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标扶贫”:根子在考核“跑偏”
——2000万元大棚多成摆设,变相“发钱”养懒汉

2018-12-25杨玉华吴慧珺

当代陕西 2018年23期
关键词:小额基层干部大棚

◎杨玉华 吴慧珺

为完成任务指标,不考虑实际突击花钱,不考虑长远,一味通过“户贷企用”发钱,实际是形式主义、懒政的表现

“花钱有任务,项目有指标,不求效果佳,但求不扣分。”这是一些基层扶贫干部打趣的说法。略显夸张的言语背后,透露出扶贫干部对“指标扶贫”的无奈。

部分基层干部群众反映,近年来,一些基层扶贫工作被简单变成下任务、定指标,并按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导致扶贫工作“跑偏”。特别是在扶贫投入方面,使用产业扶贫资金、发放扶贫小额信贷都有指标,为足额定量完成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指标任务,一些地方只能“突击”花钱,在缺乏科学规划的情况下拍脑袋决策、简单化分钱,导致扶贫资金被滥用甚至冒用,没能真正惠及贫困户。

突击花钱造摆设

“转眼快一年了。”贫困户胡荣华说,“还是没有等到曾经承诺的分红。”每天经过村头的这片大棚地,他都会不由得生出埋怨。本来盼着产业大棚致富,现在却落空了。

胡荣华是中部省份一个贫困村的村民,他所说的大棚曾是当地紧急上马的一个年度扶贫项目,然而钱花了却并没给他们带来实惠。

熟悉内情的当地驻村扶贫队长说,去年年底,上级部门紧急下达产业扶贫任务,要求在30天内把打到村账上的产业扶贫奖金花掉。为完成任务,村里只好突击花钱,在没有经过科学规划和论证的情况下,花费140余万元,盖了140亩蔬菜大棚。

“按时”为该村建设140亩蔬菜大棚的企业,与该村签订扶贫(蔬菜)产业园合作协议书。根据协议,该企业负责扶贫产业园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该村将县里2017年给予的产业扶贫资金投入产业园项目作为合作入股资金。公司自收到股金之日起,每年根据收益情况进行分红。

然而,产业园建设运营情况让人大跌眼镜:140亩的大棚只种了20亩左右的鸡毛菜,销售价格与村民在自家菜地种的菜价几乎无差。剩余120亩左右的大棚内荒草丛生,有的只有一个大棚支架,产业园区到处都是被雨水冲刷过的塌陷路段,百草枯农药瓶三三两两被丢在路边。

140亩的大棚,建成半年有余,收益甚少,且只带动了一户贫困户就业,一位村里的贫困户帮忙除除草。农民的土地流转租金、风险保证金、村集体分红皆未到账,该村村民曾多次上访,均无果。

在脱贫攻坚中,为了防止乡村产业发展资金滞留导致种植养殖业奖补资金被退回、帮扶单位帮扶资金闲置、产业项目欠缺等问题,不少地方对扶贫资金的使用情况制定了考核目标,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花掉上级发放的扶贫项目资金。

然而,这种“限时完成”的指标考核,往往使基层干部“病急乱投医”,不求钱用得好,只求钱能按时花出去,扶贫项目草草报,扶贫资金打水漂。

变相“发钱”养懒汉

得益于小额扶贫贷款这一金融扶贫政策,去年4月,安徽省宿州市贫困户张久持从银行贷款4万元,利用之前在葡萄园打零工学到的种植技术,承包3个大棚,种上了900株葡萄。

小额扶贫贷款让张久持在临近古稀之年过上了幸福生活,然而,并非所有贫困户都能享受到这项资金扶持。

与张久持一镇之隔的另一户贫困户王墩喜,根据政策可以享受到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然而,由于被村里认定为缺乏技术和市场,以他和其他一些贫困户名义申请到的扶贫贷款最终以入股方式交由当地一家家具厂使用,他们这些贫困户则定期拿些分红。

扶贫小额贷款是近年来广泛推行的金融扶贫政策,主要用于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发展中遇到的资金难题。这一原本精准到人的金融扶贫政策,在一些地方却出现“跑偏”,变成一些企业低成本融资的新渠道。

全国扶贫办的督查显示,全国扶贫小额信贷已累计发放4700亿元,其中“户贷企用”的现象较为突出。“户贷企用”使贷款没有真正用在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上,违背了政策设计的初衷。

“贷款给企业省心,而且指标分发下去完成得也快。”一位基层干部表示,为了方便工作,以促进贫困户发展生产为宗旨的扶贫小额信贷,大部分是企业在用,造血扶贫变成了“发钱”。虽然国家扶贫办去年11月就规定禁止“户贷企用”,但在基层,“户贷企用”的比例依旧居高不下。

“户贷企用”从表面上看,似乎一举两得,既解决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让贫困户获得了一定收益。然而从长远来看,这样做其实等于变相给贫困户“发钱”,存在“泛福利化”的问题,并没有起到“造血”作用,难以形成贫困农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限时限量“指标”不可取

多位基层干部认为,扶贫工作任务艰巨,程序复杂,为落实责任,突出考核导向,促进脱贫是必要的,也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基层工作,但过度追求“扶贫指标”甚至不切实际限时限量完成“扶贫指标”的做法不可取。

“上个月下达扶贫小额信贷的任务,要求我们村‘户贷户用’不得少于七个人,一个星期之内完成。”一位基层扶贫第一书记坦言,每次县里下发这类考核指标,他就夜不能寐,连做梦都在想着完成任务指标,根本无心其他工作。“一听到上级要来检查,连着几天夜以继日地赶制文件和表格。”

部分基层扶贫办负责人也表示,扶贫工作的考核指标有跑偏的倾向,造成任务指标化、工作运动式。“不管结果怎么样,总之这个工作是做了,任务完成了,考核就有分数了。”该负责人说。

各地之所以出现指标扶贫的“歪风”,首先是当地扶贫工作主要负责同志缺乏担当意识。上级主管部门来督查,看指标完成得都不错,对部分领导同志来说容易出成绩。

其次,各地在没有充分了解贫困户需求的情况下去定奖补指标和贷款任务,“大水漫灌”助长了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无法有效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

一些基层干部呼吁,上级主管部门要改变扶贫考核的指标导向,防范利国利民的扶贫工作演变为“指标扶贫”,不能不看“疗效”只看指标。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扶贫考核指标要少一些形式主义,多一些从实际出发。“基层情况千差万别,指标不能一刀切。”要充分发展本地的特色优势产业,了解贫困户的生产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制定考核指标,让指标真正用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上,用在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上。

他们建议,扶贫工作要有担当意识而不是唯指标论,要摒弃运动式工作,防范官僚主义、新形式主义,多在帮助贫困户脱贫增收上下功夫,制定科学合理的扶贫规划,防止好政策到了基层沦为一笔烂账。

猜你喜欢

小额基层干部大棚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大棚妹子
大棚换茬季 肥料怎么选
谨防大棚房死灰复燃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扶贫小额信贷最长可延期至2021年3月底还款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
重庆将开展小额扶贫保险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