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代中书左丞傅岩起研究

2018-12-24王丽华李彦良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16期
关键词:元代丞相

王丽华 李彦良

摘 要:傅岩起,生卒年不详,晋宁汾西(今山西汾西县)人,元左丞,《元史》无传,只在柯劭忞所作《新元史》有传记。汾西县原有《赠河东公傅公神道碑铭》碑,现已佚失,碑文在《续修汾西县治》《山右石刻丛编》中得以保存,内容却有多处错误。成化《山西通志》《续文献通考》《大明一统志》《万姓统谱》更是将“傅岩起”误作“傅起岩”,通过对傅岩起的家世、生平做一些梳理,可以帮助我们对这些错误略做校正。

关键词:元代;傅岩起;丞相;汾西

原山西省临汾市汾西县有《赠河东公傅公神道碑铭》碑,立于元顺帝至正二年(1342),因历史原因,原碑佚失,碑文内容在《续修汾西县治》《山右石刻丛编》中记载。在《山右石刻丛编》中,此碑名为《傅杰碑》。傅杰,为傅岩起之父。傅岩起官至左丞后,朝廷荣其先祖,命欧阳玄撰文作此碑。碑文主要记载了傅岩起的家世及其部分事迹。

关于傅岩起的记载,有些史籍将“傅岩起”误作“傅起岩”,如成化《山西通志》载:“傅起岩,汾西人。初为丞相。掾历西台治书,升中书左丞。知经筵事。后拜西台中丞。多着勋绩。卒,谥正献。”[1]《钦定续文献通考》记载:“西台、中丞傅起岩,汾西人,谥正献。”[2]《大明一统志》《万姓统谱》的记载与成化《山西通志》同。因此有必要对傅岩起的家世、生平做一些梳理,对这些错误做一些校正。

1 傅岩起家世

按碑文记载,傅岩起的家族“代有隐德”。他的高祖名傅恩,曾祖父名傅宁。碑文对其高祖、曾祖只提及姓名,事迹无记载。祖父名傅晋,娶延氏、王氏。因傅岩起官至左丞,被元政府封为大中大夫、怀庆路总管、轻车都尉,后又追封河东郡侯,再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延氏、王氏并追封为河东郡夫人。傅晋有五个儿子,延氏生傅杰、傅温,王氏生傅仲、傅素、傅恭。

傅岩起的父亲名傅杰,字虞卿,生于蒙古宪宗六年(1256),死于天历二年(1328),终年七十二岁,死后葬于县西平原岗。傅杰自幼即喜爱读书,通晓大义,有断定是非的能力,被邑人推选,负责审理、判定案件。傅杰在任期间,“持法廉明,莅事敏恪”,将河中府、绛州积压的案件一一据实审讯完毕。“郡中政平诉理,其民至今以赞画之功归之。”晚年因其子傅岩起为左丞,地位愈加尊贵,奉养愈加丰厚。拜爵奉忆大夫,绛州知州,骁骑尉,封汾西县子,加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骑都尉,封清河郡伯。进嘉仪大夫,礼部尚书,封河东郡侯。死后十年,即至元四年(1338),元政府又赠其中奉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参知政事、护军,追封河东郡公。其妻郭氏,初封汾西县君,后加清河郡君,进河东郡夫人,任氏、乔氏并封恭人,曹氏封河东郡夫人。

《续修汾西县治》所载碑文误将“护军”作“获军”,且标点有误。《元史·选举志》:“正从二品封赠二代,爵郡公,勋正上护军,从护军。”[3]由此可知,此处应为“护军”,“获军”为《续修汾西县治》记载有误。

傅杰有四个儿子:长子傅岩起为郭氏所生,官至左丞,娶郭氏,封河东郡夫人;次子傅汝梅为任氏所生,授承直郎,官东昌路推官,初娶郭氏再娶周氏,都被封为恭人;三子傅汝霖,为乔氏所生,官洪洞县尉,初娶乔氏再娶李氏;四子傅汝揖,亦为乔氏所生,授奉训大夫,官泽州知州,娶王氏,封恭人。关于汝梅、汝霖、汝揖这三个人的事迹,碑中并无记载,笔者考《东昌府志》(乾隆)、《洪洞县志》(雍正)、《泽州志》(康熙)亦无记载。

按碑文,傅杰有孙男十二人。长孙叫傅信,早夭;次孙叫傅敏,授侍仪舍人;第三个孙子叫傅愚,官河南行省宣使,其余皆年幼。有孙女二人,“并适名族”。同时《续修汾西县治》记载,傅敏即傅岩起之子,荫赠通顺大夫,袭河东郡伯,事迹无考。

2 傅岩起生平

傅岩起,生卒年不详,元朝时期晋宁(今山西临汾市汾西县)人。按《山右石刻丛编》所载碑文,傅岩起曾任陕省都事,吏、户、刑三部主事,监察御史,中书左司都事,太子家丞,左司员外郎,御史台都事,左司郎中,参议中书省事,吏部尙书,同知太禧宗禋院事,同佥枢密院事,两淮都转运盐使,湖北、燕南、山东三道廉访使,西台、中台治书侍御史,中台侍御史,参知政事,左丞知经筵事。期间可知的事迹有:为吏部主事时,有权臣为太子太师,岩起因其任命恶人为官而与之争辩,使其怀恨在心,此人复相后,即罢免岩起为民。拜住担任丞相后,傅岩起再次为官。囊加台在四川叛乱后,文宗命枢密院事王某监察军队,王某以母亲年事已高,不接受此次任命,傅岩起毛遂自荐,代行此职。囊加台叛乱平定后,返回家乡为父守丧。泰定年间,左丞相出售奇宝,造成国库损耗,傅岩起与之相争,这次争辩虽然表面上有伤和气,却也使这位左丞重新审视傅岩起,并由衷佩服傅岩起的为人。

对照《山右石刻丛编》和《续修汾西县治》碑文内容,可发现《续修汾西县治》的碑文有一处小错误,即误将“陕省都事”作“陕省都司”。按《元史·百官志》,每省置“都事二员,从七品”,则此应为“陕省都事”。“陕省都司”为《续修汾西县治》记载有误。

傅岩起为吏部主事时,有权臣为太子太师,岩起因其任命恶人为官而与之争辩。碑文又提到“會仁皇宾天,时英宗在翼室,权臣复相,假持上命行事”。《元史》延祐六年条载:“以铁木迭儿为太子太师”[4]。《元史》延祐七年春正月条载:“辛丑,帝崩于光天宫,寿三十有六。”[5]“甲辰,太子太师铁木迭儿以太后命为右丞相。”[6]由此可知,碑中提到的权臣正是铁木迭儿。铁木迭儿为丞相后,大兴牢狱,打击异己。《孛术鲁翀传》也记载:“时相铁木迭儿专事刑戮,以复私憾。”傅岩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谴废为民,即日归养二亲”。直到东平献忠王拜住为相后,“乃复录用”。按《元史·宰相表》,拜住在英宗朝担任丞相一职的时间有两段,一为至治元年(1321)正月到十月,拜住为左丞相,铁木迭儿为右丞;二是至治元年十一月到至治三年(1323)八月,拜住升为右丞相,而铁木迭儿已于至治二年(1322)八月庚寅去世。那么按照碑文,傅岩起复起的时间就在至治元年正月之后,考虑到傅岩起和铁木迭儿之间的政治矛盾,推测很有可能是在铁木迭儿死后,即至治二年八月之后。由上可知,铁木迭儿担任丞相后,勾结朋党,打击异己,傅岩起因站在铁木迭儿的对立面而被免官,直到拜住担任丞相后,才被再度起用。《续修汾西县治》所载碑文作“乃复录用为佥枢,时藩镇囊加台阻兵四川”。囊加台叛乱的时间按《元史》记载应为天历元年(1328),而傅岩起再度起用为官的时间为拜住担任丞相后,至迟不过至治三年(1323),由此可知《续修汾西县治》所载碑文此处出现句读错误。与下文相连,原文应为:“乃复录用。为佥枢时,藩镇囊加台阻兵四川。”

按碑文,泰定年间,左丞相为累积个人财富,勾结胡商,加价出售宝物,造成国库损耗。傅岩起为维护国家利益,与之辩论。辩论结束后,左丞相虽然面有怒气,却“内服于公”,在心里对傅岩起是敬佩的。按《元史·宰相表》,从泰定元年(1324)二月到泰定四年(1327),左丞相均为倒剌沙。则碑文所言左丞相应是指倒剌沙,但具体时间无考。

按《元史》,傅岩起在泰定元年(1324)左右还为监察御史,碑文未载。《元史》泰定元年二月庚申条载“监察御史傅岩起”,可知其在泰定元年左右为监察御史,他与同为监察御史的李嘉宾上奏:“辽王脱脱乘国有隙,诛屠骨肉,其恶已彰,恐怀疑贰,如令归藩,譬之纵虎出柙。请废之,别立近族以袭其位。”《蒙兀尔史记》也记载:“当硕德八剌汗(英宗)遇弒,晋王也孙铁木儿将即位之间,脱脱度有赦,挟讐杀亲王妃主百余人,分其羊马畜产。”[7]由此可知碑文中提到的“乘国有隙”是指英宗和泰定帝政权交替之时。此时国家群龙无首,政权不稳,辽王脱脱为了个人目的,趁机屠戮宗亲。傅岩起、李嘉宾认为辽王脱脱的举动暗藏异心,会威胁中央统治,于是建议废除辽王,另立宗族子弟代替脱脱。但是这次上奏被皇帝驳回,史载“不报”。同年三月庚戌条也载:“监察御史宋本、李嘉宾、傅岩起言:‘太尉、司徒、司空,三公之职,滥假僧人,及会福、殊祥二院,并辱名爵,请罢之。不报。”更可佐证傅岩起在泰定元年左右为监察御史。

另根据《元史》,傅岩起在泰定四年(1327)左右还为中书参议,碑文也没有记载。《元史》泰定四年冬十月丁巳条载,皇帝想升时任中书参议的傅岩起为吏部尚书,而此时御史韩镛言:“尚书三品秩,岩起由吏累官四品,于法不得升。”《韩镛传》亦记有此事:“韩镛上言:‘吏部掌天下铨衡,岩起从吏入官,乌足尽知天下贤才。况尚书秩三品,岩起累官四品耳,于法亦不得升。”韩镛因为傅岩起从小吏起家,不能够全面了解天下有才之士,且品级不够,反对升任傅岩起为吏部尚书。这次争执的结果是皇帝同意了韩镛的反对意见,“制可其奏”。而在《新元史·傅岩起传》中,关于这次争执的结果则记载为“改同知太禧宗禋院事”。《元史·百官志》载:“天历元年,罢会福、殊祥二院,改置太禧院以总制之……二年,改太禧宗禋院。”天历二年(1329年)才有“太禧宗禋院”之名,而傅岩起在泰定四年(1327)就已供职于太禧宗禋院。二者在时间上看似有矛盾之处,但笔者认为二者并不冲突。究其原因,碑文撰于至元六年(1340),则撰文之时作“太禧宗禋院”并无错误。

按碑文,“为佥枢时,藩镇囊加台阻兵四川,势甚张,文宗起公墨绖”(这句话也有些不懂,先放着)。文宗于天历元年(1328)九月在大都即位,同年十月,战胜阿速吉八,主持朝政。傅岩起复起的时间应为天历元年九月之后。而傅岩起的父亲傅杰死于天历元年八月,按照礼制,是年傅岩起应返乡守丧。所以文宗起用傅岩起时用“墨绖”一词,墨绖意为黑色丧服。《续修汾西县治》所载碑文作“墨轻”,应是抄写错误。囊加台在四川作乱的时间,按《元史》记载应为天历元年十一月丙戌,“四川行省平章囊加台自称镇西王,以其省左丞脱脱为平章,前云南廉访使杨静为左丞,杀其省平章宽彻等官,称兵烧绝栈道”。元政府出兵镇压叛乱的时间为天历二年二月丁酉,“枢密院言:‘囊加台阻兵四川,其乱未已,请命镇西武靖王搠思班等皆调军,以湖广行省官脱欢、别薛、孛罗及郑昂霄总其兵进讨。从之”。又天历二年夏四月辛卯条载:“命跃里铁木儿、王不怜吉台代也速台儿讨四川,不怜吉台以母老辞,同佥枢密院事傅岩起请往,从之。”碑文载:“同知枢密院事王某当出董师,以母老辞,乃请代其行。”则碑中所言王某应该就是王不怜吉台,而傅岩起复起监军的时间应为天历二年夏四月之后。碑文载:“比至囊加台降,遂解严便道归终制”。《元史》天历二年夏四月己亥条载:“湖广行省参知政事孛罗奉诏至四川,赦囊加台等罪,囊加台等听诏,蜀地悉定,诸省兵皆罢。”从中可知,囊加台叛乱在元政府出兵后不久即被平定,镇压叛乱的军队则返回驻防地,那么傅岩起也应该随军撤离,在天历二年夏四月之后返乡,继续为父守丧。由上可知,天历元年八月傅杰死后,傅岩起返回家乡为父守丧。文宗即位后,起用傅岩起。同年十一月,囊加台在四川叛乱。次年二月,朝廷出兵平叛。夏四月,傅岩起主动请求代替王不怜吉台行使监军之职。同月,囊加台投降,傅岩起遂军返回家乡,继续为父守丧。

按碑文“今上尝以淮漕称职,锡上尊金币,进列台端”,碑文写于至元六年,则傅岩起为两淮都转运盐事,西台、中台治书侍御史,中台侍御史应在元顺帝即位之后,限于史料不足,无法做进一步考证。

碑文载:“至元五年乙卯春,诏起汾西傅公于家,复入中书参大政,辞不获免,就位。六年庚辰春,进拜中书左丞。”由此可知,傅岩起在至元五年(1339)之前应是被免官状态,所以碑文用“诏起”一词。至于被免官的原因,并没有记载。《新元史》则记载:“以言事忤旨,谢病归”。因为傅岩起进言得罪皇帝,以身体抱恙而主动辞职。至元五年(1339),傅岩起被启用,任职参知政事。至元六年(1340),傅岩起升任中书左丞。按《元史·宰相表》,傅岩起在至元四年(1338)即任参知政事,此处疑《元史》有误,《新元史·傅岩起传》作:“至正五年,召拜中书参政。”[8]

综上可知,傅岩起从小吏起家,一路官至中书左丞,这在实行民族不平等的政策下的元朝是十分少见的,可见傅岩起是一位十分有才干的官员。而且他在为官期间,始终保持着刚正不阿的作风,不向权贵低头,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在个人品质方面无疑是崇高的。通过对傅岩起生平的简单梳理,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傅岩起的人生轨迹,并对史籍舛误之处加以改正。笔者功力有限,只搜集到关于傅岩起的部分材料,文中有纰漏之处,望加以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明)李侃修,胡谧.山西通志·卷九·人物[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98.

[2]山阴汤寿潜垫先恭辑.钦定续文献通考[M].通雅堂藏版,民国.

[3][4][5][6](明)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

[7]屠寄.蒙兀尔史记[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1984.

[8]柯劭忞.新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22.

附:

《续修汾西县志》作于光绪八年(1882),而《山右石刻丛编》作于光绪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1899-1901),现以《续修汾西县志》所载碑文为主,对照《山右石刻丛编》《元史》,将碑文附录如下:

大元勅赐故礼部尚书赠中奉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知政事护军追封河东郡公□公神道碑铭有序

翰林侍讲学士通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臣欧阳玄奉敕撰文

正奉大夫侍御史臣郑立奉勅书丹

奎章阁学士院承制学士奉直大夫兼经筵官臣靳荣奉敕篆额

至元五年乙卯春,诏起汾西傅公于家复入中书参大政,辞不获,勉就位。六年庚辰春,进拜中书左丞。寻勅翰林侍讲学士臣玄,制其先考河东公神道之碑以赐,玄拜手稽首言曰:人生于三,君尊、父亲、服劳干蛊,望之终身者父也。君有天下子亿兆,取其贤者能者而臣之。夺彼与此,势所必然,于是有报施之道焉。厚其奉亲之禄,盛其荣亲之名,岂独以示奖掖于其子?实以偿顾复于其亲,及其殁也,恤终厚往其事,皆属之有司,君臣之义至矣。玄备列词臣,职当诔述,敬共君命以贶傅氏所不敢辞。序曰:河东公讳杰,字虞卿,世家晋宁之汾西。曾祖恩、祖宁、父晋,代有隐德。父以左丞贵,初赠大中大夫,怀庆路总管,轻车都尉,追封河东郡侯,再赠嘉议大夫,礼部尚书,勋加上爵,如初妣延氏、王氏,并追封河东郡夫人。五子,河东公及弟温延氏出,仲、素、恭,王氏出。素寄迹老氏学。公幼啫读书,晓畅大义,稍长应门,不得卒业,更习章程以应时用。久之,郡邑盛称其有听断之才,因推择治刑名。持法亷平,涖事敏恪,积年劳除河中府、绛州两提控案牍。郡中政平讼理,其民至今以赞画之功归之。部使者荐书旁午,公力辞辟举,肥遯田里,恬无外求,疏财敦义,为人振乏释纠,事已终无德色。平居陈述道义,勖其子学。暮年子仕浸显,禄养日丰,拜爵奉议大夫,绛州知州,骁骑尉,封汾西县子,加中顺大夫,礼部侍郎,骑都尉,封清河郡伯,进嘉议大夫,礼部尚书,上轻车都尉,封河东郡侯。能远避形势,交里闬不踰故常,伟然德人君子之量。天历元年八月六日以疾卒,寿七十二。是年十月十五日,葬县西一里平原岗,距露泽原故阡五里。葬之十年,赠中奉大夫,河南江北等处行中书省参知政事、护军,追封河东郡公。公四娶,初娶郭氏,卒追封汾西县君,加淸河郡君,进河东郡夫人;次任氏、乔氏,并封恭人;末曹氏,封河东郡夫人。子男四,长岩起是为左丞,郭氏子,娶郭,封河東郡夫人;次汝梅,任氏子,承直郎东昌路推官,娶郭,继周,并封恭人;次汝霖,洪洞县尉,娶乔,继李;次汝楫,奉训大夫,泽州知州,娶王,封恭人,皆乔氏子。孙男十二人,长曰信,早夭;次曰敏,侍仪舍人;次曰愚,河南行省宣使,余皆幼,孙女二,並适名族。呜呼!士一命已上,存心泽物,必有所济,河东公身参郡寄,不愧厥官,惠流于民,克享其报,方寸所克,教诲式谷,致位宰辅,蔚为名臣。国有禆益,家有光荣,岂偶然哉?玄尝以谓父能教其子贤,而不能使之必贵,惟用力于积善之地,君能制其臣贵,而不能使之皆贤,惟用力于劝善之方。父成子之贤以事君,斯积善之明效,君推子之贵以及父,斯劝善之大端。今河东之贵以子,左丞之贤由父,昌黎韩愈碑乌氏先庙,载胤功甚详,岂为生者佞哉?示庙之所由作也。左丞由丞相掾历陕省都事,吏、户、刑主事,监察御史,中书左司都事,太子家丞,左司员外郎,御史台都事,左司郎中,参议中书省事,吏部尚书,同知太禧宗禋院事,同佥枢宻院事,两淮都转运盐使,湖北、燕南、山东三道廉访使,西台、中台治书侍御史,拜中台侍御史,拜参知政事,拜左丞知经筵事,凡二十三迁,阶资政大夫。雅徳闳器,好学不匮,才堪大任。为吏部主事时,权臣为太子太师,引用官僚非人,尝缴驳之,深以为嗛。仁皇宾天,英宗在翼室,权臣复相,假持上命行事,召左丞将沮格,道遇同时尚书,尚书先知其故,因吿之曰:君以微官撄重臣,怒势若拉朽脱。问前事当诿我,我分君罪,则君罚轻,不然叵测。对曰:事自某,何敢嫁祸上官?至果追诘,悉以身任其咎,遂被谴废为民,即日归养二亲。东平忠献王拜住入相,乃复录用。为佥枢时,藩镇囊加台阻兵四川,势甚张,文宗起公墨绖。同知枢宻院事王某当出董师,以母老辞,乃请代其行,上义而壮之,佩以金虎符,比至囊加台降,遂觧严便道归,终制。前一事似高允;后一事似狄仁杰。生平事业可述者多,缙绅论其卓行,每以是为称首,其居天官铨选清允;其居风纪所至敬贤礼士,奖廉绌贪,兴化崇学,洞议大体。出秉鹾节,赋不历民,岁额自羡;入处台阁谋议侃侃,事多匡直。泰定中左丞相,西域人,党贾胡,售奇宝求增值,国帑将耗,毅然廷争,已之相虽色愠,内服其公。上尝以淮漕称职锡上尊金币,进列台端,锡中统楮币万缗,以给母养。丁曹夫人艰,又遣使如前币以二万五千缗充赙,辞受之际,一揆诸宜,今上以是益知其有守云,铭曰:奕奕傅氏,起由汾晋。维河东公,恢有余办,位不满徳,其进何讱,居官恂恂,用法斤斤,于蒲于绛,一再佐郡。谋行职修,吏襮儒纯,壮齿辞辟,康年寿骏。菑善稸庆,日益充牣,隆师左塾,载笃子训。有家浚明,有子忠荩。扬英政涂,肆畅厥问,始终素履,靡缁靡磷,谠言在庭,奸嫉壬愤。临危蹈难,直节是殉。入综天载,实陪熙运,有镗其声,先引维申东(左边一个申,右边一个东)。帝厚臣邻,流澍幽润。惇史勒诗,追昔虞殡。资忠移孝,永胙来胤。

猜你喜欢

元代丞相
“宰相”和“丞相”: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丞相和宰相根本不是一回事
宰相和丞相不是一回事
宰相和丞相不是一回事
王绎《写像秘诀》中的肖像画技法研究
从民族文化交流视角论元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的产生与发展
《雪霁里的故事》
丞相何故发笑
该命什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