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创新
2018-12-22蒋笃君
蒋笃君
摘要: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事关我国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面对高校意识形态建设的挑战与凤险,必须创新高校意识形态建设路径,旗帜鲜明地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筑牢意识形态领域的“防火墙”,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主导权、话语权、引导权,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我国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实践。
关键词: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邓小平曾经强调:“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和国家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广大高校教职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教书育人,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和普遍尊重。但是,社会转型发展时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高校教职工产生了较大冲击,因此,高校必须坚持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强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路径的探索与研究。
一、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致使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在国情世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特征。国外敌对势力恣意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丑化”等意识形态的渗透侵蚀,企图用“和平演变”阴谋颠覆社会主义中国,而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社会出现的一些贪污腐败和不公平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高校教职工的理想信念、思想观念等。这导致极少数教职工育人意识淡薄、教学敷衍塞责、言行浮躁失范、学术研究造假,甚至丧失政治信仰,严重损害了高校教职工的社会形象与职业声誉。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各种社会思潮的侵蚀渗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此起彼伏,尤其是新自由主义思潮凭借其理论的复杂性和迷惑性,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高校教职工的政治信仰、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和行为取向,导致极个别高校教职工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主流意识形态等产生了认知上的偏差。新自由主义是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在经济上否定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张私有化;在政治上否定公有制、否定社会主义、否定国家干预;在思想文化上鼓吹全球文化一体化,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主张用以西方价值观为主导的普世价值来抹杀民族性和各国特色;在社会发展上否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全力推行全球资本主义化。同时,西方各种宗教反动势力、腐朽生活方式的渗透日益猖狂,严重影响着高校教职工思想观念、政治认知与生活方式,国际反华势力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极力向我国宣传和贩卖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高校主流意识形态造成了强大的冲击。
(二)市场经济的消极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市场经济较强的趋利性、世俗性等消极影响助长了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颓废思想的暗中滋长,社会上各种坑蒙拐骗、违法犯罪等丑恶现象层出不穷。同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与国内落后思想此消彼长,造成一些教职工理想迷失、道德堕落等负面现象。诚然,高校并非与世隔绝的净土,在市场经济改革大潮中,物欲喧嚣、声色犬马的诱惑严重冲击着广大高校教职工的价值取向,动摇着他们的理想信念,打破了部分人的心理平衡,这势必会给新时期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带来更大的挑战与阻力。
(三)信息时代的不良因素于扰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正革命性地改变着广大高校教职工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方式。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关系到高校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互联网是西方价值观出口到全世界的终端工具”。信息技术蓬勃发展难免会带来一些庸俗、低级趣味的信息,滋生一些杂音、噪音,甚至虚假、偏激等非理性的网络舆情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一方面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产生了大量负面消息,造成不健康甚至反社会、反人类的信息在网络上滋生蔓延,致使正面的社会风气和舆论导向出现偏差。网络丰富了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给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严峻挑战。高校网络空间中既有弘扬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正能量,也不乏一些与暴力、犯罪等有关的恶俗信息,甚至还有一些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反集体主义的反动言论。这些不好的内容极易造成高校教职工政治立场动摇,思想观念模糊、价值取向错位等,一定程度上削减了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的效能。
二、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的成绩与不足
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直接决定着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工程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多年来,我国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广大高校教职工都能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他们政治立场坚定、道德情操高尚、思想品行端正、业务水平较高,在教学、管理、服务中发挥了楷模典范作用,都能够较好地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从事教书育人事业,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长足发展。全国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取得了显著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但伴随经济社会的发展与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快速推进,高校教职工在意识形态教育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一)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有待加强提升
毋庸讳言,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要常抓不懈,當前社会变革转型时期所带来的负面现象也会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少数高校教职工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教学敷衍,学风浮躁,甚至学术不端,言行失范、道德败坏等,严重损害了高校教职工的社会形象和职业声誉。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功利化、世俗化趋势的凸显,“重业务、轻品行”的现象时有发生,极少数高校教职工日趋浮躁不安,他们在理性与感性、品德与行为、情感与意志、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等方面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与提升,在某种程度上滞后于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形势,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高校立德树人工程的需要。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整体亟待加强。
(二)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形式呆板单
长期以来,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载体、内容、方式等缺乏时代性和吸引力,基本上流于读报纸、学文件、传达会议精神等形式,客观上造成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观念陈旧、形式呆板、方法单一,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忽视分类,不能因材施教,缺少灵活性和多样性。教职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甚至产生疲惫倦怠情绪。在互联网席卷天下的时代,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创新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媒介与途径。
(三)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监督机制缺失
当前,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依然存在相关考核评价机制滞后与监督执行不力现象。客观地讲,高校确实有极个别比较固执的教职工,对他们仅靠情感融化和事理说服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要借助相关的规章制度、纪律法规去严格约束他们的行为举止,制止其错误思想的发展和错误行为的发生。如果没有制度化的管理监督程序,在高校就难以形成“全员工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氛围。健全和完善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评价监督运行机制,是实现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
三、创新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路径探析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阵地,高校教职工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任。高校党委要加强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领导管理,不断创新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载体、完善评价考核机制,从而建设一支政治可靠、信念坚定、业务精湛、乐于奉献的高素质教职工队伍。
(一)建立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领导体制
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状况直接关系到高校办学方向与人才培养成效。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必须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领导体制,坚定广大教职工崇高理想信念,提升他们思想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素养,将师德师风建设贯穿高校教职工职业生涯全过程,巩固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成果。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定高校教职工崇高理想信念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加强和改进高校师德建设工作,对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校要掌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的主动权,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解决广大教职工的思想问题与实际困难,使广大教职工自觉抵制新自由主义思潮等各种错误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高校教职工成为立德树人典范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育者的素质越高,就越能准确把握和代表社会要求,承担起输送社会需求的神圣职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成功的组织者,并取得教育的实效。高等教育健康发展要将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培养首位,严格教师管理,注重高校青年教职工入职师德师风专题培训,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树立强烈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鼓励和引导广大高校教职工适应新时代要求,立足自身岗位,站稳讲台,讲好中国故事,努力成为立德树人的典范与教书育人的楷模,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必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此外,高校党委要加强教职工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适时提高福利待遇,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不断创新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方式与媒介
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载体在意识形态教育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推进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载体创新。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校校园网络已成为当前影响高校教职工思想和行为的新兴力量。高校教职工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通过社会交往、网络传媒等方式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新媒体是推进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的新兴载体。毋庸讳言,移动互联网日益成为高校教职工拓宽视野、交流思想、联络情感的重要平台。网络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又具有覆盖面大、受众面广、时效性强、影响力持久等优势,美国学者阿尔温·托夫勒指出:“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誰就将拥有整个世界。”高校要创新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的形式和载体,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全过程,始终拧紧教职工理想信念这个“总开关”。同时,高校宣传网管部门要正确及时引导高校网络舆情回归理性,引领社会主流思潮、规范行为准则,坚决抵制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背离的不良信息,坚决抵制高校网络舆情的低俗化、恶俗化、媚俗化倾向,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广大高校教职工中的主导权与话语权。
(三)建立健全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评价机制
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评价机制是指高校通过建立健全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效果的反馈系统,定期对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进行监督和评估,以全面、科学地评价其内容、方式、效果的过程与机理。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评价是意识形态教育的一个基本环节,也是高校及时掌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动态、主动驾驭意识形态教育过程、科学检验意识形态教育实践效果、合理调整意识形态教育方案、优化意识形态教育结构、保证意识形态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措施,更是促进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科学化的重要手段。将意识形态教育贯穿高校教职工职业生涯全过程,培养他们崇高的职业理想,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各高校要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地开展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并根据不同类型教职工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有针对性地强化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评价本质上是一种对教育实践进行全面的、科学的价值判断过程,高校应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考核评价体系,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办法,健全“上级考核、同级考核、学生考核和自我考核相结合”多层次、全方位的意识形态教育评价考核体系。
(四)健全完善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监督机制
巩固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成果,既需要加强正确的教育引导,也需要严格的制度约束和监督威慑。俗话说“小节不保,大节必失”,对高校教职工出现的所有意识形态问题,绝对不能轻视、忽视。严格监督奖惩制度,除依靠经常性说服教育外,必要时采取一些刚性的行政手段和制度约束。
1.建立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网络综合治理体系
高校网络阵地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转化为教职工的情感认同与行为习惯,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自觉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养成遵章守纪的良好职业习惯,这是强化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的必要辅助手段。另外,高校要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清朗网络空间,培育广大教职工自尊自信与理性平和的积极心态,激励广大教职工向上向善、忠于祖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清正廉洁,引导他们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使他们自觉抵制各种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与干扰。高校要建设一个文明、诚信、法治、安全、创新的高校网络空间,确保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
2.全面落实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责任制
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有严格的制度做保障。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在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考核评估等方面明确责任,全面推行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责任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加强对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的考核和监督,把意识形态教育成效作为考核教职工的重要指标,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关键是建立奖惩机制,强化对教职工意识形态教育的监督惩处。这样才能确保广大教职工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永葆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德高尚、业务能力出众,在教书育人实践中能够为人师表、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高校教职工良好职业形象。
总之,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对于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关系到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根本问题,直接决定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败与立德树人工程成效。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阵地和社会思潮的集散地,高校教职工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与合格建设者的重任,必须旗帜鲜明地教育引导广大教职工筑牢意识形态领域“防火墙”,坚定不移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高校教职工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实践,确保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高校的绝对主导权、话语权、引导权。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刘瑞生,王有涛.传媒转型中的互联网新特征与治理之道[J].新闻与写作,20'12,(5).
[3]刘燕,刘颖.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管理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9,(4).
[4]王乘.建設一流大学的共性路径及启示[J].中国高等教育,2014,(1).
[5]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30.
[6]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8]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9]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M].刘江,陈方明,张毅军,等,译.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