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能力提升的高职财经人才培养转型路径探索

2018-12-22曹纳田高良

大学教育 2018年12期
关键词:转型路径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

曹纳 田高良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职业教育,更是一种能力教育。在高职院校生源减少和质量下降的大背景下,高校应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切入点,改革和完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其最终目标是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提高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能力提升;转型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8)12-0134-03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校扩招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我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596所,成人高等学校284所;高职高专院校1359所,比上一年增加了18所,在校生人数1048.6万人,占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的39.42%,毕业生322.2 万人,占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的47.3%。可见,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已经占据了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据统计,在目前这1000多所全日制高职院校中,有近900所学校设置了财会类专业,在校大学生每10人中就有1人学习财会类专业。越是这样的热门专业就越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越是要注重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与此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日趋大众化,普通高校在大规模扩招,民办三本高校发展迅速,未来高职院校学生生源问题面临挑战。2017年6月24日,陕西省招生办发布了2017年陕西高考各批次录取分数线,高职(专科)文史和理工的录取分数线均为150分,高职教育界一片哗然。一方面,我们看到了高等职业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规模,另一方面,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了高职院校生源减少和质量下降的严峻形势。如何为高职院校吸引到优质的生源?如何把高考150分的高职学生培养成才?这是每个高等职业院校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能力角度出发,探索高职院校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创新和转型,对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面临的困境问题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当前时期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劳动力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中指出,预计到202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达8000万人,高技能人才需求量达4000万人。社会对学生人才的需求从单一的技能型人才转向对复合型、应用型及创新型的人才的需求。对人才质量的要求,除了对学生专业理论能力、专业应用能力的要求高之外,还对学生的通用职业能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最终是由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被认可的程度来衡量的。现实中,财经类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与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毕业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解决问题等能力相对欠缺。高职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并不等同于劳动力市場上需要的专业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视,培养学生非专业能力,优化人才素质。

第一,高职教育以“促进就业”为目的,在实践中,一些高职院校关注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专注于让学生毕业时能找到工作,重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而忽视了高等教育基本的育人功能,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培养,忽视了学生就业质量。我们发现,近年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是比较高的,但实际上高职毕业生工作不稳定,就业后跳槽状况频繁发生,就业满意度不高。麦可思研究院发布就业蓝皮书《2015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指出,42%的高职(专科)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内离过职。一方面,高职毕业生面临就业能力缺失和不足的压力,其知识、能力、素质等明显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劳动力市场上出现大量的技术技能型岗位人才短缺的现象。很多研究表明,学生的就业难并非由于高校扩招,而主要由于学生的综合能力缺失或不足。这些问题都集中反映在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核心要素上。

其二,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劳动力市场上雇佣关系更加灵活多样,企业在筛选人才时不仅重视劳动者的专业技能,更加重视其通用技能。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寻找和雇佣那些适应性强、懂灵活会变通的求职者。就财经类专业而言,用人单位需要的财务人员除了懂会计核算工作,还要能进行纳税申报、抄税报税、支票支付以及销售货物等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即“复合型会计人才”。但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往往是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但实际的工作能力、分析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人沟通的能力以及持续学习的能力等不强,这也是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根本原因。

三、高职财经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路径

(一)改变原有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由“账房先生”向“财务管理会计”转变

当今,在大数据、智能化、移动端和云计算的时代背景下,会计正发生着第四次革命(人工→电算化→财务共享→财务云),这完全是颠覆性的,从理论上讲,可能80%至90%的会计基础工作将会消失,那些重复的工作都被机器取代了,未来不再会有“搬砖”的活,辛辛苦苦的审核单据、登记账簿、对银行流水、编制报表,这些都将成为过去。企业对财务人员的要求已由事后记录的“账房先生”向“战略性财务管理会计”转变。财务人员将担负起核算、财务管控和决策支持等功能,由为企业守护价值向创造价值转变。

我国目前有1900万会计人员,为社会培养大量基础性财务人员的财经类高职院校,必须顺应的时代的要求,给予学生广泛、灵活、有洞见的学习体验和广博、宽泛的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具备洞察和解决“未知的问题”的能力,为企业守护和创造价值,培养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毕业生。当然,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和办学层次决定了其要把培养基础的财务人员向培养财务管理人员转变,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不仅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需要职业院校办学理念的转变。

(二)改革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

1.课程设置中嵌入对能力的培养

教学实施的基础是在课程设置中嵌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其中专业课程可分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实践课。公共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能力有很好的熏陶作用。特别是加强学生所缺乏能力的培养,如通用职业能力中捕捉机遇的能力、谈判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冲突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专业能力和应用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重点是从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体现出来。在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的设计上,其一,要注重对学生专业应用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此外,还特别需要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快速学习能力的培养;其二,要注重对课程教材版本的更新,引导学生学习前沿性知识和技术;其三,要重视专业理论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的课时安排。专业理论课程是学生专业入口的基础,是学生首先必须掌握的知识,而通过实践课程,可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运用以及创新,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以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针对财会类专业学生设置了会计工作能力提升课程,并且建立会计工作能力训练中心和测评鉴定中心。用科学工作原理和方法,模拟工作岗位的工作标准训练,实现学生工作能力培养和实际工作经验的快速积累,这也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创新的又一重要举措。所以,在保证重要专业基础课的课时量的同时,应该保证实训课程的合理设置,使学生学以致用,在训练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提升其专业素养和专业实践能力。

2.教学环节中嵌入对能力的培养

教学环节划分为课堂教学环节、课外实践活动和实习实训等。在课堂教学环节上,要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参与式教学方式。参与式教学方式有课堂讨论法、演示法等,同时现在的微课、慕课、信息化课堂等方式,通过模拟工作场景和工作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当中,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为、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等。

课外实践活动特别能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研究发现,参加社团组织和兼职经历可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能提升学生的通用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高职院校应该关注和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如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兼职机会、鼓励学生创办社团,引导学生参与社团活动,鼓励学生自我管理,这些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专业的实习实训作为课堂外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它将教学引申到工作之中,学生脱离了学校的课堂教学,进入到工作环境当中,这是对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一种考查和检验。安排一定时长的专业实习、校外实训等课程环节,对全面提升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十分有利。

3.优化教师教学方式,重视学生能力水平的评价

教师的观念和态度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也是很大的。教师在课程体系设置上有主导作用,在教学内容和方式的选取上也处于主导地位。在实践中,必须不断提高教师能力素质水平,改变传统课堂上对概念性知识的灌输方式、改变相对重视课程考试的观念,重视学生参与式教学。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个性特质的发展,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课外与学生多交流、与学生成为朋友,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路,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困惑,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在毕业时综合能力达到较高水平,保证学生获取就业岗位,使其职业生涯不断得到发展。

对于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评价,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在2016年的“厚德育人工程”中做了首次尝试,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进行了量化考核,作为学生毕业的一项成绩计入档案。这也是高职类院校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过程中的一项创新,收到了良好的成效。

(三)培养具有国际视眼的复合型人才

当前,“一带一路”倡议贯穿欧亚大陆,东西连接活跃的亚太经济圈和发达的欧亚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是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地理位置上贯通了中亚、西亚、东南亚、中东欧等至少65个沿线国家,涉及各个领域,这些国家普遍处于经济发展的上升期,互利合作前景广阔。

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首先要培养一批适应各个领域的国际化专门人才,既熟练外语,又精通专业;既懂中国法规,又懂国际惯例;既能传承中国文化,又具有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复合多元、战略眼光和国际交流等素质的国际化人才。中国人必须走出去,不仅要带出技术、带出装备、带出金融,还必须带出中国的文化,在国际交往中,文化交融十分重要,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人文理念,必须加强沟通谋求和平,才能事半功倍。

时代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再是闭门造车、不再是鼠目寸光,更不再是低层次的赚吆喝。所以,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还是师资队伍,都必须顺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转型,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四、结论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承载着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创新型人才重要使命。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如何办学,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的质量,使其既能满足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又保证学生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优势,是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

从培养和提升学生能力入手,探寻高等职业财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完善是一种比较有益的尝试。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是一种职业教育,更是一种能力教育。我们应该遵循教育规律、遵循个体发展规律,大胆地探索符合我国高等职业财经人才培养的模式。

[ 参 考 文 献 ]

[1] 盧德湖,赵巧.VBSE企业综合运营全景演练[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2] 教育部.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EB/OL].www.moe.edu.cn.2017.

[3] 教育部.中国教育统计年鉴(1998-2016)[EB/OL].www.moe.edu.cn.2017.

[4] 李燕玲.基于可雇佣能力提升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广西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2015.

[5] 吕志梅.浅谈市场经济下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6(2):41-43.

[6] 曾小兰.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J].教育与职业,2017(12):18-23.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转型路径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
检验检测机构转型的研究分析
江苏建筑施工企业转型路径选择
“互联网+”时代外贸企业转型路径探析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论合作模式下小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基于文化驱动特色引领的郑州师范学院转型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