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新生全球化素质的培养

2018-12-24张欣鹏曾翠莲

文教资料 2018年32期
关键词:高校新生

张欣鹏 曾翠莲

摘 要: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的大潮流下,新时代教育面临新挑战,全球化新型素质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我们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介入高校新生全球化素质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全球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全球视野与胸怀、跨文化沟通与发展能力。因之促进融合创新,培养出适应中国发展、适应全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 高校新生 全球化素质教育 新型教育理念

一、全球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在21世纪,全球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科技全球化、教育全球化……在全球化背景下,东西方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全球文化无形中融入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教育事业沿着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制改革稳步向前,为顺应时代的潮流,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教育体制改革必将随着全球化迅速发展而不断往纵深的、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方向探索。

在全球化的时代下,教育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素质教育是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的重要主题,是全球教育的重要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的教育体现。为跟随全球化的脚步,全球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是高校的必然选择,必须在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推进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寻找素质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放眼望世界,妥善地接纳、尊重、欣赏不同文化、不同思想,正确借鉴学习外来文化,提升全球素养。推进国际交流合作,提升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大胆尝试创新,让学生同时体验中外课堂的趣味,同时正确认识中外教育差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革以创新,打造最适中国国情的全球化教育课堂,培养全球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全球化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教育合作与相互影响,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球化素质,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适应全球化经济的需要,提升国际竞争力。

二、新时代教育面临的挑战

全球化趋势不仅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更对教育有着深远影响。所谓科教兴国,当今世界是人才竞争的世界,只有切实发展教育,培养全球化高素质人才,才能顺应全球化发展大势,提高国际竞争实力,屹立世界民族之林而不动摇。在经济全球化、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的大潮下,素质教育面临的是全新的挑战。培养出具有全球化素质教育价值观的高素质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以下素质:

1.全球意识。具有全球素质的首要是先具有全球意识,全球意识包括整体意识、生存意识、国际和平意识,用中国马克思主义视野和视角看待世界竞争生存问题,即用世界的眼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式迎接全球的挑战。新时代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的同时,用开放的眼光、多维的角度思考吸取国际优秀文化,形成全球化视野,培养全球化素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获得全球竞争力,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让我国在人才竞争的社会中获得真正的优势,而不仅仅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提升GDP,培养全球意识,提升国家软实力,用全球眼光看待全球问题是国际发展的长宜之计。

2.全球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避免不了不同国家间文化与文化间的摩擦与冲突,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完全独立的,都是通过国家间的相互影响、交流融合而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文化,适应全球化发展新时代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上,授予学生中国文化的同时还要注意与国外先进文化相融合,采取宽容态度平等对待各国文化,包容、接纳、吸取,了解世界性历史、地理、时事政治等。基于创新的全球经济,创新开放型的素质教育课堂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确立以创新为本质特征的教育理念,授予全球文化、全球知识。

3.全球技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打造一个走在世界前列,顺应时代大潮的兴盛之国,关键是理论用于实践,掌握全球技能,创新科技发展,在全球意识和全球文化的基础下,获取适应全球发展的知识与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批判创新能力、管理决解能力……善于应对全球化的各种挑战,不仅局限于中国,更是国际的一种全球行动力。

全球化教育新时代不仅对学生自身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素质教育课堂发起了新的挑战。钟秉林认为,新时代教育面临的首要教育矛盾是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短缺且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在全球化时代,如何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从而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是当代教育的重大挑战,只有相对应的全球化教育课堂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全球化素质高素质人才。

学习方式上:在新媒体高速发展的时代,课堂学习方式发生变革,从过去的课本、粉笔转化为今天的互联网、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新媒体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将互联网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变得轻而易举,新媒体的高速发展无疑为全球化教育提供了舞台,对改革以往的统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吸收学习提出新挑战。

教育资源上:教育国际化大潮推动人力资源和教学资源跨国跨地区加速流动,对引入国外先进教育资源,吸引外国优质留学生,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促进中国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国际拓展提出了新挑战,还要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引导他们走出国门,学习国际文化,加强学生全球化素质培养。

运营机制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对学校促进和适应全球化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探索培养不同层次和类型高素质人才提出新挑战,高校必须在运营管理机制上做出相应的改变,改革创新管理体制,引入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促进国内外教育形式的交流融合,形成全球化教育管理体制。

三、新型教育理念

为了迎接全球素质教育的新挑战,创新开放的新型教育理念是融合进教育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全球化教育现状分析,进一步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从教育理论基础,研究意义出发,正确理解和把握全球化素质教育发展方向,坚定社会主义道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强则国家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在如今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只有跟紧全球化步伐,运用新型教育理念,把全球化理念真正灌输到教育中,注重教育在全球化素质方面的培养,才能切实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全球化的今天,教育的根本问题是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教育改革要以问题为向导,紧随时代步伐,时刻清楚明白什么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什么是人民所需求的。那么在全球化的今天,新时代教育需要的是什么,正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全球教育理念,而社会和人民的需求便是具有全球意识、全球文化、全球技能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应对全球教育问题坚持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的同时大胆借鉴吸取国际教育发展的经验,创新教育发展新型理念便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新时代要求我们用新型教育理念开展教育教学,全面实施全球化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道路自信的同时,既传播中华教育文明理念,又借鉴世界成功的教育方法。坚持教育改革的文化自信,可以借鉴外来经验,坚持用世界性的眼光培养发展人才,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习近平教育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开放眼界,引领中国特色教育学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四、如何培养全球化素质人才

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问题,要造就全球化高素质人才,将新型教育理念融入教育课堂改革是我们毋庸置疑的选择,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进行创新改革的基本点。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一些大学教育课堂,学生往往是被动地接受学习,缺少自主学习能力,存在学习知识广而不精,教学内容多而教育课时少的矛盾,在这种启发性弱的教学课堂模式下,学生易缺乏创新创造及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不了公民高质量文化教育的需求,难以适应全球教育发展需求。尤其对大一新生来说,新颖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引导他们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第一步,用生动趣味的教学内容吸引他们更好地融入大学课堂,全球素质教育要从一年级抓起,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才能打造新颖的全球教育课堂呢?

全球教育课堂倡导学生自由学习,师生关系平等。培养学生全球化素质的第一步是转变和更新教师和学生的学习观、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等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更新学生的全球化理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更多地侧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给孩子启发,注意为学生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的机会,创造解决问题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思维,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地让学生尝试自己讲课,分段分知识点地让他们做好课前准备,让学生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习更加主动、灵活、高兴,便于他们更好地记忆巩固所学知识,更好地互动交流。全球化教育要求教师认真分析全面把握教材,确立课堂教学创新目标,鼓励自由发言,大胆地对老师提出观点与见解。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内容要更多地偏向国际化,让学生切时掌握和了解国内外大事,就现在全球人民普遍关注的“一路一带”及中美贸易摩擦来说,以作业或小组讨论形式抒发己见,引发其对国际大事的思考,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是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国际时事,不仅能增强课堂趣味性,而且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关注国家大事。还可在考试制度中加以创新,不仅侧重于理论知识的测试,更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测试,考题偏向灵活、自主。当前教学课堂模式上存在的种种問题,需要我们一步一步改变,灌输新型教育理念,借鉴吸收国外教育课堂优势,使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文化、专业教学相结合,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课堂上改革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创造能力,也是培养学生全球化素质的重要任务。

2.注重第二课堂建设。素质教育的重点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有益的补充,为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搭建广阔的平台。第二课堂教育在实现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和师生共同参与,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使其具备较高素质,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需要。第二课堂的建设在全球化素质教育中是尤为重要的。

为更好地建设第二课堂,首先在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上必须加以创新,在德育活动、社会实践、学术科研、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党建团建等方面以更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结合全球时事政治,让活动内容更加新颖、切合实事,吸引学生自主自愿地完成第二课堂建设任务。我们要调协大一新生刚入学时的积极性,尝试体验一切新东西的好奇心,积极发挥学生社团、学生会的作用,鼓励他们成立自己理想中的社团,给予帮助与指导,开展素质提升实践活动,响应全球化号召,例如设立国际文化节,开展国际性演讲节目,举办一场具有全球元素的迎新演出,开展高校联合及国际联合的各项竞赛等。第二课堂的建设要积极走出去和引进来,探索适应社会需求的实践目标。要多与其他院校社团交流沟通,借鉴相关经验,积极与其他院校交流沟通人才培养模式,寻找开展第二课堂有效模式,促进第二课堂建设向更好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还要建设全面监督管理平台,更好地保障任务的完成。例如使用PU平台对学生第二课堂的开展进行系统记录与引导,以学分进行约束让学生自主选择完成第二课堂的任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去完成,还有相应的奖赏制度,但是监督管理平台仍需不断完善与改进。高校要充分体现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学科优势,在可行性范围内实行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开发、整合、共享学生社会实践资源,比如某一基层院系围绕其学科或研究领域建立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全校范围内共享,使全校师生体验除本专业外更多的专业乐趣,为更多学生提供激发兴趣活力的机会。为了更好地管理第二课堂,制定系统的第二课堂管理机制是十分重要的,建立良好的实践保障制度,推进第二课堂的切实开展,增加更多创新型的活动模式,激发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兴趣与热情,征集收纳学生意见,吸取国外素质教育拓展经验,开展贴近社会时事具有时效性、科学性、可行性的素质拓展活动。

3.多种媒体平台学习开展文化交流。不断更新的现代化传播技术,新媒体、互联网的普遍使用,使教育改革体制偏向现代化、信息化、网络化。互联网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应有尽有的教学资源,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加便捷方式,随时随地便能了解掌握国际时事。院校要正确运用新媒体技术,集中学习国外优质教学内容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国际文化知识。在课堂上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教育教学,开拓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变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使其充满趣味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查找国外教学视频,运用不同思维方式学习吸收专业知识,并且可以学习国外先进教学知识与学科技能。也可利用新媒体扩宽不同院系不同国家间的学术交流平台,设计线上学术交流专区,加以管理利用,逐步拓宽范围院系与院系间、学校与学校间,同时提升到国家与国家间,设立相对应门槛,达到水平的学术便可进入相应交流区域,这样不仅能让学术交流更加专业规范化,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提高科研探讨能力,更是提升校与校间、国家与国家间交流合作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利用网络与国外友人交流,院校或者学生组织可设立官方的国际交流QQ群,为国内外生源提供官方网络交流平台,在上面分享生活动态,交流学习经验,更好地监督管理,相互学习借鉴,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培养学生全球化素质时,新媒体网络平台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要尽可能地利用网络资源,开阔视野,强化全球意识、全球技能,学习全球文化。

4.引进优质教师资源。开展全球化教育模式,让学生切实体验外国教育课堂,引进国外优质教师资源是高校全面推进全球化教育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外籍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这些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教师,带来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教学方式与教育理念,给大学带来崭新的风貌与活力,让学生接受不同文化所形成的不同的思维方式、感知方式的熏陶与影响。各院校要切实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健全高校师资队伍,讓学校拥有全球化教育资源,才能让学生切实体验全球化教育课堂。要更好地利用这些教师资源,给学生灌输更多的国外教育思想,比如给每个院系设立外教周,开设外教体验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可能地让更多学生的接触外来文化,体验到全球教学思维、教育方式。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开设国际学术交流项目,促进校际间学术交流合作,让学生更佳地体验到国外教学乐趣,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与广阔舞台。

5.鼓励学生对外交流。培养学生全球化素质还要鼓励更多学生走出国门,健全的奖学金制度是吸引和引导学生更加努力学习的方法手段,设立相关的海外教育奖学金是满足学生对国际认识好奇心的第一步,与国外大学建立办学联合制度,促进本校与外国高校友谊的发展,组织学生到国外高校交流学习,扩展国际交换生名额,支持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切身感受国外教育文化。当然,在全球化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少不了国家政策的支持,在今后的教育发展中,可逐渐普及这种海外奖学金政策,让更多的学生得到跨国交际的机会。除设立相应奖学金外,各高校还可以吸纳更多的优质留学生生源,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开展文化交流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可定期开展本校学生与留学生的互动活动,相互交流学习,借鉴学习经验等,营造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全球化素质。

参考文献:

[1]朱建成.培养跨文化交际素质造就全球化高素质人才[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9-30.

[2]杨志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理论体系发展的新境界——习近平教育思想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7(10):82.

[3]杜华云.全球化与素质教育[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0):46-48.

[4]姜亚洲.跨文化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09.20.

[5]翟艳芳.全球教育的理念与实践[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08.01.

[6]宋隽.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教育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7.12.15.

猜你喜欢

高校新生
高校艺术新生心理健康影响分析
基于用户新信息行为的入馆教育研究
加强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的实践探索
基于MOOC模式高校图书馆新生入馆教育研究
普通高校新生成才学习的关注焦点与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