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岙朱宅的价值与修缮技术分析

2018-12-24杨念中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6期
关键词:历史价值

杨念中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在保护文物、历史建筑时必须要加强修缮的科技手段,合理修缮文物、历史建筑才能够发挥出文物、历史建筑的资源优势,为我国历史文化、民族特色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文章以阳岙朱宅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探究了阳岙朱宅的历史价值,并且进一步提出了相关的修缮技术要点,从而有效提高阳岙朱宅的修缮效果,达到“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关键词:阳岙朱宅;历史价值;修缮技术

沙头镇阳岙村行政村由阳岙和洞岙山两个自然村组成,分8个村民小组,在村户籍人数为905人,共283户。阳岙村地处楠溪江中游西岸,坐山面水,山林面积广阔,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非常适宜居住。S41省道从村庄外围经过,距离永嘉县城约7千米,距温州市区约25千米,区域优势独特,文化底蕴深厚。

整个村庄坐落于峡谷之间,建筑依山而建,自东向西,随着地势的抬高层层而上。阳岙朱宅(图1)坐落于村西侧,地势较高,视野开阔。除阳岙朱宅之外,村庄内还散落着数幢清中期至清晚期的传统民居建筑。阳岙朱宅作为民国早期中西交融风格的建筑,具有非常高的文物保护价值。本文通过对于阳岙朱宅的历史价值进行深入分析,能够进一步明确阳岙朱宅修缮的重要意义,并且针对阳岙朱宅的修缮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有效提高阳岙朱宅的保护水平。

1 阳岙朱宅的历史价值

1.1 历史价值

阳岙朱宅作为楠溪江传统文化发展至近代转型的重要实例,是楠溪江民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宅建于民国七年(1918),为朱翼周所建的私人住宅。朱翼周为温州近代的电力商人,曾入股温州最早的电力公司——温州普华电灯有限公司。建成至今正好100年,建成后一直作为朱姓后代居住场所,见证了100年来楠溪江流域民居的发展变迁和朱氏家族家业的兴衰过程。阳岙朱宅(图2)建造年代明确,是研究民居演变与断代的重要实物标本,是具有突出特点的近代民居实物,对研究当地家族的家族变迁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1.2 科学价值

朱宅建筑随村落的发展而选址,平面布局中主楼、附房各司其位,各自独立而又紧密连接,对研究当时的社会形态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阳岙朱宅做工考究,规模较大,占地面积广,是楠溪江流域中规模较大的民居建筑之一。不仅具有明显的西方建筑特色,还融入了传统建筑的要素,是中西方建筑融合的典范,体现了民国初期以来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风俗习惯等,是研究乡土建筑的重要实例。阳岙朱宅结构(图3)合理,功能齐备,镂空砖、通风管的使用加强了建筑隐蔽部位的通风。建筑沿山合理地设置排水管网,消除了易受洪水冲击的隐患。主楼用材考究奢华,做工精致细腻,附房用料朴实,做工简洁大方,对研究当时的思想观念等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1.3 艺术价值

建筑整体造型规整,主次分明,用材考究,做工精致细腻,既有西方巴洛克风格,又融入当地建筑风格,具有极大的建筑艺术价值。建筑内外大量使用精致的砖雕、灰塑,尤其是大门口的砖雕门楼(图4),造型和做法为温州地区仅见。内部砖柱、额枋、牛腿、门窗等雕刻人物故事、亭台楼阙、各种树木花草等各种纹饰,刻画逼真,形象生动,具有较高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

2 阳岙朱宅的修缮技术分析

2.1 基础修复

阳岙朱宅由于选址于山坡上,后部场地为挖山形成,前部为填平陡坡而得,经过近百年来的发展,其自身的地基承载力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导致整个建筑产生不均匀的沉降,结构不稳定。另外,在地下水、树根生长、地下管线和外力破坏等方面的因素作用下,阳岙朱宅整体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修建改善的过程中必须要首先查明建筑损坏的主要原因,并且通过恰当的技术进行解决。通常在建筑修缮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分段掏修的方法,先将古宅划分为每段不超过一米的区域,然后对原有的结构和墙体进行支撑与加固,保证古宅的整体安全。最后对产生沉降较大的区域进行基础托换,用整体性的筏板基础等方式来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

2.2 台基修复

在台基修建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接岩石松动、脱落风化的情况进行研究。如果出现台基构建位移程度偏大、鼓出现象明显的问题,必须要对构件进行归安,然后才能够勾缝并且重新安装。如果石质构件发生破损或者丢失的情况,应该采用与原有石材一致的材料进行填补。如果新的材料与旧的材料差别明显,则可以通过做旧的方式进行处理。为了保存阳岙朱宅的历史感和厚重感,在台阶修葺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整体做旧的方法提高整体修缮的效果。

2.3 地坪修复

针对砖墁地发生破碎剥落的情况,在建筑修缮的过程中可采用“局部修补,提早修补,整体协调”的方法提高地坪的质量,同时对风化破碎严重的地砖进行剔补。走廊和天井的三合土地面,尤其是坑洼较严重的区域,可以用切割机切割出直边角,再用当地传统三合土配方和工艺进行修补。由于阳岙朱宅的地面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在修缮的过程中不要进行整体性的翻修,可以通过桐油养护的方法进行保养。

2.4 墙体

在对阳岙朱宅墙体部位进行修缮时,针对已出现裂缝的地方,要用和墙体相同的材料进行嵌缝修补。通常来说,由于受到风化潮湿或者外力作用导致石墙体破碎的情况,必须要先将墙体松散的表面剔除,等露出坚硬的石块后再用原石材镶补。针对砖墙不同深浅程度的裂缝,可以拆开一定宽度,利用砖块来进行重砌,在干后可以进行勾缝,确保与整体的效果一致。如果墙体出现倾斜或者巨大的裂缝,必须要严格排查原因,再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拆除、重砌或用砂浆、水泥浆进行灌浆处理,提高整个建筑的观赏效果。

2.5 木构架

朱宅建筑大多采用木结构作为整体架构,所以经常会发生木柱柱根槽朽,柱身劈裂、折断、腐朽等情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由于长年累月受到雨水的侵蚀,而且对木结构缺乏保管维护。针对阳岙朱宅柱根槽朽的情况,可以利用柱根包镶的方式来进行加固。先将潮朽部位剔除,再用相同的木质材料填补潮朽部位,并且用铁钉进行固定。如果发现木构件破损的情况,则必须要利用传统的工艺进行修复。

在阳岙朱宅屋面修缮的过程中,同时对屋面瓦作和木基础进行修缮,要找准漏水点,然后对屋面的相应位置进行修缮。修缮之后原瓦件要全部重新铺回屋面,不足的地方用相同规格的旧瓦补充。屋面的装饰灰塑要请当地传统工匠进行修复,保持原有风格。

3 对阳岙朱宅的后续维修管理的设想

阳岙朱宅原本是朱家一家人居住的一栋房子,由于诸多历史原因,已变成“七十二家房客”,居住人数远远超出了原来的设计标准,并且出现了违章搭建情况。在使用过程中,也拆除或换掉了很多精美的构件。住户自行维护时,不加考证,不懂古建筑修缮方面的知识,使一些部位背离了历史原貌。

在整体的维修中,一定要做好维修方案的审核,应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结合地方文献的记载和相关史料进行反复认真的考证。在拆除搭建和部分构架前以前要慎之又慎,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要格外注意保护原风貌或原配件,必须换的也应保留实物档案。当地政府对朱宅修缮后建筑的开发利用应早日提上议事日程,政府对文物建筑的保护、修缮和利用要起管理和引导作用,要鼓励原住民搬出,以保持原建筑群的生态气息。

参考文献

[1]魏欣宝.民国时期西安钟楼修缮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2]高华敏.传统建筑保护修缮监理工作质量把控研究——以福州朱紫坊芙蓉园为例[J].福建建筑,2017(12).

[4]刘茂刚.基于建筑病理學的长春市既有住宅修缮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建筑大学,2017.

[5]陈召.历史街区中传统民居保护修缮利用策略方法研究——以天水市张氏民居为例[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17.

[6]宦杰.关于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修缮——上海华山路899号[J].中外建筑,2017(5).

猜你喜欢

历史价值
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运用文学经典透视历史风貌
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分析
武冈丝弦的价值与传承保护研究
旧建筑改造中历史记忆延续策略探讨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浅谈隋唐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文革期间北大荒知青版画创作历史价值
经济学视角下印章石文化的商业价值
论云南普洱茶马古道的历史价值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