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学校教师教学设计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2018-12-24孙永柏
孙永柏
【摘 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再一次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当把研究视角放在“互联网+”与学校教师教学设计的融合时,通过文献分析法,发现主要有以下两类教学设计问题:一是“互联网+”教学设计资源使用率不高问题;二是“互联网+”教学设计资源使用不当问题。针对这两类主要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其原因以提供相应的建议性解决策略:一是从理论层面上树立“互联网+”时代下教学设计新理念;二是从实践层面上培养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本文所述内容以期为当下及未来的“互联网+”时代下学校教师教学设计问题的探讨提供借鉴及启示。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设计问题;解决策略
一、“互联网+”时代下学校教师教学设计问题
(一)“互联网+”教学设计资源使用率不高问题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出现,各种关于教学设计与“互联网+”相融合的研究报告也开始大量涌现,这其中既有探讨“互联网+”时代下教学设计模式更新、变革的理论类文献,也有探讨“互联网+”时代下新型教学设计的实践类文献。这些文献似乎是在意味着学校教师的教学设计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下,将迎来一场革命性的改变。但事实真的如此吗?在此不妨先反观一下以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究竟产生了多大的影响,可以通过回顾我国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这一问题。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的重视,中小学教室普遍配备有多媒体设备,可是很多中小学教师却忽视多媒体设备的作用而进行教学设计,由此也导致有多媒体设备条件下的教学设计与没有多媒体设备条件下的教学设计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我们不禁要怀疑多媒体设备技术真的有在教学设计中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吗?还有我国教育部门之前也做过网络精品课程平台开发,根据胡俊杰、杨改学、魏江明、杨永亮等人2014年的研究发现,很多精品课程的网站根本无法访问,其所包括的视频资源、课程交互也就无法获得。其中本科类精品课程平均能访问率只有57.9%,课程视频资源能正常观看的平均百分比是41.4%,课程交互模块能使用的平均比例是25.2%。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发现,网络精品课程平台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使用。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创建海量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但是如果学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加以使用,该平台也就失去了其自身的意义。
美国戴维·美瑞尔教授曾有如下说法:“各种文献中充满了对有助于提高教和学最新、最伟大技术的赞叹和敬畏。但是,仅仅几年后,这些所谓的新技术就从文献和教育实践中消失了,再无人谈及或使用。”诚然,没有将新的技术运用到教学设计中的现象确实有所发生,而从对当今学校教师对“互联网+”教学设计资源使用的调查中,发现的确存在大量的学校教师并没有运用“互联网+”技术来为自己的教学设计服务。“互联网+”技术可以為学校教师提供大量可用的教学设计资源,但是一位教师如果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不去利用这些资源,那么大量的“互联网+”教学设计资源对这位教师而言,其使用价值也是不存在的,而教学设计依旧是没有改观的,可是传统的教学设计理念已经适应不了当今时代教育改革的需要。
关于形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大概有以下三点:一是教师已运用熟悉的教学设计教学多年,让其运用“互联网+”技术改变自身教学设计的阻力很大;二是某些教师可能对“互联网+”都不了解,所以对“互联网+”教学设计资源的使用就无从谈起了;三是软硬件设备的缺乏,或缺少可共享的优质教学设计资源的平台,或缺少参与教学设计资源共享设备终端。
(二)“互联网+”教学设计资源使用不当问题
1.“拿来主义”下的“互联网+”优秀教学设计资源水土不服问题
通过“互联网+”技术,教学设计资源可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共享。例如:北京师范大学承建的未来教育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采用的“双师服务”,即区域内教师共享模式,创造性地实现了班级标准化教学中的个性化服务。还有“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该活动的目的在于以应用为导向、以资源为纽带、以教师课堂应用为中心,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互联网+”技术可以为教师搭建一个教学设计资源共享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能够学习到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如果能有效利用这些教学设计资源,则对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不过,在使用平台资源的过程中,问题也随之产生。提供教学设计资源平台的初衷是为了给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更多的参考,但是有些教师却对此产生了一定的误区,他们认为平台上的教学设计资源是得到认可的优质教学设计资源,所以应该遵循名师的教学设计来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于是有这种想法的教师采取了“拿来主义”,其结果是他们的教学设计几乎与名师的课堂教学如出一辙,但是所得到的教学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其收效甚微的原因是没有考虑到自身所面对的实际教学情况与名师所面对的实际教学情况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的。教师如果没有做到面对具体的教学情况做出相适应的教学设计,而是照搬照抄,不切实际地乱用“互联网+”平台上的教学设计资源,这样做是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
2.“互联网+”时代下“换汤不换药”式的教学设计问题
传统的教育在工业化时代开始盛行,而工业化时代的特征是集中的、机械的、统一的。因此,在工业化时代的教育也是统一标准化的,比如:铃声、课堂教学、教材等都是一致的。以往教师们所能采用的教学设计资源是有限的,所能利用的教学设计资源几乎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教师们采用的教学设计也普遍具有相似性。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一些教师对其带来的丰富教学设计资源产生了关注,他们也开始将这些丰富的教学设计资源运用到教学设计中,这种行为上的改变看起来似乎对传统的教学设计真的产生了一些“变化”。现在不妨来探究一下究竟是在哪些地方发生了这些“变化”。第一个“变化”:原来的板书内容变成了PPT演示。教师把原来要在黑板上书写的内容换成了利用PPT进行展示,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设计与以往还是一样的,只是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把讲授时需要书写的内容从黑板转移到了屏幕上;第二个“变化”:单一的教材内容变成了拼接式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很多教师把一些“互联网+”平台上丰富的音频、视频、文本等多种形式的教育资源拼接到自己的教学设计中,但是并没有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其原因在于这种“变化”并没有真正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只不过是为原有的教学设计增添了一些内容而已。
二、“互联网+”时代下学校教师教学设计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从理论层面上树立“互联网+”时代下教学设计新理念
1.让教师明晰“互联网+”与教学设计之间的关系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很容易让我们迷失方向,在教育高速变革的时代一定要坚持初心,把握住“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的核心目标,明确教育才是根本,互联网只是用来推动教育改革和提升教育水平的技术手段。在此,可以追溯一下什么是教学,对于一般教育工作者来说,“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进行学习的活动。进一步说,指的是教和学相结合或相统一的活动。教学活动主要指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所展开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而“互联网+”技术是为了教师们做出更好的教学设计而服务,其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增进教学效率。所以教师在处理教学设计与“互联网+”二者之间的关系时,应始终明确教学才是根本,“互联网+”技术的存在是为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不能因“互联网+”技术的使用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2.树立“互联网+”时代教学设计新理念
“互联网+”时代具有开放、共享、创新等新型理念,教学设计理念也应与时俱进,形成为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新型人才的教学设计新理念。在“互联网+”时代下,知識爆发式生长,面对这一情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有效应对这种情况,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在“互联网+”时代,必须将教学的教转变为学生的学,借助“互联网+”技术,让学生学会学习。“互联网+”时代下,师生交互变得更加便捷、教学媒介变得更加多样等,这些都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理念。因此,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教师必须要树立共享、合作、开放、创新的信息化理念。
(二)从实践层面上培养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1.于培训中使教师学会使用“互联网+”教学设计资源平台
学校或教育相关部门应该为教师提供关于“互联网+”技术与教学设计相融合的培训课程。这方面的培训既包括邀请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座以供教师进行学习,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开展一系列的线上培训课程等。这些培训课程的目的在于使教师了解什么是“互联网+”、传统教育迎来了“互联网+”时代的哪些挑战、面对这些挑战,教育该采取哪些变革以及“互联网+”时代下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手段又存在哪些新的变化、还有最重要的是如何运用“互联网+”技术寻找所需要的教学设计资源、以及在找到这些资源后又该怎样进行利用等。会使用“互联网+”教学设计资源平台既包括软件层面上的会使用,也包括硬件层面终端接受设备的使用。当教师学会使用利用“互联网+”技术辅助自己的教学设计时,教师就可以获得海量的优秀教学设计资源,比如: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更多的学生习题、优秀的教案、同一门课的多种形式的教学设计等。
2.于实践中使教师真正将“互联网+”技术与教学设计结合起来
只有理论而不将其付诸实践,理论的意义和价值得不到体现,教学设计也不可能得到新的进展。因此,必须让教师开启将“互联网+”教学设计资源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依据自身实践后的教学效果或根据来自班级学生或其他教师的反馈意见进行反思及修改,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在不断的实践—反思—实践中,教师将逐渐学会如何把“互联网+”教学设计资源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设计中。
【参考文献】
[1]胡俊杰,杨改学等.国家精品课程对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启示——基于对2003-2010国家精品课程的调查引发的思考[J].中国远程教育,2014(6):89-94
[2]本刊编辑部.教育技术的创新应用:反思与展望[J].开放教育研究,2016.22(01):4-17
[3]陈丽,王志军,郑勤华.“互联网+时代”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定位与人才培养方向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10):5-11+22
[4]杜占元.深化应用 融合创新 为实现“十三五”教育信息化良好开局做出贡献——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国家级培训暨2016年全国电化教育馆馆长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电化教育,2016(06):1-6
[5]龙卫球,初殿清.新型工业化时代的法学教育——以北航法学教育改革为个案[J].中国大学教学,2017(1):27
[6]郭慧琳.“互联网+教育”的哲学思考[D].吉林大学,2017
[7]李秉德,李定仁.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参考书 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
[8]张有文.“互联网+”时代教学方式的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