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刀联合神经根阻滞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

2018-12-22曾顺军谢健周彭敏坚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5期
关键词:针刀外周血炎性

曾顺军 谢健周 彭敏坚

【摘要】 目的 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针刀联合神经根阻滞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 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选取60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采用针刀联合选择性神经根阻滞术治疗, 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L-1)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结果 6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外周血细胞因子IL-1、IL-6水平分别为(9.23±1.02)、(71.36±15.73)pg/ml, 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2.31±3.24)、(124.22±27.32)p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刀联合神经根阻滞术治疗LDH患者的效果显著, 有利于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改善,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根阻滞术;针刀;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35.037

LDH是一种临床常见病, 发病率逐年上升且趋向年轻化, 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1]。临床表现为腰痛伴或不伴下肢放射痛、麻木, 严重可出现行走无力甚至瘫痪, 具有病程迁延难愈等特点[2]。此病对患者的活动与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 故在短期内如何选择合适且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重点、难点[3]。临床上对于LDH的治疗主要分为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等[4]。依据以往经验, 以针刀、神经根阻滞术为代表的介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 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本院康复科收治的

60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探讨针刀联合神经根阻滞术对LDH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選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本院康复科收治的60例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40例, 女20例。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及《中医常见病证诊疗常规》[6]关于LDH的诊断标准;病程在1年之内;年龄25~65岁;患者知情, 依从性好, 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肾炎、尿路结石、妇科炎症、子宫病变等引起腰痛的内科及妇科疾病;合并心、脑等重要脏器病变;神经官能症及精神病患者;合并腰椎滑脱者;腰椎肿瘤、结核患者。

1. 2 方法

1. 2. 1 治疗方法 DSA引导针刀联合神经根阻滞:患者俯卧位, 常规消毒和牵引。穿刺点由医生预测并用金属针标记。于DSA引导下进行穿刺, 根据常规腰神经根阻滞的穿刺方法, 确定目标神经根并将药物注入靶神经根。治疗药物为复方倍他米松1 ml+2%利多卡因0.5 ml+0.9%氯化钠注射液0.5 ml。随后应用小针刀在有明显压痛和条索状的病变部位, 如臀中肌、犁状肌、臀上皮神经处给予松解, 严格按照汉章针刀四步进针法。术后出针, 压迫止血, 用创口贴覆盖针孔。

1. 2. 2 检测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的外周血细胞因子IL-1、IL-6水平。采集空腹时静脉血5 ml于5% EDTA抗凝管中, 采血后2000 r/min, 离心5 min, 分离血浆, 于-20℃冰箱保存待测。IL-1、IL-6细胞因子检测试剂盒采购自Genzyme公司, 采用Multiskan Ascent全自动酶标仪, 采用ELISA法, 严格按时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血细胞因子IL-1、IL-6水平。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6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的外周血细胞因子IL-1、IL-6水平分别为(9.23±1.02)、(71.36±15.73)pg/ml, 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2.31±3.24)、(124.22±27.32)p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LDH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 表现为腰腿放射性疼痛, 下肢麻木和功能异常[6]。过往认为, LDH致痛的原因主要受机械因素如髓核受压, 而近些年的研究表明, 神经根症状与其压迫程度关联紧密, 亦与髓核炎症反应有关联[7]。研究发现, 其疼痛还与多种化学性炎性递质、细胞因子、免疫性炎性递质、神经源性炎性递质有关, 以IL-1、IL-6为主的指标上升, 导致强致炎物质前列腺素E2的增高, 进而浸润神经根, 会对神经根产生刺激作用, 不仅会加重疼痛, 而且会对神经根造成损害[8, 9]。

本研究中采用神经根阻滞术将药物直接注入病变部位, 联合使用低浓度的局麻药和糖皮质激素可在一定程度降低炎症及免疫介质的释放, 同时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 可迅速缓解疼痛, 改善局部炎症和水肿, 促进血液循环[10]。同时此法亦可减少对感受器的刺激, 减轻神经根充血、水肿, 缓解突出物对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 而小针刀则是通过对粘连的病变组织行松解、剥离, 使紧张、粘连、挛缩的靭带松解, 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加速炎性物质代谢, 以有限创伤来拨正失去动力平衡的腰臀部组织, 从而破坏病理应力状态, 筋膜、韧带和纤维蹄组织具有异常张力, 可促进关节松动后关节软骨的自我修复功能。

LDH的治疗方法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年龄、病程、病理阶段和临床表现等, 手术是直接解除压迫神经的髓核, 而非手术疗法则是通过各种方法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从而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局部肌肉痉挛, 促进髓核的再吸收或减少。大多数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减轻或改善临床症状[11]。多项研究表明, 两种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类似。近年来关于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或缩小的研究日益增多, 为非手术治疗LDH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与临床基础[12]。传统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大, 并发症发生率高, 不利于患者的预后和恢复, 而以针刀、神经根阻滞术为代表的微创介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治疗费用低、安全性高等优点, 越来越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成为现代疼痛医学的发展方向,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学的不断深入研究, 微创介入技术越来越深受患者青睐。

参考文献

[1] 徐奎, 覃正仕, 赵权. 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治疗研究进展.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5(1):109-112.

[2] 周谋望, 岳寿伟, 何成奇, 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 32(2):129-135.

[3] 王艳梅, 马志国, 罗孟辉, 等. 不同牵引方法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颈腰痛杂志, 2016, 37(4):154-155.

[4] 莫伟, 许金海, 叶洁, 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急症, 2016, 25(3):474-476.

[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86.

[6] 韩新峰, 田无生, 何英, 等. 中医常见病诊疗常规. 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1998:14-16.

[7] 孙凤龙, 章耀华, 李强, 等.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 44(2):75-78.

[8] 郭刚, 王文辉. 腰椎间盘组织髓核内TNF-α、PGE2、PLA2表达与神经根性疼痛的相关性.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6, 12(6):402-405.

[9] 何智菲. 针刀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10] 申琰琰, 薛纪秀, 兰飞. 局麻药佐剂在区域阻滞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北京医学, 2017, 39(6):622-624.

[11] 王刚, 吴蔚, 张琼, 等. SDS9900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研究. 河北医药, 2017, 39(4):581-583.

[12] 冉博, 张永刚. 腰椎间盘突出后重吸收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6, 13(5):706-708.

[收稿日期:2018-06-14]

猜你喜欢

针刀外周血炎性
头孢他啶钠联合阿奇霉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超微针刀治疗上斜方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肩关节针刀闭合松解麻醉推拿术治疗肩周炎的疗效
针刀镇痛的原理和针刀治疗的安全性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什么是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急性重症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观察
CLCA4基因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与其临床意义
滴鼻净高血压患者应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