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语文教育“脚踏实地”
2018-12-22夏燕
夏燕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学生以及当代年轻人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教育逐渐变成了一种追逐,在这个过程中,小学语文教育也同样渐渐失去了生活化。教师应当将语文教学活动置于生活背景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利用电教多媒体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活化;人文主义
“百无一用是书生”“臭老九”等说法早已流传,有此说法,大部分原因还是教育没有与生活贴近,在曾经科技落后的年代,人力成为了主要的劳动力,与其送子读书,还不如为家庭增加一个劳动力。科举的发展有利于人才的选拔,然八股取士也束缚了学子的思想。可见,教育的发展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使之生活化是不变的主题。
今天,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逐渐在改变,最大的变化就在于学习的生活化。新课改要求学生是主体,学生的角色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寻求者、积极发现者,这无疑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也在也小学语文教学中呈现出来,已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传统文化看似离我们遥不可及,但千年先人们的智慧都在这其中,如何去把这表现出来就能为了每位小学语文教师的考题。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任何的学习都需要建立在学生的主动性之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更是要求如此,学生不仅要主动,更是要让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成为他毕生的学习,因此,这要求教师必须将兴趣的培养放置于语文教学活动的生活背景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的乐趣,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并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之中。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如何才能让这份兴趣运用于生活中呢?
一、以创意性课堂情牵学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情以物迁,辞紧情发”,清代学者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衰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语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学科,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背的单一模式,对学生来说很枯燥,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都是被动地学习,效果很不理想。情感教学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语文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教育。比如在导语部分创设情境或故事引入,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但理解力弱,创设必要的外部艺术环境氛围,学生可以在这样环境中耳濡目染,自然会对语文产生深厚兴趣,从而营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景的创设应贴近于生活,如此,学生能渐渐在学习和生活中建立关系,例如:学习生字词时可以将如今网络上流行的“网络热词”带入,以及“衣衣不舍”(服装广告)“食全食美”(某食品招牌)等有许多錯别字的招牌,让学生去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如此参与生活、感受生活,这样这些生活情景既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也能够给学生展示自身才能的机会。
二、以活动性课堂激发学生
魏书生说:“即使对毫无直接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我曾经多次组织背诵古诗词活动、故事大赛等,每个学生都自主地积极参与,动脑动口,激发智慧的潜力,在这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学会了很多新的字词成语。语文活动课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演讲赛、辩论赛、古诗文朗诵赛、讲成语故事赛、猜谜语比赛、表演品评、制作手抄报等等,适当的活动课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思维。语文活动课不但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在于调动了学生情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求知欲、好奇心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学生的个性化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发展,才会形成良好的人格,将所学运用于生活之中,让每个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得到发展和提高。
三、做到书本向生活的回归
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张爱玲的小说虽是自己冥思苦想而来,难道就没有基于生活原型吗?《西游记》何尝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红楼梦》不也是作者的梦吗?语文同样也是来源于生活的,但也高于生活,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多了许多中间环节,这便需要学生去参与、感受、体会、并实践。于是,实践成了语文学习的必经过程。事实上,学生一直处在生活中,只是由于意识不够,无法领悟,因此,需要老师去引导,但是老师无法带领学生真正地去过日子,只能借助于阅读训练。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思考模式,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实现更好的成长。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育应该生活化,“脚踏实地”,贴近生活,甚至尽量还原生活。而还原生活要求语文教学中教育者首先要做到情景教学、寓教于乐,善于调动学生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以情为基础才能谈及实践,探索实践的求知欲会引导学生进入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庞善凤.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9):33-35.
[2]高莲萍.对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30):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