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的认识”课例及研究思考
2018-12-22贾波旷海彬
贾波 旷海彬
生7:往右边的话数越来越大。
师:老师这里已经规定了一个方向,往右边数越来越大,那么往左边数就越来越小。你能不能找到+5?(生7快速找到+5)
师:谁还想挑战?请你在上面标出-6。(生8快速找到-6)刚刚生7还数了半天,你怎么一下就标出来了?
生8:-5的旁边再往左数一个就是-6。
师:能说说你这样做的理由吗?
生8:因为往左边数,数越来越小。
四、关注概念本质,凸显“相对化”标准。
课件出示:1.长沙某天最低气温-2℃。2.王叔叔把汽车停在-2楼。3.某盆地海拔高度约-2米。
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表述形式。那这里的“-2”表示的是一个意思吗?
生9:不是的。-2℃表示的是气温比0℃还要低2℃。-2楼表示的是地面以下的第2层,这是和地面相比。-2米表示的是低于海平面2米,这里是和海平面比较。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生:同意)通过刚才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生10:我发现这些负数都是和0℃、地面、海平面比较的结果。
师:你的发现很有价值!负数的含义是相对于某一个标准而言的,如果这个标准发生变化,那么负数也会随之变化。(课件出示:老师的身高是-2厘米)可能吗?
生11:可能!如果把一位比老师高2厘米的人作为标准,老师的身高就可以用-2厘米表示。
研究思考
“负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教材六年级下册中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对数系加以扩展,为中学学习有理数做准备。对比各种版本的教材,我们发现,这些教材中虽然将负数的认识安排在不同的学段,但教学目标定位一致,都是借助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通过一些具体的情境理解负数的意义,体会正数、负数表示的是一组相反意义的量。那么,负数这一内容在六年级学习时,学生要掌握到何种程度?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正数和负数表示的是一组相反意义的量?
1.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六年级学生对负数这一名词并不陌生,但对负数的内涵和外延缺乏完整的认识,需要适当的生活情境来激活学生的经验。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对比、思辨、归纳、总结等活动丰富学生对负数概念的理解,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2.关注静态描述、动态描述对负数意义的理解。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如收入支出、温度计、气温变化、海拔等。根据张奠宙先生提出的相反意义的量的两种表述方式,可以将以上的生活情境中包含的负数分为静态描述和动态描述两种。这两种描述的形式对于负数的理解各有优势,静态的描述有利于引出数直线,动态的描述则有利于日后生活中解决问题。因此,在进行负数的教学时,要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帮助学生建立负数的概念。
3.关注数概念教学中本质的东西。小学阶段学习负数这一知识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相反意义的量,包含如下几个层次:首先,意义必须是相反的,比如收入和支出、增加和减少等;其次,相反意义的两个量是同时存在的;第三,相反意义的量还停留在“量”上,不是一个“数”,不涉及数的运算。
基于此,我们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首先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找出多组意义相反的量,然后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负数的过程,并理解负数和正数表示的是一组相反意义的量,最后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量。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负数的引入是数概念的进一步扩充,负数的产生是因为计算的需要,而不仅仅是因为要简单地表示生活中一组相反意义的量。小学阶段对负数的理解是描述性的,中学阶段才从运算的角度对负数下定义。小学的教学重点就是在生活中找同时存在的意义相反的两个量,让学生理解好正数、0、负数,关于负数的抽象及它的本质特征在中学将进一步学习。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长沙市雨花区天华寄宿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