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解析建构
2018-12-24魏明
魏明
“非连续性文本”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引导学生读懂非连续性文本,是增强其走向社会的一种生活能力,是现代公民应具有成为社会人的基本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非连续性文本显著特点是生活性很强,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离,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经调查研究表明,当下,儿童阅读非连续行文本的能力相对薄弱。他们不能完全读懂文本意思,更无法从中获取足够信息,走上街头不知东南西北,到超市购物到处乱跑,买到物品从不看说明书。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生活中缺少相关引导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缺乏对儿童进行阅读非连续性文本的系统训练。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对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指导,培养其走向社会基本生活、生存能力。以下笔者就不同类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谈谈自己的一管之见。
一、区分文字表述型文本,提炼关键要素
文字表述型的非连续性文本主要是指,围绕一种类型或一个主题,由多个零碎的片段组合而成的材料。这种类型的非连续性文本,内容之间跨度比较大,前一个到后一个材料之间往往跳跃性呈现,儿童阅读起来,难以把握其要点。针对这样的材料,教师可以指导儿童先大致浏览,对材料整体有个总体的把握,然后教师再扣住主题,精准发问,引导儿童细读细思,从而快速掌握材料的全面信息。
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练习4》中《清热解毒胶囊》的阅读教学,首先指导儿童浏览说明书,边读边想:从这份说明书中,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促使儿童不动笔墨不读书,遇到关键的知识点做标记,初步感知文本大意。接着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找准项目,具体针对该药品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有效期等问题进行寻找;最后仔细阅读,根据这些项目提炼关键点,如治什么病,怎么吃法,忌不忌口,有没有过期等问题,选择条目“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从而在这样别样的阅读中,不断训练儿童的判断和分析的能力。
二、把握图表呈现型文本 解析关键数据
图表呈现型非连续性文本,相对来说比较直观、简洁,许多信息隐含在图表、数据之中。但是由于没有太多的文字说明,儿童往往很难把握要点。对于这类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教师可以先指导儿童读一读图表中的数据,找出数据相对应的项目,再比较数据的大小,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感知其间所包含的信息,然后结合要点,深入探讨,解析数据背后隐含的问题,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如我们常见的《阅读图书人数的调查统计表》的教学中,首先让儿童阅读这张表格,了解表格是关于什么的调查统计表,然后找出每一类图书所对应的人数和百分比,比较数据的大小,得出“阅读卡通漫画的人数最多,阅读文学名著的人数最少”的结论。再深入探究这种现象背后所揭示的问题,从而有效地把握图表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得出结论,以便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图片表达型非连续性文本往往以独特的线条语言,形象地展示人们所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寓知识与能力于图画之中,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和生活,体现了语文实用性的特点。这类非连续性文本,对于儿童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指导儿童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图中画了哪些人物和景物,他们在干什么等,弄懂图画所表达的大意;然后结合图片大意,深入思考,领悟图片所要揭示的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想等;最终寻求图片所要表达的教育意义。
如关于《伊索寓言》中《磨坊主、他的儿子和驴》一则漫画的教学中,首先让儿童观察四幅图画,说说每一张图上画着什么,他们在干什么,再将四幅图连起来说说,弄清故事的前因后果。然后比较故事的前后变化,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说说自己的感想等等,从而明白“一个人做事情要有主见,而不要被他人的建议左右,那样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的道理。
三、融通综合运用型文本——建构生活情境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巣宗祺教授指出:“要让学生学会‘读文,也要学会‘读图‘读表,要学会读单一的材料,也要学会读综合的材料。”那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综合运用型非连续性文本呢?综合运用型非连续性文本通常会围绕一个主题,把相关的文字、图表等材料组合在一起,要求儿童通过阅读、对照,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尝试表达。这类文本信息量较大,跳跃性强,有价值的信息分散隐含在文字、图表之中,需要正确识别,有效提取。针对这类非连续性文本,教师可以采用先分散后集中的办法进行教学。首先是浏览文字部分,了解大概意思,画出关键词;然后观察图表,找出相应的数据或文字信息,思考其隐含的问题;最后再图文对照,比较归纳,总结出有价值的信息。
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练习2》中《家到学校的走法》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先进行情境创设:“开学了,班主任老师要去家访,请同学们各自写一下家庭住址,并说一说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走法。我们先来看看小芳是怎样写的。”先引导儿童阅读文字材料,正确领悟材料所要表达的内容;再观察图表,以“你能找到小芳的家吗?”“如果你是小芳,从家走到学校,你能幫她说说走法吗?”准确描述图表所表达的信息,弄懂图表设计的注意事项;接着将文本和图表进行对照,建构起它们之间的联系,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写出自己家的住址和走法,并画出示意图。这样,通过情境创设、图文结合等方法,达到让儿童养成处处留心的好习惯。
面对当今信息大量以碎片化呈现的现状,提高儿童的阅读非连续性文本能力,无疑是当务之急。因此,我们将继续对非连续性文本分类教学的方法进行探求和尝试,以不断提高儿童对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灌南县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