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典诗词与现当代诗歌的文化传承

2018-12-24曾文韬

赢未来 2018年26期
关键词:古典诗词文化传承

曾文韬

摘要:诗词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文化传承的重任,中国作为传承古典诗词的泱泱大国,因此每位中国人都应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与现当代诗歌能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继承发扬中华优秀文化。除此之外诗歌还能锻炼我们的朗读、思维感受力,在文字中让我们走进艺术的世界,感受文字的奥秘,新时期社会背景下受多种文化的影响,诗歌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因此作为大学生更应肩负起文化传承的重任。本篇文章基于新时代社会发展现状,对中国古典诗词与现当代诗歌的文化传承展开深入的分析讨论,并对此提出想应的策略。

关键词:古典诗词 现当代诗歌 文化传承

引言:

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品现当代诗词同样也是现当代文化的精品,因此存在许多人称中国文化为诗词文化。通俗来讲几乎所有的传统文化都凝结蕴藏于古典诗词文字当中,但是受经济全球化下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我国古典诗词与现当代诗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可以说是传统与现实并存、希望与危机共在,文化传承早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中国古典诗词与现当代诗歌的文化定义

(一)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定义

我国古代诗词的发展正符合我国古代社会特点的发展,如我国古代山水审美活动的盛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方式、崇尚礼乐、宫廷文化等,这些活动在某种程度上都推动了古典诗词的发展。中国古典文化基本都蕴藏于古典诗词中并独具魅力,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尤其表现在语言魅力中的音韵美与形式美,如:比喻、对偶、叠词、双生等修辭手法的运用,诗句讲求格律对仗工整,朗读起来即容易记忆又极具富有音韵美,中国古典诗词对于中国文化甚至世界文化都具有重大的影响。

对于古典诗词而言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之一就是“景语皆情语”,古典诗词当中的每一个景物甚至是字词都蕴藏着作者深深的感情,都是诗人寄托情感的地方,如暖色的景物代表着积极向上、热情、活泼的情感,冷色代表着诗人消极、颓废、忧郁的情感,秋天象征着萧条春天象征着生机。诗人总是不想直接将自己嗯情感倾诉于别人,总是会通过诗词来寄托自己的情感,这就形成了中国所特有的中华古典诗词。

(二)中国现当代诗歌的文化定义

中国现当代诗歌包括于五四运动起到现如今这一阶段创作的诗歌,随着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当代诗歌也应运诞生以全新的创作模式展现到现代社会当中。中国现当代诗歌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历程,代表了新时代人民的文化信仰,是中华文化走向现代化的重要开端之一,在现代化社会建设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运用。

相较于传统诗词而言现当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更为复杂丰富,但关对于关键性的基础手法较少,主要包括有意象、象征、冷抒情、反讽与小说化等表现手法。传统古诗文与现当代诗词在修辞手法上最大的区别就是象征,现当代诗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包含了部分西方诗歌的象征意义,中国诗歌的意境说在某种程度,更加符合现当代人类的审美意图。

二、中国古典诗词与现当代诗歌的文化传承

(一)传承优秀文化,塑造良好道德

接受中华诗词文化的熏陶,拓展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激发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学习古典诗词以及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依托“读书明理”“读书做人”,强化了素质教育。孔子学院的兴办,也为我们在国际上传播古典诗词,传播我们的文化的表现手法提供了很好的渠道。

传承古典诗词也能治一治这渐失德善的社会。现在我们总能听到这样类似的新闻,街上老人摔倒没人扶亦或是帮扶的人却被倒打一耙,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在加深。我们可以搞些道德模范,但根本是在社会形成一股正能量的氛围,而朗朗上口易于传播的古典诗词便能成为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好载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表达了亲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搞些道德模范,奖励行善施义,但根本是在社会形成一股正能量的氛围,而朗朗上口易于传播的古典诗词便能成为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好载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表达了亲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说的是社会的和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人的品格...还有很多,传播美传播善。

(二)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诗词与现当代诗歌的表现手法

对于中华诗歌文化其中蕴藏着丰富的表现手法,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进行新的创造,在运用上也变得更为灵活多变,如:复沓、夸张、跳跃与重迭等形式。但是不管是何种表现手法总归都离不开丰富的作者真正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力是古典诗词与现当代诗歌当中的重要表达方式,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除此之外还包括象征,简单来讲象征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从现当代诗歌观点来看塑造形象的关键手法主要有三种,具体表现如下:

1.比拟,在比拟表现手法当中最为常用的就是拟人化,将物比拟成人或者是将人比拟成物,例如在徐志摩所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2.夸张,作者将自己所描绘所创作的事物无限放大,就好像是电影当中所常用的特写镜头与放大镜书,在夸张的描写中引发读者的无限遐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虽然不符合真实的形象景观,但是李白所塑造出来的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表达出了作者心理的所思所想,表达诗人的激情,在这种夸张的描写手法下读者不仅能够接受并且能够信服这一手法,同时还有惊喜蕴藏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夸张的手法是艺术的而不是荒诞的,在使用时需要谨慎斟酌。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的表现手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是归根结底他也有他的不同之处,与比拟所不同的是:在比拟中所描述的景物都是具体的、可视化、形象化的,但是借代一方面是可视化、具体化的,而另一方面是不可视、抽象化的,在抽象化的描述当中不断引发读者的无限的遐想。

无论是古典诗词与现当代的诗歌表现手法,在进行创作时都需要作者对所描绘的事情进行细致、明锐的观察,在观察当中自然而然的将自身的真实情感融入其中,同时在辅助于表现手法包括有大胆的夸张的描绘与想象,把握其灵魂所在,让读者在挖掘的过程当中体会到作者感情所在。

(三)进行诗词创作

传承古典诗词则要进行诗词创作,个人认为创作除了在题材上要多贴近现代生活以外,还要诗句优美,韵足,针砭时弊,言简意赅,发人深省,给人启迪与享受。另外,有些书画展览机会,诗词宣传可以与他们合作,在书法比赛、展览上,多用现代人写的诗词作品作为内容,这样给人不再是“白日依山尽”“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而新的诗词,时代的东西总能让人耳目一新,与众不同,并且能使当今诗词作品大面积地宣传开去;利用好当今的传媒,例如电视,报纸、刊物、网络、新华书店等,使你的作品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利用自身优势帮助诗词爱好者提高创作水平。

在文化的传承的过程当中应当将现当代诗歌的教育功能充分展现出来,不仅要做到不仅授人以知同时还应当教人以德,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智力、人格、审美、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开展全面的教育,帮助现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形成健全完善的人格。现当代诗词的文化传承不能仅仅局限于优美的精品诗词语言,还应该通过现当代诗歌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体验人生,积累优美文学语言的同时还需培养自身的文学素养与文学思维,提倡创新精神的运用。人的核心素养就是道德,在现当代诗歌继承发扬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特点,采用审视的眼光看待传统古典文化与现当代诗歌,吸纳其永久人性光辉与传统美德。

(四)作为当代大学生应积极发扬继承我国文化内涵

将传统文化用一种易接受的方法输送给当代人。对于传统文化,很多人可能觉得非常枯燥乏味,他们没有更多的耐心静下心来去阅读,因此,我们就得一反常态,用创新的思路来教导他们,当然不能改变了文化的实质。比如可以參加一些现当代诗人的讲座、茶会等,吸取诗词创作的精华所在,直观化的讲述能够不断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创作灵感,起到较好的效果。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更多的时间都耗费在了手机与电脑上,很少有学生耐下心来,因此想要做好诗词文化的传统要依据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如采用电子书、歌曲、视频讲解的形式进行文化传承,能够被大多数人喜用一种合时合宜的方式引导当代人去接触传统文化并学习发扬传统文化,让读者在品味赏读中获得无穷的艺术享受。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现当代诗歌也十分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特点,现当代诗歌正如陈年老酒愈陈愈香,虽经时代风雨的侵蚀,却愈加香气四溢,灿烂照人,在文字中让我们走进艺术的世界,感受文字的奥秘

参考文献:

[1]耿敬北.中国古典诗词跨文化传播的困境与出路[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35(05):54-57.

[2]毕艳君. 探寻土族当代诗歌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重构[N]. 中国民族报,2018-01-26(011).

猜你喜欢

古典诗词文化传承
“唱”出来的作文
大学语文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的应用
谈微纪录片《了不起的匠人》的几点启示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古典诗词在广告文案写作中的运用探讨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趣从诗中来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