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生作文障碍及矫治对策

2018-12-23赵富民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7期
关键词:中学生主体作文

赵富民

【内容摘要】农村中学学生阅读面窄,语文基础差,作文训练模式单一,人文精神普遍缺失,致使学生怕写作文,作文内容空洞,文化底蕴不足。本文提出的矫治对策有:注重思维训练,以读促写;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作文训练模式;开展课内和课外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一、农村中学生作文障碍分析

农村中学生大多来自各乡镇,有些来自条件艰苦的边远山区。在小学阶段,许多同学饱尝师资短缺、教学设备不足之苦。许多学校没有图书或仅有少量陈旧图书,这严重限制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再加上经济落后,信息闭塞,许多学生缺乏良好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評价能力。所以刚步入中学大门的学生,普遍感觉到自己的基础较差,尤其是语文基础差。阅读面的狭窄和孤陋寡闻使许多学生自信心不足,产生自卑情绪,因而认知能力受到较大限制。每次作文要么是空泛笼统、流水账似的记叙,要么是模仿别人的优秀作文,张冠李戴,改头换面。有些同学甚或编造虚假故事,呆板雷同,缺少真情实感。久而久之,学生怕写作文,觉得无话可说,作文过程成为“挤牙膏”式的毫无乐趣可言的痛苦过程。

学生兴趣的丧失也与长期以来的作文训练模式有关。传统的作文训练从命题、批改、讲评都是教师一手包办,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差异,忽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往往以权威的身份发出指令;在具体指导中,讲的过多过细。这对于思想活跃、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的中学生来说,不仅限制了他们思维品质的发展,而且也遏制了写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往往被动的凑字数,敷衍应付的倾向十分明显。在批改的环节,教师改的辛苦,精雕细琢,学生往往一看分数了事,收效甚微。以上这些倾向在农村中学表现尤为突出。

现代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人文精神缺失的倾向。许多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不懂得传承几千年中华文明和传统美德,也不了解世界优秀文化遗产,他们仅仅热衷于武侠言情和网络快餐文化,崇尚媚俗搞笑艺术和“追星”。在农村中学,许多学生对家乡优美的自然风光熟视无睹,对悠久的历史文化遗迹缺乏兴趣,未能充分挖掘本地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地域文化,缺乏对家乡深厚的感情和自豪感,文章浅陋单薄,文化含量显著不足。

二、农村中学生作文障碍矫治对策

1.注重思维训练和价值引导,以读促写,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完整的心理过程,要重视对学生思维、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要注重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价值引导应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兼收并蓄,慎重提取。价值引导只有建立在对学生内心世界和潜能特质的关注和激赏上,才能催生学生主体人格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在作文训练中,我们摸索出一种以读代写、读写结合的练笔形式。学生每天写作不少于300字,内容不限,体裁不限,可以记叙一天的见闻、感想,也可以写读书心得。教师向广大同学推荐优秀书目,让学生在优秀作品的阅读中开阔视野、提高情趣,接受艺术和美的熏陶。这样,就可基本矫治农村中学生语文基础差、底子薄、阅读面窄的病症,逐步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

2.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作文训练模式,转换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角色。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想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方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而不仅仅聆听别人的要求和讲解。要充分调动广大同学作文的积极性,就要以学生为主体,从作文的命题、写作、批改、讲评,都要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师只以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出现,在适当时候给予点拨。如在作文评改中我们采用自评、互评、小组评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自我矫正补救,发展学生独立思索、独立判断的能力。

3.开展多种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是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的有效形式。活动可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方式。在课堂活动中,教师将自主权完全交给学生,采用自我介绍、口头作文、读书汇报、演讲和辩论等多种形式,参与语文课堂。每个同学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课堂活动就要关注学生的求知欲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广阔的活动空间,使学生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同时受到激励、鞭策、召唤,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从而克服农村中学生身上的自我封闭意识。在随后的作文训练中,学生就可自出机杼、取长补短、各展异彩。

课外活动包括实地观察、调查访问等形式。生活即语文。针对农村中学生作文内容空洞、无话可说、缺少文化底蕴的情况,定期带领学生去参观家乡风景名胜,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鼓励采集民风民俗和民歌故事,去粗取精,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动员学生留心和收集公共场合的错别字,指出错别字的危害,从而杜绝作文中的错别字。课外活动是课内活动的补充和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这个大课堂中学习语文,认识社会,不仅解决了写作素材的问题,而且还丰富了学生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为今后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改要求我们用全新的理念看待农村中学生的作文障碍问题。牢固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人格,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一旦学生由封闭的“要我作文”向开放的“我要作文”转变,写作兴趣必将会大幅提升,也才能从根本上矫正农村中学生作文障碍问题。

猜你喜欢

中学生主体作文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
我来“晒晒”《中学生》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