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优化化学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8-12-24盛晶呈

关键词:动手习题化学

盛晶呈

【摘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  实验教学 主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9-183-01

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办学条件较差,教学设备落后。但化学是一门离不开实验的学科。该如何利用有限的条件搞好初中化学教学呢?

结合我校的特点,我从以下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利用演示实验加强直观教学

演示实验是最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即使讲千遍,不如做实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1.准备充分

熟悉教材、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明确实验目的,考虑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切莫使演示实验成了“魔术表演”。课堂演示要保证万无一失。所需药品和仪器要列清单对照,避免遗漏影响实验进程,从而影响学生情绪。

2.操作规范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起着示范作用。操作应按规定进行,有条不紊;演示桌上要整洁,以免影响学生观察;试剂的取用要适当;现象要明显,必须使全班学生,特别是最后一排学生都看得清楚。如何使现象明显需要教师事先思考,如根据产物颜色选择放在实验仪器后面的衬托物等。

3.注意安全

演示实验要绝对安全。发生事故,无论是否有人受伤都会造成不良影响。为防止意外,每次演示实验最好都要在提篮中准备适量水和湿布。

二、让学生多动手

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激发学习兴趣。在农村中学有限的条件下,可采取如下措施:

1.做好教学讲授的配套工作——课堂演示实验

教师要重视常规演示实验,保证做到:准备充分;实验规范并保证效果;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做好记录,演示完后共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同时提出课后习题。使演示实验不流于形式,改变按课本背实验的不良做法。

2.为学生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为做到以学生为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应为学生创造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不要过分顾忌学生会不会动手或者能不能成功,敢于放手让他们从“做”活动中学,而不是从“看”活动中学。这种做法激励了学生积极思考的意识,增强了思维能力,拓宽了知识面,提高动手能力,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

3.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提出改进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这种措施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促进动手动脑相结合。学生不但理解得快而深刻,还能被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避免了教师一人讲解或演示,学生被动听看的局面。同时也改变了过去实验只能按课本“照方抓药”死记要点的现象。

学生做实验时,教师应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验采取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实验兴趣更浓厚。

三、让学生多动脑

1.指导学生想象实验结果

农村中学办学条件有限,对于部分实验可先由学生从知识基础出发想象结果,再由教师演示实验验证或讲解点评;营造想象实验情境,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使创造性想象能力得到锻炼提高,直觉思维得到发展。

2.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指导学生搞好实验设计,使学生创造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只要条件允许且无危险,应尽量按学生的设计方案提供仪器、药品和适当的指导帮助;即使方案出现问题,也可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让学生试一试,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訓,提高认识。

3.指导学生做实验习题

实验习题要求学生能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还能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教师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分组实验,做到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并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

五、实验作业培养理解能力

化学实验作业包括书面练习、学做实验、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多边活动。学生通过完成实验作业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消化知识,是又一次灵活运用知识的再实践。它能使学得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有助于理解能力的培养。

六、强调化学实验预习和课后巩固

1. 课前预习能够强化听课和实验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和实验的效率;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可以缩短操作和课后作业的时间;增强实验的效果。

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了解实验的基本内容与重点,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的讲解,详细对比与自己想法的差异,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在通读课文和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后习题,在此过程中找出重点、难点和疑点并做好预习笔记。

2. 及时复习。

复习能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复习要及时,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础。

3. 认真完成作业。

主动独立地完成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尽可能地及时巩固记忆,熟能生巧,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总之,化学实验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能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农村中学尽管条件差,但实验教学不能省,要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对实验进行优化,让学生在有限的实验中获得无限的收获!

[ 参  考  文  献 ]

[1]吕慧清,《化学探究实验》,《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5年03期.

[2]《初中化学课程标准(2016年修订版)》.

猜你喜欢

动手习题化学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奇妙的化学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动手动脑DIY蚕宝宝
动手动脑多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