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检查方法应用于视网膜裂孔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效果研究

2018-12-22马雪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5期
关键词:早期诊断应用效果

马雪莲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检查方法在视网膜裂孔早期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5例(100眼)视网膜裂孔患者, 均施以间接检眼镜检查、裂隙灯下90D前置镜检查和三面镜检查, 同时对周边视网膜裂孔无周围视网膜脱离症状或者是伴局部浅脱离的患者, 予以532氩激光环绕裂孔光凝治疗, 对裂孔周围伴视网膜脱离症状的患者施以手术治疗。比较不同方法检查的效果。结果 85例(100眼)患者中, 间接检眼镜检查提示视网膜裂孔20眼(20.0%), 三面镜检查提示视网膜裂孔22眼(22.0%), 90D前置镜检查提示视网膜裂孔18眼(18.0%)。三种方法的检查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标准检查结果:有2眼为圆形裂孔, 有17眼为马蹄形裂孔, 有3眼为存在顶盖的裂孔。全标准检查的22眼中, 视网膜裂孔周围无视网膜脱离17眼, 予以1次光凝治疗;视网膜裂孔周围存在视网膜浅脱离4眼, 予以2次光凝治疗;视网膜裂孔周围存在大范围视网膜脱离1眼, 予以巩膜外冷凝治疗。经随访发现, 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均较好, 脱离视网膜复位, 且裂孔封闭, 无新视网膜脱离情况发生。结论 加强对视网膜裂孔患者进行早期诊断的力度, 并根据诊断结果予以患者及时有效的激光光凝治疗, 可有效避免视网膜脱离不良事件的发生。三面镜检查依旧是临床医师检查患者视网膜裂孔的重要方法, 建议采纳。

【关键词】 早期诊断;视网膜裂孔;三面镜;应用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35.044

现阶段,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在我国临床上比较常见, 患病群体以老年人亦或者是高度近视者为主, 本病主要由玻璃体牵引、外伤以及视网膜萎缩变性等引发, 能够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损伤[1]。相关资料中提及,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属于临床上具有高发病率的一种致盲性眼病, 前驱症状为飞蚊亦或者是闪光感, 通常不被患者所重视, 使得患者錯失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从而导致视网膜脱离, 给患者造成了更大的伤害。目前, 临床医师对于视网膜裂孔的诊断和治疗可采取多种方法, 比如:间接检眼镜检查、裂隙灯下90D前置镜检查和三面镜检查等, 但不同的检查方式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对此, 临床还应针对视网膜裂孔的病理特点, 为患者选择一种最佳的检查方式, 然后再根据检查结果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治疗, 以尽可能的提高其临床疗效, 促进病情恢复, 改善预后。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85例(100眼)视网膜裂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在视网膜裂孔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11月本院收治的85例(100眼)视网膜裂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男45例, 女40例;年龄23~78岁, 平均年龄(57.82±7.73)岁;病程1~30 d, 平均病程(10.2±7.6)d。所有患者均经眼科A/B超等检查明确诊断, 有不同程度的飞蚊亦或者是闪光感, 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临床资料完整, 依从性良好, 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眼压、眼底、视力、眼部A/B以及裂隙灯下眼前节等检查。利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对患者进行充分散瞳, 然后再依次对患者施以双目间接检眼镜检查、裂隙灯下90D前置镜检查和三面镜检查。

利用532氩激光对视网膜裂孔施以光凝治疗。若患者的视网膜裂孔无视网膜脱离的情况, 予以裂孔周围光凝3排治疗, 需要避开视网膜血管, 设计激光能量为150~200 mW、持续时间为0.2 s、光斑直径为200 nm、光斑反应强度为2级。若视网膜裂孔有局限视网膜浅脱离情况, 需予以脱离视网膜外围光凝2排治疗, 嘱咐卧床休息3~5 d, 然后再对患者施以再次光凝治疗, 以对裂孔周围视网膜进行有效的封闭。若视网膜裂孔存在大范围视网膜脱离情况, 需予以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消毒空气填充或者硅油填充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为期6个月的随访, 以充分了解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 并嘱咐患者按时回院复诊, 其复诊的内容主要有视网膜裂孔封闭的情况、视力、眼底以及眼压等。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方法检查的效果。主要包括: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裂孔周围视网膜脱离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85例患者视网膜裂孔情况 85例(100眼)患者中, 间接检眼镜检查提示视网膜裂孔20眼(20.0%), 三面镜检查提示视网膜裂孔22眼(22.0%), 90D前置镜检查提示视网膜裂孔18眼(18.0%)。三种方法的检查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标准检查结果:有2眼为圆形裂孔, 有17眼为马蹄形裂孔, 有3眼为存在顶盖的裂孔。见表1。

2. 2 22眼视网膜裂孔周围视网膜脱离情况 全标准检查的22眼中, 视网膜裂孔周围无视网膜脱离17眼, 予以1次光凝治疗;视网膜裂孔周围存在视网膜浅脱离4眼, 予以2次光凝治疗;视网膜裂孔周围存在大范围视网膜脱离1眼, 予以巩膜外冷凝治疗。经随访发现, 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均较好, 脱离视网膜复位, 且裂孔封闭, 无新视网膜脱离情况发生。

3 讨论

机械拉力乃视网膜裂孔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 脱离后玻璃体能够随眼球的转动对视网膜进行断续亦或者是持续性的牵拉, 使得视网膜出现撕脱的情况, 并由此形成了带瓣的视网膜干孔亦或者是裂孔和游离的盖[2]。在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危险因素中, 视网膜裂孔比较常见, 能够引发不可逆的眼盲, 故及时对裂孔进行封闭对于减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风险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3]。

玻璃体后脱落主要由胶原支架坍陷以及玻璃体液化等所引发, 可造成剥离体后皮质以及视网膜内界膜分离的情况。有报道称, 玻璃体后脱落的发生和近视、年龄增长、眼内手术以及眼内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 患者在发病后可表现出眼前突发飞蚊亦或者是黑点增多的症状, 部分伴闪光眼, 有少数患者还存在眼前黑圈飘动的情况, 而玻璃体积血以及视网膜裂孔等则是玻璃体后脱落的几种常见并发症, 能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较大影响[4]。相关资料中提及[5], 视网膜裂孔乃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一个高危因素, 通过及时对患者施以激光治疗, 以对视网膜裂孔进行有效的封闭, 能夠显著降低其发生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目前, 90D裂隙灯前置镜、三面镜和间接检眼镜检查都是视网膜裂孔的几种常见检查手段, 其中, 间接检眼镜和90D裂隙灯前置镜形成的底像为倒像, 立体感好, 且具有视野大以及照明度高等优点, 但放大的倍数比较小, 不容易对细小的病变进行发现[6]。三面镜的方法倍数比较大, 能够对视网膜的情况进行仔细观察, 并能对视网膜裂孔的位置进行准确判断, 从而有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 降低漏诊率[7]。本研究结果显示, 三种方法的检查结果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标准检查的22眼中, 视网膜裂孔周围无视网膜脱离17眼, 予以1次光凝治疗;视网膜裂孔周围存在视网膜浅脱离4眼, 予以2次光凝治疗;视网膜裂孔周围存在大范围视网膜脱离1眼, 予以巩膜外冷凝治疗。经随访发现, 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均较好, 脱离视网膜复位, 且裂孔封闭, 无新视网膜脱离情况发生。提示临床医师在对出现玻璃体脱离症状的患者进行诊治时, 特别是对于高度近视者, 需予以其足够的重视, 要充分散瞳, 并予以眼底检查。目前, 三面镜在眼科疾病的诊治中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 具有经济性高、操作简便以及不易漏诊等特点, 故临床医师可将之作为视网膜裂孔的一种重要诊断方法, 并且患者一经发现存在视网膜裂孔时, 要及时接受激光治疗, 方可有效降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风险, 促进病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 早期诊断视网膜裂孔对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并且, 还应及时对患者施以激光光凝治疗, 可有效降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而三面镜则是视网膜裂孔的一个重要查找工具, 可在临床上进行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陈风月. 不同检查方法对视网膜裂孔早期诊断与治疗的价值.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7, 49(7):829-831.

[2] 周秀莉, 胡毅倩, 董洋, 等. 眼B超诊断早期视网膜裂孔.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0, 28(12):1336-1338.

[3] 毕晓达, 樊旭, 司艳芳, 等. 首发症状为玻璃体混浊的视网膜裂孔的临床观察. 国际眼科杂志, 2017, 17(1):154-156.

[4] 余建洪, 赵刚平, 朱敏, 等. 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及冷凝技术的应用. 广东医学, 2012, 33(18):2776-2778.

[5] 贾永平, 姚小琪, 仝展. 眼B超诊断早期视网膜裂孔的临床价值探讨.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11):110.

[6] 于海生, 陈晓隆, 翟刚. 视网膜裂孔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国际眼科杂志, 2010, 10(5):994-995.

[7] 热孜万·买买提明, 海妹德. 视网膜裂孔经眼B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5):138-139.

[收稿日期:2018-06-25]

猜你喜欢

早期诊断应用效果
B超诊断早期宫外孕患者30例的临床分析
CRP和PCT在医院获得性肺炎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轻度认知障碍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期诊断的生化指标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