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之“读”:能力与思维并举

2018-12-23徐凯丽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7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思维能力初中语文

徐凯丽

【内容摘要】群文阅读有自身规律,教师在阅读设计和执行阶段,需要有兼顾意识,针对学生多种能力和思维展开教学发动,从优化群文之“读”,兼顾学生能力和思维的成长,为学生顺利进入群文阅读学习创造良好条件。梳理性阅读群文、对比性阅读群文、建构性阅读群文,从不同视角展开学习发动,可以为学生阅读带来更多启迪,教师给出针对性引导,势必能够获得丰富阅读学习感知,最大限度提升学生阅读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  群文阅读  思维能力

群文阅读已经成为现代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共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群文阅读时,需要注重学生多种能力与思维的培养,这样的群文阅读教学才是我们极力追索的目标。群文之“读”有自身规律,教师兼顾能力和思维展开教学发动,其操作效果会更为显著。群文阅读不是针对某一篇文本展开的教学,需要有兼顾、统筹、梳理、对比、建构等思维意识,并通过具体实践操作,对学生综合、鉴别、统筹能力和思维展开全面促进和培养,以成功塑造学生综合语文素质。

一、梳理性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与思维

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对群文文本展开深入研讨,找到阅读议题设计切入点,让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通过对多篇文本进行整合、归结等阅读操作,进而建立群文阅读共性认知,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思维。群文中的多篇文本大多有更多相似点,这是群文构建的基本条件,也是发动学生展开梳理性阅读的重要起点。教师要针对群文构建规律,让学生探索其共性特点,由此建立起来的阅读认知具有多重内质联系,学生从中获得的阅读成长也是极为丰富的。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这个单元由四篇小说组成,《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在烈日和暴雨下》、《多收了三五斗》,在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时,教师从小说题材角度展开:小说都有三要素,展开群文阅读,对几篇小说进行整体梳理,找出主要人物、理顺故事情节、体会典型描写。学生拿到群文阅读任务后,都积极展开阅读学习活动,查阅相关教辅材料,与其他同学进行交互讨论,对小说情境进行梳理和归结。有学生说:“这几篇课文都属于小说内容,小说三要素体现最为鲜明,特别是人物塑造方法众多,这应该是学习重点内容。我们要通过对三要素的挖掘,深度感知小说基本内涵。”也有学生说:“人物描写方法众多,对这些描写方法进行整合梳理,可以让我们获得更多启发。阅读学习才能更为顺畅,阅读认知才会更为实用。”经过一番实践操作,学生将几篇小说的三要素内容进行了总结,并提交班级进行展示,教师组织学生对相关梳理情况进行总结,课堂教学进入到良性互动之中。

教师为学生布设梳理性阅读任务,学生行动积极,因为任务清楚,学生操作有明晰方向,通过多重阅读思考,学生阅读认知得到强化。群文阅读给学生带来丰富学习信息,通过梳理归结,简化了阅读程序。学生从具体操作中形成的学习认知更为全面,其学习能力和阅读思维都得到了有效历练。文本梳理性阅读,是对文体、情节、情感、人物等因素的整合,不仅要建立认知体系,还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

二、对比性读,培养学生鉴别能力与思维

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针对群文构建特征展开对比性阅读发动,这是最为常见的教法应用。群文中的文本有共性特征,也有一定差异,教师引导学生展开对比阅读,找出文本的异同点,这个操作过程就是一种阅读探究学习。通过对比阅读操作实践,学生从中获得的学习感知会更为具体有形,对全面塑造学生鉴别能力和鉴别思维都会产生重要促进作用。

群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展开对比认知,教师需要精心选择对比文本,并找到鲜明的对比点。如《林中小溪》阅读教学时,教师找到了同一单元的《鼎湖山听泉》这篇课文进行对比阅读设计:这两篇课文都是写自然景色的,找出描写上的异同点,体会作者描写的用心。这两篇课文都属于借景抒情文本,仔细阅读文本,分别说说作者都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学生展开深入阅读体验,并依据教辅材料进行思维辅助,很快就找到了思维切入点,逐渐形成了有形认知。“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这是写景散文的基本形式,找到其文本特点,其阅读学习才会呈现高效性。在阅读挖掘时,我们需要深入到文本细节之中,对作者情感进行感知梳理,以便形成更丰富阅读感知。”“阅读学习需要拓宽视野,要学会联系,几篇课文放在一起阅读,需要找到关联点,这样阅读操作效果会更为显著。”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课堂展示时,学生大多能够顺利完成相关操作,其阅读表现堪称优秀。

教师发动学生展开对比阅读,并给出了具体提示和要求,给学生指明了思维操作方向,学生在具体操作体验中形成的学习认知是深刻的、多元的。特别是相同体裁、相似主题的文本组成的群文,其类比点众多,由此发动学生展开对比阅读,让学生从文体特点进行分析探究,自然能够获得更丰富阅读认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有自身规律,教师需要有观照意识,以提升阅读发动效率。

三、建構性读,培养学生统筹能力与思维

群文阅读教学发动后,教师需要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对学生个性学习思维特点有到位认知。所谓建构性阅读,是指对群文文本共性内涵展开的深度挖掘,通过阅读搜集、筛选、分析、归结、优化等技术性处理,帮助学生顺利建构相关认知体系,培养学生统筹能力和思维。阅读中实现体系性认知构建,这是比较高端的思维能力培养,需要教师做出更细致的教学引导,帮助学生尽快进入阅读思维情境之中,以成功激活学生多向思维。

在教学《论美》这篇课文时,教师引入同单元的《成功》展开群文阅读设计:这两篇课文都属于议论文文体,其论点都极为鲜明。通过仔细阅读文本,对两篇文本论据应用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出典型的论证方法运用。学生开始针对性阅读操作,并逐渐达成学习共识。很多学生都能够在阅读探索中找到“旁征博引”论证方法运用,教师以此作为设计起点,发动学生具体运用这一论证方法写一段文字,对主要观点进行强力支撑。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并开始规划文字要素,查询相关信息,准备为文字提供舆论支持。在教师具体引导下,学生大多能够写出符合要求的文字,并成功运用了“引证”方法。教师发动学生展开仿写训练,这是构建训练的具体形式,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学力明显提升。

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内涵展开延伸性思考,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拓展性学习,用读写结合的形式内化学习认知,为学生创造良好阅读感知环境。学生建构意识比较欠缺,教师利用群文为发动契机,对学生展开广泛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关联性思考,为学生提供更多思维历练的机会,为课堂教学创设更多学习机会。学生利用书面形式展开学习探索,其思维运动更为剧烈,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最佳切入点,并给出方法指导,这样才能获得更丰富调动效果。学生学习缺少清晰思路,教师要发挥自身学识优势,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学习感悟,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才会更为牢固。

群文阅读有其独特性,对学生对比、链接、统整、构建等思维有重要引领作用,教师针对性展开教学发动,势必能够为学生多种能力培养创生更丰富动力支持。群文阅读教学议题设置时,需要观照不同文本和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通过实践操作形成的学习感知效果会更为突出,教师要注重群文阅读的“读”设计和“读”发动,从不同维度展开教学调度,学生在不断阅读感知中形成群文认知体系,以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晓露. 群文阅读:从“在阅读”到“会阅读”[J]. 语文天地,2016(06).

[2] 郑芳婷.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 (10).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思维能力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培养思维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培养思维能力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