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2018-12-24孙浩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动脑科学素养动手

孙浩

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包括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开展研究、得到结论等环节。提出适宜探究的问题,做好探究活动计划,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做好科学记录、表达、评价,多渠道整合课程资源,都是实施小学科学探究学习的有效策略。高效开展探究式学习,有助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探究是科学教学的本质,也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探究式学习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掌握科学知识,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态度,提升科学素养。什么是探究式学习?2017年版《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这样界定的: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组织和支持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以获取科学知识、领悟科学思想、学习科学方法为目的的学习方式。

一、探究式科学学习的内涵

(一)探究式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组织。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研究问题,帮助学生明白探究过程和规则,提供必要的探究工具,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这些都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因势利导,合理选用教学策略,有助于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教学是小学科学学习的主要策略,高效的探究活动离不开教师的组织和有效指导。

(二)探究式学习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强调学生的实践,强调在做中学科学。“亲身经历”和“动手动脑”是实践的基本形式,学生是否具有动手动脑的实践探究能力,是小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体现之一。教师把科学概念讲几十遍,不如学生直接实践所得来得记忆深刻;教师把实验结果讲得再简洁透彻,不如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得到的认识深刻。因此,科学学习提倡“动手动脑做科学”,既要动手实践,又要动脑思考,这样才能习得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三)探究式学习要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摒弃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问题的提出、研究方案的设计、实验的开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分析,以及结论的得出和表达交流,都由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自主进行,教师在学生学有所困时进行指导。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该怎样做,而是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体现了科学学习的探究性。“真探究”和“伪探究”的最大区别在于学生的主动性,所以要不断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吸引学生主动探究。

(四)一个完整的探究学习过程,主要包括:确定要研究的问题;围绕问题进行假设并制定研究方案;实施和开展研究方案;得到结论并交流讨论完善认识。

这些环节构成了探究式科学学习的完整过程。

二、小学科学探究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适宜探究的问题。要实施科学探究活动,必须要有研究的问题和方向,这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一步。问题的提出与确立要从学生原有的概念和实际理解出发,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不宜太复杂,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解或与已有认识相矛盾时提出问题,这才是有效的探究。以《空气占据空间吗》一课为例,教师把一张干纸巾揉成团放入杯底,引导学生质疑:如果把杯子杯口朝下,竖直扣入水中,纸巾会湿吗?学生大多预测纸巾会被水浸湿。当学生通过教师的演示发现纸巾不湿,在所见现象与“既知”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时,科学探究的问题自然产生。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增加了学生的好奇心,提出了问题,还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做好教学设计及探究活动计划,促使探究活动有效开展。凡事预则立,科学课堂必须重视课堂预设。教师要吃透教材,对开展活动所需的材料、流程做到了然于胸。围绕要研究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猜测,鼓励学生自己提出一定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案,并能在交流讨论和教师的指导中完善研究方案。方案要有可操作性、科学性,要为解决问题而服务。这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好时机,要抓住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和有科学价值的想法。要把实验的步骤精细化,想清楚并写下来,指导学生通过制定实验计划,了解活动的目的、实验的方法、过程及注意事项,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以保证探究活动的正常进行。《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一课中,为保证实验的公平和科学性,引导学生制定计划时要明确:需准备哪些实验用品?怎样取100毫升水?怎样取等量的食盐?何时加放第二份食盐……看似简单的问题,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进行研究。制定计划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任务。

(三)教给学生探究的方法,提高探究能力。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也是科学素养的要求之一,有助于学生的探究实践。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学生对科学方法的掌握与运用熟练程度决定了探究活动是否高效。比如《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在观察岩石时,可以用什么观察方法?看、摸、闻、掂等都可以,这是运用感官进行观察。为了观察仔细,还可以借助观察工具,如放大镜。科学探究中,方法的正确运用,有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提升探究学习的效率。动手动脑是探究学习的外在表现。科学强调做中学和学中思,除了科学知识的学习外,科学技能的习得、科学态度、能力的培养,都只有亲历科学探究活动才行。在科学学习中,温度计、天平、酒精灯、显微镜等工具的正确使用,以及观察、测量、制作等操作能力的高低都对探究学习的效果有影响。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科学品質,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助于探究学习效率的提升。如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如果不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就会出现误差甚至错误。如果操作不熟练,也会影响学习的效率。

(五)做好科学记录和表达,用好评价。在探究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好记录,这是科学研究的需要。及时记录探究过程中的发现,有助于学生发展科学语言,形成科学概念,培养科学精神。表达和评价也是影响科学探究学习效果的因素。让学生用科学的语言去描述丰富而复杂的科学探究过程,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不论实验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学生都亲身经历了这一过程,都会在这个过程中有所发现。鼓励学生勇于表达,学会倾听,在思维的碰撞中,深化各自的认识。评价是对学生表现的反馈,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六)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多渠道整合课程资源。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是指有助于进行科学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实验室、仪器设备、工具、网络资源、种植园、养殖基地,以及博物馆、科技馆,乃至公园、山林、河流等自然环境,都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重要资源。如《多种多样的植物》一课,教科书提供了一些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标准来分类。而图上的一些植物学生根本就不认识,但在田野、公园、花卉种植园里能找到它们,所以教师要在指导学生了解分类标准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让学生去实地调查统计,在实践中丰富对植物多样性的认识。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多渠道创造性地整合课程资源,让这些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探究式学习符合儿童天性,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促进科学学习、全面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科学教师要重视探究式学习,多方举措,有效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此文是“徐州市个人课题《农村小学科学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研究》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邳州市燕子埠镇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动脑科学素养动手
我也来动手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动手画一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动手演示找错因
肯动脑就会成功
动手动脑多快乐
动脑填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