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牧公共广播电视助力精准扶贫

2018-12-22樊晓峰张慧王韶丹

中国广播 2018年10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

樊晓峰 张慧 王韶丹

【摘 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既要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也要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本文从内蒙古农牧广播电视助力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与策略两个方面加以对比阐述,提出:农牧广播电视应根据农牧民受众的实际需求设置和定位节目,借助“媒体行动”,助力精准扶贫。

【关键词】农牧广播电视 精准扶贫 扶贫策略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内蒙古现有80万贫困人口,不论是产业就业转移扶贫还是兜底扶贫,都需要媒体的宣传支持。内蒙古农牧广播电视作为地方主流媒体,有责任为内蒙古的脱贫致富做好媒体宣传、媒体行动和平台搭建等工作,助力脱贫攻坚这项千秋伟业。

一、内蒙古农牧广播电视在精准扶贫宣传上存在的问题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下设农村牧区广播——绿野之声和电视农牧频道。前者于2007年开播,后者于2016年开播。在精准扶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有必要对农村广播电视的功能进行挖掘探析,帮助农牧民拓宽增收渠道,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节目设置:自办节目少,服务能力有限

内蒙古台的农村牧区广播——绿野之声,以“关注农牧业、服务农牧民”为宗旨,以2017年为例,该频率全天共有20档节目,其中自办节目9档,分别是《绿野大喇叭》《12316“三农”服务热线》《塞外田野》《话里话外》《绿野戏苑》《敕勒川大舞台》《越夜越动听》《有事儿您说》《边走边玩儿》,占到全天节目的近50%。其余的一半节目,3档成品节目(引进节目)为娱乐类节目,1档转播本台新闻广播的《早间新闻联播》,为纯新闻类节目,只有20分钟。

内蒙古台的农牧频道,以“为农牧民提供贴近性、实用性的服务”为主旨,致力于打造“农牧民自己的频道”。自办节目只有4档,分别是《小满广播站》《农博士》《牧博士》《文化大院》,内容涵盖了农牧信息、政策解读、科技致富、文艺等。

据专项调查显示:受调查者收听广播的主要目的依次是:了解本地社区新闻(23%),了解国际、国内新闻(21%),了解生活资讯(12%), 娱乐消遣放松心情(12%),消磨时间、陪伴解闷(8%),了解医疗保健信息(6%),了解交通路况信息(6%),了解娱乐、了解市场财经信息(5%),时尚资讯(5%),学习充电(2%);受调查者收看电视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国际国内新闻(25%),了解本地社区新闻(21%),娱乐消遣放松心情(13%),其他目的还有:了解生活资讯、消遣时间陪伴解闷、了解医疗保健信息、了解娱乐时尚资讯、了解市场财经信息、了解交通路况信息、学习充电等。广播电视全天节目内容虽然包括了新闻资讯、农牧信息、政策解读、科技致富、法律服务、文艺等,但针对性不强,服务能力有限,从节目类型和节目时长上远远不能满足农牧民的收听收看需求。

(二)节目内容:与受众需求存在错位,不能及时转化为实用的农牧民致富信息

内蒙古台农牧广播电视全天节目内容涉及新闻资讯、农牧信息、政策解读、科技致富、法律服务、文艺等,但极少能转化为农牧民致富的信息及有效服务。即使是科技致富节目,也因内容不对路,致使一些致富项目不能在内蒙古大地落地开花结果。

(三)播出时间:与农牧民作息时间不对应,不能形成有效传播

农牧民的生活作息时间依据生产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有着一套独特的规律,农忙季节起得早、睡得早,农闲季节起得晚、睡得晚,他们因生产的需要不断调节自己的作息时间,而我们的节目播出时间却是一成不变,这样很难形成节目的有效传播。

(四)频率/频道互动:互动性较弱,影响节目编排和农牧民收听收看积极性

内蒙古台农牧广播电视与受众的互动性较弱,广播电视不能第一时间满足受众的收视收听需求。由于媒体本质特点的不同,农牧广播线上互动强于农牧电视。广播节目通过设置互动环节,围绕某一主题,用短信、微信和电话直接与听众对话交流,让听众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形成信息互动、心理互动甚至情感互动,使节目的吸引力增强。而内蒙古台农牧频道则与受众的互动性不强,使电视节目不能积极主动调整节目编排,难以增强节目的吸引力。

二、内蒙古农牧广播电视助力精准扶贫策略

2018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志性的指标是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加大精准脱贫力度,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80万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李克强总理的报告,为2018年的精准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确要求。在精准扶贫中,农牧广播电视要进一步对焦,尤其是在扶志、扶智和协助做好农产品与乡村旅游宣传推广方面做好工作,发挥更大作用。

(一)提高农牧广播电视节目数量和质量,提供更加丰富的节目内容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农牧广播电视作为公共新闻信息传播平台,为大众提供的是新闻、信息、文化服务产品,是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角度看,农村牧区广播电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要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精神需求,簡单的说教、僵化的复制、粗放的堆砌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传播在平台,选择在受众,内蒙古台农牧广播电视要提高整体节目质量,推出精品力作,增加受访者提出的“民生类、娱乐类、综艺类、健康类、致富类”节目,满足受众多样化的收听收看需求。

(二)细化受众,传播具有可操作性的农牧民致富方法和经验

在脱贫攻坚这场战斗中,党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是关键,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内蒙古台农牧广播电视要抓住“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这三组概念,对受众进行细化,在传播上广开思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为加大广播电视节目的扶贫力度,需要充分征求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对节目的需求意见,提高农牧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与贫困地区、贫困户需求的契合度。调查显示,所有收听收看脱贫致富节目的受调查者中,收听收看脱贫致富信息类的人数最多,其次是精准扶贫故事及项目,最后是种养殖科普类。所以,农牧广播电视在办好种养技术、农村电商、乡村旅游开发等各类实用节目的同时,也面向贫困地区群众开办文化娱乐和科教类节目,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不断提高贫困群众科学修养及文化道德素质。

(三)调整节目播出时间,适应农牧民生活作息规律

在牧区,受调查者选择收听广播的时间集中在上午6:00~10:00和下午18:00~20:00,以上午6:00~8:00为最集中的收听时间。而在农村牧区,每天收听广播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其中以30分钟之内最多,随着时间的增加,受调查者的选择呈减少趋势。选择每天收听广播两小时以上的人很少。所以,广播致富节目要安排在上午6:00~8:00,且以30分钟为一个板块为宜。

在农村地区,受调查者上午收看电视的时间集中于上午6:00~8:00和8:00~10:00,中午收看电视的时间集中于12:00~14:00,下午收看电视的时间集中于18:00~20:00和20:00~22:00,而下午达到一天之中收看电视的最高峰。由调查数据可知,约一半的农民收看电视的频次为每天收看一次或一次以上。因此,电视致富节目要安排在上午6:00~8:00和8:00~10:00、中午12:00~14:00、下午18:00~20:00和晚上20:00~22:00为佳。

(四)增加新媒体播出终端,满足农牧民个性化收听收看需求

调查发现,农牧民获取信息的方式依次为手机、电视、广播、电脑和报纸。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报纸作为信息获取主要途径的农牧民明显少于其他四种传播方式。所以,要下功夫做好融媒体产品,把广播和电视的核心资源即内容进行深加工,上传到新媒体,增强传播效果。

(五)强化“媒体行动”,增加农牧民收入

近年来,内蒙古台农牧广播电视开展的广电+电商等“媒体行动”,扩大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让农牧民的劳动果实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目前,乡村旅游正在兴起,农牧广播电视是乡村旅游推介的最好平台,要大力宣传推广贫困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例如,兴安盟旅游资源丰富,尤其是红色文化,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把点连成线,各点要突出不同的特点。可以利用廣播电视扩大影响力,组织更多的游客走进农牧区观光,促进农牧区向休闲旅游地转化、农牧民向服务人员转化,促进农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既增加农牧民收入,又促进乡村牧区振兴。

三、结语

内蒙古台农牧广播电视作为公共服务媒体,在内蒙古农牧民脱贫奔小康的路上大有作为,但仍然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根据农牧民受众的实际需求设置节目和定位节目,以发挥广播电视媒体在经济、政治和社会服务的功能,讲好内蒙古故事,在服务农牧民的同时,助推精准扶贫。

(作者单位: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林玉明)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
精确理解“精准扶贫”
浅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精准扶贫问题
贵阳实施精准扶贫之农村电商研究
刍议智慧金融下的精准扶贫
普惠金融视角下大学生返乡创业与精准扶贫现状分析
论高校“智库”扶贫工程的实施及推广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