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享天地的恩赐
2018-12-24
当阳光从北回归线向南返回,再次直射到赤道时,就是秋分了。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天的六个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按照公历来说,这一天一般是在每年的 9月23日前后,按照黄经来说,太阳正好到达180度的点上。如果按照时钟的位置来看,正好是九点钟方向,按照24小时的对位位置,应该是一天之中的晚上21时。
这一天,天地对等,日月平均,秋色平分,白昼和黑夜也是一样长。因此,阴阳也保持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点上。
上一次阳光直射在赤道时的这一天,属于春分。虽然它们拥有相同的阳光和坐标,但秋分和春分有着截然相反的区分,一个属于阳光上行;一个属于阳光下行。春分属于阳光归来,一天比一天温暖;秋分则属于阳光归去,一天比一天寒凉。
从这一天开始,白天一天比一天变短,黑夜一天比一天长。相对应的,从这一天开始,北半球的大地之“阳”一天天变淡,“阴”则一天天变强。如果借助中国阴阳太极图来形象地描述,这一天的点位正处在阳鱼的腰眼上,阳势从阳鱼的中心点开始向鱼尾方向运动,阴势则开始从阴鱼的中心位置向鱼头方向日渐增强。
随着天气的逐渐变凉,一切的天地浊气和世事尘烟都加速下沉和向内收敛。水汽向内收敛的时候,遇到物体的阻挡,就会变成露水。相比较而言,秋分的露珠会比白露时节的露水大一些,等再过几天,露水会越来越凉,那便是寒露了。
因此,这个时节的天空会显得十分高远,极目四野,天高云淡,心情会不自觉地苍茫而辽阔。秋天的水也会因为浑浊之物的下沉变得清澈和透明,触摸之下,光滑而沁凉。晚间的星空,星星会变得十分明亮,月亮也变得分外皎洁。所以,这个时节正是赏月的好时节,每年的中秋佳节正是在这个时候到来。
进入秋分,天空之中,树木之上的各类果实开始分批成熟,南方的橙子、北方的梨枣;鲜艳的苹果,火红的石榴以及挂在树梢之上的柿子,都在这个时节争先恐后地向人们展示着它们的丰满。
大地之下,泥土之中,各类的根茎食物在汲取了一个炎热之季的泥土精华之后,也都奉造物主之命,目不暇接地给人类敬献上它们丰硕的肌体,马蹄、莲藕、花生、山药、土豆、红薯等,它们从四面八方的泥土中赶来,汇聚在人类的秋收场里,待晾干身上的泥土和湿气,安静地守候在储藏室的一角,以便在未来寒冷的冬季里陪伴着人类的腹胃度过冬天的荒凉。
北方庄稼地里的玉米和大豆也已经进入收割季,在南方秋季的籼稻成熟之际,北方一年一季的粳稻也即将进入全面的收割期。带着北方特有的过早的寒凉,它们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新米季。这个时节的大米分外甜爽,远远地就能闻到它们身上那种自然的清香。
此时,水里的各类生物也已长大。开海之后,各类海鲜都鱼贯而入地上岸,丰富着人间的口感。在辽阔的阳澄湖上,秋分过后,随着一天凉比一天的秋风,脚痒的大闸蟹正在努力地向上爬行,它们本来计划要到遥远的下游去,不料却爬进了厨房的灶台上,成为人类这个时节里最潮流的美味。
有意无意之间,它们都成为天地对人类最善良的馈赠。因为有了它们,人类的生活才变得祥和而安宁。其实,这一切,从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享受这天地的恩赐了。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诗经•豳风•七月》
这句诗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九月修整打谷场,十月庄稼收进仓。黍稷早稻和晚稻,粟麻豆麦都是好食粮。从中可以看出,千百年来,虽然世事变迁,但在我们的餐桌之上,我们和古人一样,吃的几乎都是相同的食粮。这也从更深的层面看出,无论今古,天地给我们的恩赐都是一样的。大地不言,自有恩典。
正因为此,对天地的敬畏和对食物的尊重才一直贯穿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价值观中:
古代的典籍中详细记录了我们的先民们,在获取食物后对天地的致敬和感恩:
是月也,乃命宰祝,循行牺牲。视全具,案刍豢,瞻肥瘠,察物色,必比类,量小大,视长短,皆中度。五者备当,上帝其飨,天子乃傩,以达秋气,以犬尝麻,先荐寝庙。
——《礼记•月令》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这个月要派遣大宰大祝察看祭祀用的牺牲,看其毛色是否纯一;肢体是否完整;所吃的草谷等饲料是否足够;还要看它肥瘦的情形及颜色之为黄或黑。然后预计祭祀的种类及用牲的种类,一定要有比较,量度其大小、长短,以期合乎标准。使其体型、肥瘠、物色、小大、长短,五者皆合,才可献于上帝享用。这个时候,天子要举行傩祭,以通达秋气,并亲自品尝新熟的芝麻,先敬献给寝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