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2018-12-22杜星星
摘要:中华上下五千年,蕴藏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民间艺术也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逐渐没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严重的危机,渐渐的丢失了属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本土的骄傲,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是我们每一个华夏儿女应尽的责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更应做好民间文化的保护工作,并将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其独有魅力得以保存,即便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我国民间艺术上汲取到养分。
关键词:民间艺术;传承;发展
引言: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艺术源远流长,传统的民间艺术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下,还依然保持着一种质朴自然,能使人们的心灵为之震撼的艺术方式。所有手工制造的东西都包含着匠人双手的余温,以及匠人的灵魂,它承载着匠人的心血和热爱,具有很强的生命气息。它是人类艰难跋涉的脚印步履,是一颗古老大树所盘结的根,它有着不为人知的祖先的故事和岁月的沧桑蹉跎。
1民间艺文化术的价值
我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而来的,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丰富多彩,一些大家较为熟知的民间艺术有剪纸、皮影、书法、绘画等,文化有道教文化,佛教文化等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外还包含着许许多多的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传统民间艺术文化,既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具有精神文化性质,同时又是物态的,客观现实存在的,具有物质文化的特性,民间文化艺术对公民所产生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功能也是综合的,而不像其他的精神和意识为主要的文化和艺术。在看待民间文化艺术的价值和艺术功能时,我们既要关注到他精神领域的功能,又要强调它的物质文化功能。
2 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传承
在现代科技发展和社会上急功近利浮躁心态的双重夹击下,中华传统工艺正悄然走向衰败,一个个现代化的城市,一幢幢高楼林立,使得许许多多的传统工艺技术为了更好的满足商业化的需求,逐渐被机器制造品所取代,不复艺术本身的价值。然而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又岂是大批量的复制粘贴所得来的,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就体现在其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还需一种平和的心态,不急功近利不以盈利为目的,这才是对艺术品认真负责的态度,这才能将艺术品的神韵至美体现出来,一件真正的艺术品是无法被机器生产所取代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传统的手工工艺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这样才能在时代的发展下得以保存,然而,越来越多的民间工艺在时代潮流下走向衰落灭亡,其速度之快,让人不得不感到惋惜,因此,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通过什么方式来对我国民间工艺文化进行保护和传承呢,本文在这里归纳出几大方面原因,以资借鉴。
2.1地方政府应大力进行扶持
民间艺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地方政府要予以民间艺术一种宽松的发展环境,并积极引导个中国民间工艺的传承,对一些民间工艺研究人员要给予足够的支持,通过各种名誉奖励来鼓励更多的热去主动的参与到对民间艺术的传承寻找中来,并通过打造民间工艺亮点产业,将民间工艺当作一个产业来进行培育,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民间工艺在文化产业中的发展[1]。
2.2加大民間工业的投入力度
我国应积极探索并建立长效稳定的保护机制,加大对民间工艺的投入力度,同时还要积极借鉴民间资本在其他产业领域的成功经验方式,降低民间资本的准入门槛,拓宽融资渠道,民间工艺所带来的效益应是多方面的,不应以经济利益为出发点,更应注重民间工艺所带来的文化价值以及社会效益,并通过科学发展理念,消除一些陈旧的思想观念,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民间工艺资源的快速发展。
2.3大力培养民间工艺人才
国家应大力的收集民间艺人的资料,并建立专门的民间艺人档案,并通过激励制度,对有重要贡献的民间以人予以多种形式的表彰和奖励,如定期举办民间工艺活动,对一些优秀的民间工艺传承人应进行重点的保护,并为其建立专门的工作室,使其手艺得以很好的传承发扬,并予以他们在住房或其他方面的补贴政策,提高民间艺人的社会地位[2]。
2.4坚持市场化发展道路
当下我国的民间工艺有着复苏的趋势,艺术品市场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从原来的成本销售逐渐转为高档文化精品的走向,因此,企业应树立长远的意识,加强对其技术资金以及人才方面的投入,在一些偏远的地方,一些民间工艺多用来作为馈赠,消费范围较狭隘,难以大面积进行流通,市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想使我国的民间工艺得以传承发展就必须让他们走进城市生活中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将民间工艺流推广到国际市场中去,如我国民间的剪纸工业,在一些发达国家中有着非常广阔是市场,这也是我国民间工艺得以广泛流传的重要方式之一[3]。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民间艺术正面临着面临文化产业发展中一项重大机遇,因此应发挥好我国民间艺术在发展中重要作用,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支撑和开拓创新时代精神引领的我国民间艺术,也注定会在文化产业复兴的春天里展现出蓬勃的生机。
参考文献
[1]金锐.试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发展[J].北京教育(高教),2011(10).
[2]孙澜.编著.群众文化概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
[3]唐家路.编著.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M].山西人民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杜星星(1985.7-)女,汉族,甘肃陇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国画、染织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