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性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8-12-24丁跃龙

赢未来 2018年26期
关键词:自主高效探究

丁跃龙

摘要: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通过游戏、欣赏、质疑等方法,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收获成功的喜悦;尝试高效的学生活动,通过设疑、猜想、操作等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勇于探索问题,形成知识结论;选择运用恰当的探究方式,通过类比、转化、归纳等方法科学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获得较佳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探究 自主 方法 高效

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的主导思想是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和探素精神。”在如今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随着课改的深入,尝试探究性的教学方法已被教师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但实践中,很多老师对这种教学方法常常是理论学习较多,深入研究较少,使得这种课堂上的“尝试探究”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那么,如何通过自主探究教学,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行探索,相互研討,从而提出见解,使课堂彰显生命的活力,充满探究的乐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收获成功的喜悦呢?我在课堂教学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一个好的情境,可以及时开启学生的思维宝库,迅速点燃主动探究的强烈欲望。我在教学中多创设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到,让他们觉得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自己身边的实实在在的实际问题。使之产生真切感,充满要解决问题的欲望。那么如何在探究中激发这种欲望呢?我是从三个方面尝试的。

1、在游戏中激发兴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时,我设计了猜一猜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礼物的游戏。学生猜来猜去,没猜对一下子就来了兴趣,想知道教师到底带来了什么。这时老师说了一个谜语:“小马不停蹄,日夜不休息,嘀嘀嗒嗒走,催我早早起。”这时,学生一下子就猜出是闹钟。紧接着可以告诉学生今天就准备教会他们认识钟表,这样导入新课。既能激发兴趣,又设置了悬念,是学生自然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为探究学习巧设铺垫。

2、在欣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观察物体》一课时,我先让学生欣赏教师带来的两张图片。学生一下子就看出第一幅图片是一只青蛙第二幅图片是面对面的两张发愁的脸。接着教师问:如果把这两幅图片倒过来看又会是什么呢?学生倒过来看。竟然是完全想不到的结果,第一幅由一只青蛙变成了马头;第二幅图片则由原来的愁眉苦脸变成了兴高米烈的两张脸。学生立马觉得很有意思,为什么会是这样呢?通过观察他们发现,原来观察的角度不同,方位不同,看到的结果就会不一样。从而对要学的新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在疑问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数学教学中,要促进学生对新知识感到新颖、有趣,非要将这个知识弄懂不可。因此,在设置问题时,要有启发性、诱导性,使学生急于思考。

教学《比例尺》时,我先出示一张楼房建筑的平面图。神秘地间学生:“一楼房那么高大,是用什么方法把它画在这张纸上的呢?”接着又拿出一幅《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问“你们看这是一张什么地图?”学生一看立刻回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教师再问:“我国土地辽,为什么能把它画在一张图上呢?我们能不能把我们学校的情况画在一张平面图上呢?”这样连续的出示挂图和提出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求知热情,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尝试高效的学生活动

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你能把一个圆变成长方形吗?怎么变呢?从一个形状到另一个不同的形状,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学生的方法可能千奇百怪,但正是这千奇百怪才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教师统一后按组分给学生,平均分成8份、16份的圆,要求小组合作,剪成长方形,展示作品并提出问题:哪个最接近长方形并说说你的想法,接着教师出示圆变成长方形的动态图,引发学生通过直观感知,动手操作,分析在合作中探索出圆的面积的求法。

探究性教学经常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要精心策划高效的学生活动。

首先,要考虑学生活动的可行性。这里的可行性包括活动时间的分配、活动场地的布置、活动组织的形式等。

其次,要考虑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果是否具有多样性。怎样解释探究结果的偏差问题。

再次,要充分考虑学具的准各情况。学具最好是让学生

自选,这样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他们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

最后,要考虑技术支持问题。探究活动中可能要涉及到使用技术手段,比如多媒体的应用等能否为探究活动提供保障选择合适的探究方法。

三、选择合适的探究方法

如教学《圆柱的体积》时,引导并重视圆的面积推导过程,让学生说出把圆柱变成我们学过的形状,让学生在充分的讨论交流中得出转化成长方体,再通过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长×宽)×高,由拼接、演示、类比、推算,在自我探索和交流合作中得出圆柱体积的求法,学生既保持兴趣,又印象深刻,解决问题。

再如教学《2和5的倍数》时,老师说你们随便说出一个数,我都能知道它是不是2和5的倍数,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兴趣,接着教师出示一组数据分别找出2的倍数和5的倍数,然后小组交流回答,你有什么发现?让学生猜想质疑、验证得出结论。

选择什么样的探究方法才能有效地服务于所选的探究内容呢?我整理了如下几种探究方法:

1、操作一一发现:2、枚举一一归纳

3、类比一转化:4、猜想一一验证。

教师只有确定了合适的探究方法才能对探究活动的细小环节作好周密的预见性设想。比如何时导,何时放,何时拔高,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性和无效性。

总之,“尝试探究”教学需要突出探究的过程,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能动的活动中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交流,在“探究”中创新。通过合理有效的“尝试探究”教学,让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气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陈玉环. 自主探究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探讨[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4(23).

[2] 李嫣, 周晓玲.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运用[J]. 好家长, 2017(30):80-80.

猜你喜欢

自主高效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初中英语“自主、合作”学习探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让学习在复习课中真正发生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打造务实、创新、高效的语文课堂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