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培养模式初探
2018-12-22
摘要: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有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理论内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积极探索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壮大的基础和前提。高校要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要始终贯彻校内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也要加强校外的实践教学。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教学;硕士研究生
自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一级学科以来,经过多年努力,其人才培养在各个方面尤其是在理论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产出了一系列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实践价值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学科体系。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仍存在研究生主体性表现不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较为薄弱的问题,难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当前形势下探索研究生实践教学模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十分必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研究生的理论内涵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周靖方导思想,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占据特殊的地位,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坚持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也是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从本质上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重视“知识的学习”,更注重“实践的养成”。青年学子要知行合一、做“实干家”,学到的东西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也不能只装在脑袋里,应借助多种社会实践形式认知社会、增长才干。新时代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丰富研究生教学内容,要改进单一的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以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同时,实践教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理论教学的补充,具有理论教学无法取代的特殊作用,促使研究生更扎实地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知识。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教学的本质要求。在研究生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不仅是丰富教学内容的有效形式,也是深化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拓宽教学渠道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有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优势学科资源的整合及整体学科建设水平的提高。如小组辩论赛、马克思主义理论经典著作诵读、“三下乡”、志愿支教等多种实践教学活动,既能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教学形式和内涵,提高研究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鉴别、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能促使研究生在实践中收获知识,在践行中感悟成长。正如宋代诗人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研究生逐步获得对客观世界的真理性认识,最大程度地激发学术钻研精神,这不仅有利于检验所学,而且易于营造一个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使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发挥。
(二)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的关键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而言,实践教学是加深理论知识记忆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且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也是硕士研究生涯取得成功的关键。基于此,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切实提高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能只满足于课堂上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还应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把握学术前沿同题,以实践的不断发展推动理论知识的不断延伸。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是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增强专业技能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而实践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实际行动的力量远胜于“一打纲领”的效果,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在社会实践教学中的观察和反思,研究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转化为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因此,要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就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拓展硕士研究生的学习视野,跳出原有的思维模式,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协同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路径分析
(一)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
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认识活动必须遵循“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这一基本规律,同样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我们也要坚持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培养模式必须围绕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转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在于培养学术性研究型人才,也要结合学科建设方向和社会需求情况,培养中学教学、高校辅导员、企事业行政管理等基层应用型人才。鉴于此,高校要及时优化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建立长期的教学实践基地,并注重与就业方向的衔接,发挥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引导性作用,以便研究生能将所学所感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根据学科发展,培养模式在夯实研究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可以适度增加实践类课程,在一系列实践教学中,促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寻求知识转化,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二)要始终贯彻校内实践教学的培养模式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中,校园内的实践活动是研究生实践教学培养模式的基础。在校园内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育活动可以丰富研究生的学业生涯,如策划主题鲜明的宣讲活动、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论坛、学科领域知名专家讲座,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竞赛、主题演讲赛、研究生模拟教学大赛等,以应用理论知识为目的的多样化教育活动。
以河南中医药大学为例,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深入人心,学校成立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的党的创新理论大学生骨干宣讲团。经过集体备课、专家教师指导等环节,围绕十九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对二级院系3000余名学生进行宣讲,取得了较好的宣讲效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宣传党的创新理论,一方面有助于他们更直接地了解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自觉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增强其使命感。另一方面理论宣讲属于研究生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心组织的宣讲活动实现了研究生由“学习者”向“教育者”的角色转换,既强化了硕士研究生的主体意识,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素养,又是提升其思想境界和实践能力的关键。
(三)加强校外实践教学
青年时期的马克思一直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则,从来不做“躲在书斋里的学者”,常走进工厂、社区同工人实地交谈、考察,通过自已的亲身经历获得了社会实践的第一手资料,以此来丰富自已的认知,为下一步理论研究做铺垫。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依然要秉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
校外实践教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教学的主渠道,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引起足够重视,要增加研究生校外实践教学的机会。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定期组织硕士研究生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參加不同主题的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可以组织研究生以多种形式的宣讲团深入高校二级院系、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宣讲,还可组建研究生服务团到城镇、农村中小学义务支教。研究生也要深入基层进行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的课题调研,考察社情民情,形成学术调研报告。省内高校可以组织研究生到本省红色文化基地参观学习。有条件的研究生培养单位可以组织研究生深入陕甘宁革命老区、中共一大会址、浙江嘉兴南湖等革命圣地进行实践教学和社会考察,实地接受红色文化基因的熏陶,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烈的优良品格。为提高研究生实践教学培养质量,研究生培养单位也可以组织学科骨干专家带领研究生赴改革开放前沿、国内外开展专题调研考察,拓宽学术视野,启迪研究智慧,从而培养研究生多角度分析研究理论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类校外实践活动的开展,潜移默化地影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增强其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黄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