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第五部分之品读

2018-12-24陈明方潘峰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10期
关键词:中弹记念刘和珍

陈明方 潘峰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先生为纪念刘和珍以及跟刘和珍一样在“三一八”惨案中被残忍杀害的青年学生们所撰写的一篇纪念性散文。对于刘和珍等人的遇害,鲁迅先生是极度愤怒与沉痛的,但是,他“却并不把感情做强化宣泄,而是某种程度的弱化,尽可能地收敛。”[1]目之所见颇为冷静客观,伏笔之下却又热烈深沉。本文主要选取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1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记念刘和珍君》第五部分进行品读,通过关键性词语,来分析鲁迅先生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特色,感受鲁迅先生的杂文式抒情。

课文第五部分,主要叙述刘和珍等有志青年的牺牲经过,运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了三个女子在执政府的凶残虐杀下临危不惧、互相救助的情形,同时揭露执政府的屠杀凶残暴虐。鲁迅先生在这一部分主要是集叙述与抒情两种表达方式来进行创作的,在冷静客观的行文笔墨之下暗含的是他悲痛、沉郁、愤怒的情感。孙绍振先生曾说,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表面上是简略的叙述,带着新闻报道的客观姿态,但是,鲁迅选择的细节是雄辩性的,寥寥数语,就表现了反动军阀的野蛮凶残。”[1]“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在此间表露无疑: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她还能坐起来,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

其一,叙述之冷静。在描写刘和珍中弹时,文中写道“但竟在执政府前中弹了,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弹“从背部入”说明持枪者是在刘和珍的后面射击,但刘和珍没有觉察,也许是执政府早已埋伏的杀手,暗箭难防。“斜穿心肺”中的“斜”字,表明持枪者是从侧面射击的,而“穿”字则说明了持枪者带有明确的目的性,一经瞄准,绝无虚发,也说明子弹带着很强的穿透力,射击者就在附近,属于近距离的射杀。“背部入”“斜穿”这样的字眼,看似仅仅是在精确简练地描述刘和珍的中弹经过,实则不然。在此时,鲁迅先生的另一个身份已悄然出场,那就是——医生。众所周知,鲁迅先生原是学医的,认为“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弃医从文。而在此刻,医生的身份被鲁迅先生不自觉地转换,发挥到了极致。他不仅拿起了手中的笔,更拾起了刀,手术刀。“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这是鲁迅对子弹射击位置以及伤情诊断。对于这样的致命伤,谁能准确描述子弹在人体内的穿射路径?谁又有资格并且能准确做出结论性评价?倘若有,那必然是医者。此刻的鲁迅是有着双重身份的,作为医者,不用投入更多的情感,他只是在客观描述;但作为作家,他却对社会饱含情怀。

他又写道,刘和珍中弹后,“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杨静淑只是想扶起中弹的刘和珍,却即刻遭到射击,说明射击并不只是为了保卫执政府。“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参加请愿的学生有很多,可是看来,执行镇压命令的军警更多,所以才会遭受现场军警的疯狂射击,以致仅片刻便“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更是说明射击者距离杨静淑并不远,这是一场近距离的屠杀。“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但刘和珍还能坐起来,可就在此时,“一个兵在她头部及胸部猛击两棍,于是死掉了”。“头部及胸部”是人体的要害部位,“猛击”说明力度之重,“两棍”便死了。“于是死掉了”看似是在交代中弹之结果,实则更是鲁迅悲愤之情喷发到极致的压抑。对施援者的射击,对尚未死亡的女性往要害部位猛击终致死亡……此番种种,如何看来,都分明是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屠杀。悲愤不能平,积郁不能发,在此基础上,鲁迅先生开始了难得的直接抒情。孙绍振先生说,“这就把新闻报道的摘录变成了中国历史家所强调的‘实录,变成了春秋笔法的‘寓褒贬,没有直接的判断,义愤尽在叙述之中。”[1]

其二,短句之沉情。《记念刘和珍君》第五部分详细记叙了刘和珍等有志青年牺牲的全过程,鲁迅先生企图压抑悲愤情感在执政府的暴行中爆发、燃烧,主要表现在短促的句式上。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鲁迅先生并未亲见她是如何去的,只是听说她是欣然前往。在这短短的20个字的一句话中,鲁迅先生用了1个分号、3个逗号、1个句号。频频停顿,语气舒徐,更显心情沉重。

“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按照一般惯性的写法,这一句话应该是“听说她那时是欣然前往的。”简单明了,但鲁迅先生这里却隔几字便用逗号做出停顿。逗号其中之一的作用便是“突出、强调”。“听说”强调自己并未亲见,“她”做出提示,强调自己接下来将要说明一个特殊人物,“刘和珍君”是对“她”的深入解释,不是任何指代,就是“刘和珍”这个人,除了用“她”来提醒,接下来还要直接点出“她”的姓名——刘和珍,突出强调“我”对于“她”的态度,“那时是欣然前往的”,又一顿,意在强调刘和珍君是“欣然前往”的,与后文段祺瑞执政府的预谋屠杀正好形成一个对比,从这里强调出刘和珍的单纯、善良。

“同去的张静淑君想扶起她,中了四弹,其一是手枪,立仆;同去的杨德群君又想去扶起她,也被击,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也立仆。”在写张静淑、杨德群中弹倒地时,一个用“立仆”,另一个用“也立仆”,子弹刚一射入,两人便立刻倒下,“立仆”“也立仆”,“音节短促,写出受伤到倒下这两个动作的连续。”[2]在得知结局之残忍之后行文,鲁迅先生选择用這样简短的句式,一字一顿地表达自己内心低沉的浓重的感情,沉着有力。

其三,留白之义蕴。留白,是中国艺术作品创作中常用的一种手法,极具中国美学特征。留白一词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像的空间。[3]后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中,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鲁迅先生更是以其如椽之笔在《记念刘和珍君》第五部分创设了作品中独到的“留白妙境”。[2]

刘熙载《艺概》说:“文有以不言者。”可见,文章除了直接用文字表达外,还可用“不言”传情达意,“不言”即“曲言”,意在言外。[2]在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第五部分就有此表现。在执政府前,刘和珍中弹了,弹“从背部入,斜穿心肺,已是致命的创伤,只是没有便死。”“她还能坐起来。”遭受了这样致命的创伤,刘和珍她是依靠什么才“坐”起来的?是凭借着出自本能的对生的追求,是自身顽强的生命力让她得以“坐”起来的。在此时,这“坐”,就不仅仅表现为“以臀部着物而止息”,更表现为对反动派的不屈服。面对张静淑、杨德群这些同学好友的中弹牺牲,面对这样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屠杀,刘和珍以行动去还击,但就在这时,却被执政府的军警猛击要害部位,也牺牲了。这样一群志存高远,为理想而献身的青年学生的牺牲,侧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卑鄙无耻,引发了作者无限的同情,于是,让积压已久的感情在冷静的叙述中直接喷发。

其四,抒情之热烈。与前文处处有“我”不同的是,在这一部分的直接抒情中,无一处出现带有主观色彩的“我”字,但其背后所传达出的鲁迅先生的大悲、大哀、大愤、大怒却在字字句句之中,读之即明: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沉勇而友爱的杨德群君也死掉了,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只有一样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还在医院里呻吟。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

“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鲁迅先生一字一顿,一人一释,分明在前文已详细记叙了三人的遇难经过,可在此处,却仍要加上这一句好似多余的话,细细读来,鲁迅先生复杂的心态戛然而至。孙绍振先生说,此处正是说明了鲁迅先生自己难以相信又不能不相信。像是回应恶意闲人的“流言”,像是反驳执政度的诡辩,“尸骸”“尸骸”“呻吟”,鲁迅先生用这样饱含悲情色彩的词语在劝说自己,她们真的死了,有尸骸为证。面对刘和珍等人的不幸,鲁迅心中只有深切的悲凉与郁积的愤怒,一字一句,有力地触发着读者的共鸣腔。

“始终微笑的和蔼”“沉勇而友爱”“文明人”“伟绩”,无论是面对有志青年,还是面对屠杀学生的“八国联军”,鲁迅先生一律是用褒义词,个中意味就如他曾在《两地书》中所说,“好作短文,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反语,又称“反说”“反辞”,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4]此处,与有志青年的褒词褒用不同的是,面对残害学生的“八国联军”,鲁迅先生一律用诸如“文明人、伟绩”等一系列表面都是含赞美义的褒义词来贬用,“文明人”实际上是“野蛮人”,“伟绩”实际上是“罪行”,与刘和珍等一群临难从容、互相救助的学生相比,这是善与恶的两极。可他们却“昂起头来”沾沾自喜,毫不自知。但“不幸”的是,他们的“伟绩”,他们惩创学生的“武功”在这一场有组织、有预谋的屠杀中竟被几缕血痕所抹杀。“不幸”表面是为反动派惋惜,实则却是在嘲讽他们不过罪有应得,“几缕”表明是在淡写刘和珍等有志青年的英勇牺牲,但实际上却是以小见大,表明“在这三个从容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反衬下,中外杀人者显得更加的卑劣凶残。”[5]

本文杂合叙述、抒情手法的第五部分,鲁迅先生在反反复复地抒情,由内及外、由浅及深。客观冷静的仅仅是他感情的表层,或者说是他的内在情感在笔下抑制的外部效果,但内部的悲愤是如此的强烈,以致到最后,一般的抒写竟不足以显其志,曲折的情感表达背后是鲁迅先生战斗的号召,更有力,更奋进。

参考文献:

[1]孙绍振.杂文式抒情:在曲折的逻辑中深化——读“记念刘和珍君”[J].语文建设,2010(3):51-54.

[2]薛绥之.“记念刘和珍君”串讲[J].教学与研究,1977(3): 56-63.

[3]百度百科“留白”词条[OL].https://baike.so.com/doc/3702918-3891290.html.2018.6.22.

[4]百度百科“反语”词条[OL].https://baike.so.com/doc/3702918-3891290.html.2018.6.22.

[5]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语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陈明方,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研究生;潘峰,湖北黄冈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中弹记念刘和珍
“记念”可写做“纪念”吗
曲折盘旋 欲吐还吞——试析《记念刘和珍君》的抒情特色
地产圈反贪风暴,万达不幸“中弹”
我国蔬菜科技发展的小心记忆
——记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失败的原因
《记念刘和珍君》反讽策略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