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渗透核心素养之初探

2018-12-24刘能斌

关键词: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刘能斌

【摘要】  新时代,新要求,新目标。现今的教育模式已经逐渐转变为人才培养,越来越重视学生核心素养方面的培养。在初中生物实验课中渗透核心素养成了每一位生物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核心素养 方式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9-138-01

2016年9月13日,在北师大举行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这项研究结果的出炉,对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进行了详细地诠释,素养是在长期的教育中浸润出来的,是在老师们长期开放和丰富的活动中熏陶出来的。今后培养核心素养就是教师研究的主要方向。而生物又是一门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学科,要依靠实验来验证和支持。学生更能通过实验,发现新知识,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且把获得的新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从而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那怎样的实验教学课堂才是有效的?我个人认为必须注重一个统一的原则,即效果、效率和效益统一的原则,只有注重了这三方面的统一,才能很好地落实新课改的理念,这样生物实验教学才是有效的,并且是高效的。自己经过的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明确目的可达实验效果

知道实验的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而教学效果是指教学结果终于预期教学目标相符的部分,它考查的重点是学生。如果在实验结束后,学生确实达到了我们所希望的预期实验目标,那么这样的实验课堂是有效果的。但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上面讲实验步骤,学生不动脑筋的完成了一节实验课,结果导致学生观察什么现象,实验结果该怎么写都不知道,这样的实验课肯定教学效果不理想。

例如“观察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时,就要通过整体到局部,对照等重复观察,重复观察为了保证观察的结果可靠性,观察的次数要多,否则就难以区分偶然发生和一贯现象,也就是马甫洛夫所说的“观察、观察、再观察”。也就只有这样多次的进行实验探求,让学生真正的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才算是达到了这堂课的教学效果。

不管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都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操作能力,通过学生自己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来获取新知识,因此,在实验课中,教师一定引导学生完成某一实验,部分实验细节方面要特别加以强调,这样才能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在探究中注重实验效率

教学效率是指实际的教学效果与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比值。通俗的说:一堂实验课教学效率的高低,关键要看达到同样的教学效果所付出成本的大小。在实际实验教学时,要考虑教材上的实验在本区域、本学校是否能行,实验材料能否买到、实验对于学生是否具有可操作性等,所以不切实际的开设实验,否则会适得其反。

例如在“探究植物在土壤中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和对于无土栽培了解”一节实验课中。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实验进行改造,利用土壤浸出液来代替无土栽培培养液,因为两者溶液中的无机盐成分差不多,植物在这两种溶液中都能正常生长。配制土壤浸出液只需要纯净水溶解土壤。让农村学生完成这样的实验,一方面试验成功率高,另一方面学生做这样的实验的积极性也很高,每个学生都可以来完成这个实验,这样的实验改进明显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实验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准备实验材料,充分考虑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偶然因素及解决方案,但我们教师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实验教学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实验课的最大优势。所以学生是那么的爱上实验课。老师在这时候就应该义不容辞的为学生服务,消除怕麻烦的心理,尽量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多开设实验课。

三、在教学中追求实验效益

教学效益是指教师在占用相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时间里通过45分钟完成的教学效果如何。比如在平时的演示实验中,教师实验能力的高低决定着演示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做到:首先,在演示前,要认真备课,明确该实验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并围绕目的要求处理好实验和讲课的关系;设计好演示程序、观察要求和思考问题。如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自己思考、探究和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分析实验现象,最终得出实验结论,或靠合作来获取更多的收获,这样就说明实验教学效益好,反之则差。但很多教师往往为了图一个省力省心,事先给学生设计好实验步骤,让学生按部就班来完成实验,能看到实验现象就行,没有真正锻炼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教学效益可想而知的。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探究烟草浸出液对草履虫活动的影响”一节实验课中。作为老师可利用教学工具在实验前准备好培养液,这是关键一点,再出示实验提出的问题、做出的假设、实验设计方案、实验的结论和内容,让学生按照教师给出的实验设计方案来完成实验,最后总结出烟草对草履虫的危害。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实验步骤,最后分析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同样是一节实验课,后者的设计不光让学生知道了烟草的危害性,最终的实验结果也是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出来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效益明显提高了,何乐不为呢?

四、结束语

对于在有限时间里开出的生物实验课来说,关键是要达到实验教学的效果;其次要注重实验教学的效率,最后追求实验教学的效益,只有遵循了这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开设实验课的目的,又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了实验的真正乐趣。在生物课堂中培养了學生的社会责任感,在生物创新课堂中融入了生物核心素养,我们生物老师就必须更新观念,从关注核心素养开始新的生物教学。

[ 参  考  文  献 ]

[1]黄胜.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0.

[2]刘宏.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核心素养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