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特色文化引领下的种植基地建设实践探索

2018-12-24邵爱莲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心田菜园活动

邵爱莲

特色文化是学校的特色办学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全方位的立体的育人环境,是富有个性的、有鲜明特征的校园文化。我们认为,特色文化引领下的种植基地的建设应该是源于学校的文化根基,追求實用与实效,为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奠基,也为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树基。

我校地处郊区,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且学校办学基础薄弱,诸多原因导致我们学校的资源、硬件、生源质量都比不上城区学校,但在多年的特色教育实践中,我们一直坚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因陋就简地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初步形成了“体验、创新、梦想”的科技特色校园文化。种植基地的建设便是我们源于学校科技特色文化,结合我们参与的根与芽(国际公益组织)心田计划项目,在理念、方法、路径的融合方面做的一些探索,以期实现我们的目标:建设知行统一、实践育人的基地,让每一个孩子通过活动培养自尊和自信,并让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体验科学,首先要有物态性的学习载体。和孩子一起体验心田创建的过程,让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合而为一

所谓体验,简而言之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体验教育是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识,并由此发展学生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个性成长的一种教育方式。著名教育学家杜威也指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

但我们学校在成功地开展了“启梦天宫——太空种子种植活动”之后,却因为学校基建,失去了原先开垦好的土地。没有园地,我们申请的根与芽心田计划便无法实施,更谈不上建设种植基地了。这和我们原先的梦想相去甚远。是放弃还是努力?思考过后,我们认为,我们建设种植基地的初衷是满足孩子体验的需求,搭建平台,促进孩子健康成长;我们申请参与国际公益环保组织根与芽心田计划活动,也是希望引领孩子们主动关心环境,并最终给周围的环境带来积极改变。那么为什么不引领孩子们就从此刻开始行动起来,克服困难,感受自身给世界带来积极改变的快乐呢?

和孩子们商量并征得学校领导的同意后,我们决定从自建心田开始,为种植基地的建设迈出第一步。辅导员老师带领孩子们自己动手搬砖到食堂三楼屋顶,请瓦工师傅帮我们垒起池子,后勤张主任说他家里有废弃不用的浴缸,我们也请他运到学校,然后孩子们一起把浴缸也搬上了屋顶!科学社团的孩子用废油桶自制了一个个种植器和“洒水壶”,然后孩子们又和老师一起用桶盛袋提的方法一点点运土到屋顶。在经过一星期不间断的努力后,我们终于建起了一块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田——屋顶小菜园。我们在建好的菜园前集体朗诵根与芽的创始人珍·古道尔博士那首著名的小诗:“根,在大地下舒展、蔓延,无所不在,形成坚固的基础;芽,看上去弱不禁风,然而为了得到阳光,它们能钻出坚硬的砖墙,那么,全世界成千上万的年轻人就是成千上万的根与芽,可以冲破这些砖墙。我们能改变世界!”灿烂的阳光下回荡着孩子们明亮的声音….

在辅导员心中,心田计划项目其实只是一个载体,希望借此让孩子们和土地建立情感上的链接,让他们知道食物从哪里来,理解食物从土地到餐桌要经历些什么样的过程;希望孩子们通过共同照料一片土地,学会分工协作,学会承担责任,启发孩子们发现问题并且学会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希望通过引领孩子们参与有机种植活动,感受热爱劳动的价值和快乐,体验环境友好型种植方式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如珍博士所说:“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采取行动;唯有行动,生命才会有希望!”经营好这块心田,不光能丰富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拓展科学教育途径,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在实践中树立科学思想、学习科学知识的机会,同时也能让孩子们获得一个展现自身实践能力的舞台。

有了自己的心田后,孩子们跃跃欲试,啥都想种。然而土地是有限的,为了尽量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我们把小菜园分成几块,除了珍贵的太空架豆外(中国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寄给我们的),我们又种上凤仙花、花生、黄瓜、小青菜、西红柿、南瓜、丝瓜、冬瓜,栽上土豆、红薯。一个孩子从家里带来金银花,我们也把它栽在菜园一角。

种子播下后,管理成了问题。首先是水源问题,屋顶上没水,孩子们从楼下一桶桶提水到三楼很是吃力,好在很快学校领导让校工帮忙安装了水管。解决了水源问题,怎样养护小菜园成了摆在同学们面前的又一个问题,孩子们的热情都很高,问题是想参与的孩子人数多,时间却很难找。为了安全,学校不准许早到校、迟离校,而社团活动是隔周才有一次,课间的十分钟又根本不够,只有大课间的20分钟可以利用。征得领导同意,我们把孩子们分成5组,每组4—6人不等,由小组长带领,利用上下午课间操的时间轮流去管养菜园。逢到事情做不完的时候,辅导员老师就自己下班后留下来加班。

可是小小的种植园满足不了孩子们的种植需求,于是我们便开展了一名学生一盆菜或花活动,鼓励孩子们在教室的走廊、窗台、自家的阳台、花园种菜养花,吸引孩子们长久地关注种植。

种植园俨然成了孩子们快乐的心之田,所以才会那么热心地去开垦、播种、浇水、除草、松土、捉虫……轮到值日的时候,每个孩子都是那么上心。狂风暴雨之后,心心念念的是他们的菜苗。下课了,他们会围在楼道或窗台观察自己的植物,或指着对面屋顶上的菜苗和同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发现结了一条小黄瓜,谁也舍不得摘下来,结果还是在老师们的劝说和解释下分吃了那条短短的黄瓜,吃得那么开心!孩子们不知道,对老师来说,他们快乐的容颜才真正是老师的心田;他们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认真负责和不怕吃苦的品质才是老师的欣慰。

二、拓展内涵,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让种植园成为孩子实现科学梦想的训练场

种植园给孩子们提供了实验和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对孩子们来说,一个充满自然生物的环境,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环境,一个充满体验和探究的环境,就是科学学习的基本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开始我们的探究会更有趣和自由。而在我们心中,也并不仅仅满足于给孩子们提供一个难得的亲近自然的机会,学习种植技能、了解食物历程,我们思考的是如何带有探究的目的,以探究的方式,引领孩子们在其中练就一身本领,不放过每一个和日常课程相结合的机会,激发孩子们探索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因此结合心田计划,主要围绕学科学习和环境教育,辅导员老师拟定了学校种植课程的研究计划。

如和科学学科相结合方面:

1.认识常见果蔬分别来自植物的哪些部位。

2.研究植物如何生长,观察和记录其生长史。

3.植物如何繁殖?种子如何产生并萌发?哪些因素影响种子发芽?设计实验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发芽的影响。

4.研究花的构造,观察菜园中的传粉者。

5.研究菜园中出现的昆虫等小动物,研究它们的栖息地。

6.了解植物病虫害表现情况及应对措施。

7.利用植物研究并观察水的蒸发、蒸腾和凝结现象。

8.研究土壤的质地和含水量,及对蔬菜种植的影响。

……

在数学方面:

1.测量菜园长宽并计算面积,按比例制作菜园地图。

2.测量植物高度、叶片数量、颜色、基本形态,记录变化情况等。

3.计算种子数和萌发种子数,计算发芽率。

4.记录并绘制空气和土壤温度图。

……

语文方面:

1.记录天气情况、种植活动和观察到的现象。

2.阅读关于植物农耕的书籍或故事。

3.选一种自己感兴趣的植物写一篇研究论文。

4.面向其他同学、老师和家长,分享自己的活动收获和体会

……

艺术方面:

1.制作一幅种子贴画。

2.表演各种园艺任务的哑剧(移植、施肥、播种、授粉等)。

3.创作菜园植物或身边的小花园的绘画作品。

4.创作一个环保短剧(如表现厨余垃圾变废为宝的活动)。

…….

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积极地选择与能动地构建,而不是被动地获得,因此积极性很高,同时也尝到了收获的快乐,比如陈欢和汪玉婷同学参加“身边的小花园”绘画比赛,分别获得全国一等奖和三等奖的好成绩。他们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品质和思维意识得到锻炼。在体验科学中,品尝到了学习的乐趣、成长的快乐。

三、承载希望唤醒潜能,让种植基地成为师生实现梦想的助推器

种植是需要付出和等待的过程,这和孩子的成长何其相似!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可以独立自主,让他具有爱的能力,让他可以怀着尊严自由地创造人生。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种植基地的建设给激发和唤醒孩子的潛能提供了一些可能性,孩子爱上种植、选择种植研究项目的过程就是挑战和释放自己潜能的过程。立足人的差异,为每一个孩子开垦出和谐的土壤,让他们的梦想如植物生根发芽蓬勃生长,也是我们建设种植基地所期望达到的愿景。

一个叫李国杨的孩子,家庭情况特殊,父母离异,父亲再婚,他和奶奶住,是有名的“差生”,因为反应迟钝,木讷寡言,成绩极差,很少看到他的笑容,虽然上了五年级,但识字很少,即使写出来的字也因为缺胳膊少腿而让人难以辨认,但他对种植活动的热爱让大家感动。他是最负责任和最努力的孩子,虽然动作慢。暴风雨后,他没要老师叫,自己从家里带来小木棍和废弃的丝带和几个同学一起给架豆搭架子,狂风把架子吹倒,他主动要求留下来重新搭架;除草松土都小心翼翼,生怕碰坏了植物,收获第二条小黄瓜的时候,别的孩子不在场,老师要他独自吃下,他却说要带回家去给奶奶吃!微小的生命细节带给老师和孩子们持久的力量。现在这孩子除了在动手实践方面已经成了孩子们心中的明星外,也得到了其他孩子的尊重,孩子们不再嘲讽笑话他。是种植活动让老师有机会走进孩子的心田,帮助孩子找到自信和尊严,重新建立自信,燃起希望;是种植活动让师生相互感受和共同成长!

种植是孩子心怀梦想的体验。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一个美好的世界,可是现实却常常让人们感到失望,比如环境的恶化和食品安全问题。为了追逐更大的经济利益,各种违背自然规律、催生动植物尽快成熟的技术手段被频繁使用,导致动植物体内化学物质和药物的过度残留,使得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不放心。而专家给出的解决良方是“避免食用有害食品,有机食品是最佳的选择”。了解之后选择行动才能让梦想成为现实。对孩子来说,听不如看,看不如干。种植之初,我们明确了要坚持有机种植,绝不使用化肥、农药,用行动表达我们为人类生活在更美好的星球而努力的决心。为此,我们去村子里要来几大桶猪骚泥抬到屋顶上,骚泥又黑又臭又重,辅导员老师率先动手,把骚泥倒在园子里,几个孩子也克服了畏难心理,学着老师的样用工具翻匀在土壤里做基肥。 生虫了,我们不打农药,坚持课间轮流去捉虫。

最重要的是我们开展了“厨余垃圾大变身”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增强环保创新理念。辅导员老师带领孩子们探索了“人们对厨余垃圾的认识、厨余垃圾的转化过程、厨余垃圾转化后的用途”等问题,并买来水龙头,利用废弃的涂料桶改成垃圾发酵桶,和孩子们一起收集食堂的剩饭剩菜、烂菜叶,制成有机肥施在土壤中,并鼓励孩子们回家效仿制作。利用全国科普日的活动契机走上街头,向人们呼吁,使更多的人了解、利用、收集并分类,使厨余垃圾能够更加合理,变废为宝。

当第一朵花盛开的时候,第一颗果实出现的时候,孩子们开心地奔走相告。让孩子们感受有机食品的魅力,吃是最好的办法。太空架豆收获的时候,我们把架豆全部分给付出劳动的孩子们,让他们带回家去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尝尝新鲜;当花生收获的时候,辅导员老师引导孩子们向帮助过我们的师长表示感谢;每一拨西红柿和黄瓜收获的时候,都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吃着格外酸甜可口的西红柿、甜脆的黄瓜,感受到的是劳动的快乐和有机种植的魅力,体会到的是我们能用知识、理解、持续的努力和深厚的情感,为了我们生活的世界更美好做出自己的贡献。

《什么是良好的教育》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成长中青少年没有对某一项活动较为持久的投入和倾注,如果对一切都只是浅表性的接触,那么,心灵的疆域就不能得以拓展,也不能生发出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中国古训中有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我们期望种植基地能引领孩子们如根之坚、芽之韧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城区项里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心田菜园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小小菜园有惊喜
心田上的枣树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家的菜园
感同身受,让教育浸润心田
心田上的风景
菜园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