十万石,五丈河六十八万石,粮食总产量比唐代大约高出46%。
柴荣有“瓷皇”之誉。他发明了天青瓷,当时称御窑瓷,到了宋代以柴瓷呼之,并有了宋代五大名瓷:“柴、汝、官、哥、定”。
三、结语
后周柴荣以忠道治国。当时的社会稳定,再加上劳动力充足,经济实力已超过了唐代水平。酿酒业相当于唐文宗时的6.5倍,水利工程相当于唐时的4倍。
后周手工业收入大约是4610万贯,商业收入为1240贯,两项合并占政府财政收入的78.6%。后周的经济繁荣的主要因素是手工业的发展。手工业的管理体制健全,分工明确,既有上下级的垂直掌控,又有横向的互相牵制。
廉洁奉公,爱民如子,心胸宽广,志趣高远,已具有初级的民主意识。他境界高,不压制臣僚,更不强迫百姓。他仰慕李世民,把唐太宗的贞观盛世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实际上他比唐太宗做得更好。赵匡胤以宋代周时,后周已有了“声明文物无其缺,祝嘏辞说必有序,万仪咸秩,百姓受职,知理尚义,安居乐业高度文明和谐的政治局面”。
宋代几乎全盘继承了后周多种经济模式,经济在当时的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赵匡胤不仅接受了后周的物质财富,也囊括了柴荣治国理政的理念。一定意义上讲,赵匡胤是在柴荣物质和精神的高原上稳步走向高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