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寡人之于国也》为例谈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2018-12-23詹卫群
詹卫群
【内容摘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认为文言文学生的自主学习要从四个方面努力:有层次可操作学习目标,让学生学而有方;预习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课堂,让学生学有所悟;课后的拓展阅读,能让学生开阔视野,真正有所收获。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探索,积极参与,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文言文课堂。
【关键词】文言文 自主学习 课堂 策略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有半壁江山,语文老师对文言文教学向来是“精耕细作”——字字落实,句句翻译,逐段串讲。可惜“不好理解”、“不好记忆”、“试题难做”的评价反映出学生真的“承受不起”“消化不良”。究其原因是陈旧刻板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只能消极被动地接受,缺少主动的探索、思考和感悟。因此,构建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对文言文课堂教学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以《寡人之于国也》的教学为例,来探究文言文自主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目标导自主,学而有方
要学生改变消极、被动的学习现状,老师首先要把“教学目标”改为“学习目标”,让学生心理上明确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进而明确学习方向,有的放矢。其次,学习目标的确立要细化,做到有层次,有方法指导,具有操作性。《寡人之于国也》的学习目标,我用表格的形式展示:
这样的学习目标展示,会让学生明确目标,学而有方,方便操作,为学生之后的预习、课堂学习、课后练习提供了“蓝图”。
二、自主來预习,学而有法
预习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没有预习的课堂,学生就是嗷嗷待哺的小鸟,只能被动地等待老师的“喂食”,从何谈主动思考、提出问题?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必须从预习做起。
预习什么内容呢?依据学习目标的表格,预习的内容就一目了然:作家作品、背景资料等文学文化常识;通字音,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结合注释、查阅工具书,对课文的重点字词、句式进行圈点勾画。如此充分的预习,学生自然会有所收获,也有所疑惑。这样就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好奇心,探究的欲望也就产生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来了。预习方法的指导也不能少,我常常提倡学生以思维导图分方式来完成课前的预习,或者是一些简单的表格,甚至是大括号的知识脉络梳理。
三、课堂自主合作探究,学有所悟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要在45分钟内释疑、悟道,收获更多的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填鸭”。文言文课堂要有趣、有思、有悟,自主合作探究不可少。新课标提倡学生主动探究、合作探究,创建学习共同体,发挥同伴互助作用,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以自主合作学习取代教师的讲授。这在文言文课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文言文课堂的自主合作学习这几种方式较为有效:
1.同桌互译。同桌之间“你一段”,“我一段”,“你翻译,我评价”的互译方式更高效:分工更明确,交流更方便,互相督促制约,避免了多人小组合作某些同学主动“做冷板凳”不参与的现象。
2.一起来“找茬”,师生共同修改翻译稿。教师展示有典型错误的翻译稿,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共同“找茬”,找得分点,修改句子,做到文从字顺。
3.以问题带动学生自主思考、探究。“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的催化剂,它能给学生提供一个思维的舞台。文言文教学应该要引导学生增强问题意识,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探究,重视课堂问题的生成。
《寡人之于国》的课堂问题,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疑问——孟子针对梁惠王的疑问提出了什么治国措施;也可以运用对比引导学生提问——梁惠王的治国主张包括孟子所主张的仁政措施吗?二人对待老百姓的态度有何不同。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自然也会提出——梁惠王是否会接受孟子的治国主张等更有深度的问题。
四、课后拓展阅读,学有所得
课后的练习巩固老师们都会精选精练,力求做到练习的基础性、针对性、适度性。我认为引导学生文言文的自主学习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就是要激发学生去阅读相关文言文章的兴趣,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比如:讲授《过秦论》后,对比阅读《六国论》;讲授《鸿门宴》后拓展阅读《项羽本纪》,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链,开阔视野,增强文化底蕴。
我在讲授《寡人之于国也》后,为让学生充分理解孟子的民本思想,让学生阅读了《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选段,又读了《孟子·梁惠王下》选段及《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选段。
中学语文教材的文言文选段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文言文学习占中学语文学习一半的时间,只有学生在整个文言文学习过程中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自主预习、主动探索,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才能达到吸取民族智慧,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传统文化底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S].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 叶圣陶 著;刘国正 主编. 叶圣陶教育文集[M].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