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设计与实践初探
2018-12-24刘喜庆
刘喜庆
【摘要】实验课程作为化学课程开展和呈现的基础与主要手段,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将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因此,如何在现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引入新课标的实际要求来重新设计并应用化学实验教学,就成为了广大教师关心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新课标实验教学设计实践在化学课程教学中,实验作为化学学科最重要的基础,应当贯穿整个化学学习的各个部分。积极有效地的实验探究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观察、实验化学知识的能力。实验项目对于化学科目来说不仅是构成课程教学的基础,更是保障教学效果的有利手段和有效方法。因此,在化学课堂中,教师需要通过加强对现有化学教学实验的利用来更好地达到化学学科的教學培养目的。
一、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原则
(一)化学实验的设计需要体现现实性原则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当前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均发生了变革,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逐渐从传统的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获取过程中的参与者进行转变。因此,教师在设计化学实验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这一变革。实验的设计也需要在当前课程环境的现实条件安排下进行开展。
(二)化学实验的设计需要体现实用性原则
作为化学课程开展的基础,化学实验在设计时需要参照化学学科的教学内容,根据当前教、学各自的实际理论为指导,在实验步骤中重点体现出对于化学学科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实用性的引入可以良好地帮助化学课程在教学目标呈现方面有着更加实际的展现。
二、初中化学实验设计实践策略综述
从新课标对于化学实验开展和设计的具体需求和原则中可以看出,在当前初中化学课堂中,良好地化学实验设计实践工作的开展必须经过课程实验对象确定、教学方法选择、应用反馈三个阶段,方能良好地开展。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为例具体说明。
(一)课程实验对象确定阶段
在《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中,教师在初期筹划课程实验前必须对教材进行研读,对章节中出现的三大课题的重要性和呈现次序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列,之后选取相关重点的内容进行实验。比如课题1《金属材料》中,围绕金属的通用性质而设计的基本实验,实验的设计重点呈现金属的光泽、延展性、导电、导热性等基本物理性质;课题2《金属化的学性质》相关实验主要从金属与多种物质的反应入手,通过具体的实验向学生呈现出金属自身的化学性质。在《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中的实验活动版块中,教师可以结合课题1、课题2中的实验向学生拓展呈现不同金属与同样物质间反应的不同状态。具体实验设计如下:
课题1:《金属材料》
实验材料:铁片、铜片、铝片、木片、塑料
实验设备:简单电路、铁锤
实验步骤:
1.观察金属的光泽并与非金属材料进行对比;
2.将铁、铜、铝等材质接入简单电路中,打开电路观察电路情况;
3.用铁锤捶打金属材料观察效果;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实验材料: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
实验器材:镊子、试管夹、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片;
实验步骤:
1.使用砂纸打磨铁丝、铝丝,观察打磨后的表面变化;
2.取两只试管分别加入铁丝和铝丝,并加入少许稀盐酸,观察反应之后搜集反应生成的气体进行点燃;
3.分别将铝丝、铁丝打磨后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现象。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阶段
教学方法选择主要指教师在确定实验对象和实验类型后,根据实验特点与课程目标间的联系,妥善选择教学方法,完善课堂规划的阶段。由于在金属各种性质的判定方面,一方面,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在金属物理性质的判断上操作比较简便同时安全性能够得到保障,因此教师在课题1中金属物理性状的判断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分组探究的形式进行开展。而在金属化学性质实验教学应用方面,由于这一部分涉及的形状和条件较多,因此教师需要利用实验向学生展示种种特性进行教学。
(三)应用反馈阶段
在课堂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安排的课堂实验教学规划来开展实际的教学活动。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感受学生对于教学形式的感情、教学效果等反馈信息,在课后积极总结相关信息的实际情况。进而对教学实验和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和优化。
综上所述,在当前新课标对化学课程重新定义的背景下,化学实验教学已经成为了化学课程开展和呈现的最基本形式,教师需要按照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开展方法有机地对化学实验进行解构和优化,这样才能高效地保障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徐琴.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析 [J ].中学生数理化,2012,(06).
[2 ]钱胜,冯红霞.浅议当前“化学实验改进”的不良倾向 [J ].化学教育,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