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效果对比分析
2018-12-22汪洋
汪洋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LS)与传统开腹手术(OS)在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120例结直肠癌患者, 按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采用LS治疗, 对照组采用传统OS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152.2±8.42)min长于对照组的(121.7±14.2)min, 术中出血量(162.4±18.35)ml少于对照组的(292.12±25.32)ml,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分别为(7.65±1.27)、(2.25±0.53)、(2.51±0.23)d, 均短于對照组的(12.65±1.23)、(3.55±0.63)、(3.42±0.53)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低于对照组的3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传统OS, LS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 并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远期疗效显著。
【关键词】 腹腔镜;传统开腹;结直肠癌;治疗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35.015
结直肠癌是外科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手术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主要方式。既往的治疗方式多采取OS治疗, 其主要弊端为手术创口大且并发症发生率高, 临床效果并不满意。20世纪90年代之后, LS在结直肠癌的治疗中逐渐得到应用[1-3]。LS手术痛苦小, 术后恢复快, 越来越受到临床工作者及患者的青睐, 但其手术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一直是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对本院12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合相关文献探讨LS在本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结直肠癌患者, 按入院单双号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中男36例, 女24例;年龄36~78岁, 平均年龄(42.5±12.7)岁;包括直肠癌34例, 乙状结肠癌14例, 横结肠癌6例, 降结肠癌6例。对照组中男32例, 女28例;年龄32~76岁, 平均年龄(44.3±10.6)岁;其中直肠癌30例, 乙状结肠癌12例, 横结肠癌8例, 降结肠癌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2 手术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清洁灌肠、口服泻剂以及肠道灭菌等, 做好术前准备, 气管插管后全身麻醉进行手术。①对照组采用传统OS治疗:患者仰卧位常规开腹, 切除肿瘤部位并吻合肠管, 同时对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 冲洗腹腔后逐层关腹, 留置引流管。②观察组采用LS治疗:使用四孔法实施腹腔镜手术, 常规建立二氧化碳人工气腹, 控制腹压12~15 mm Hg(1 mm Hg=0.133 kPa)。对于女性患者需要采用子宫悬吊以充分暴露操作孔视野。腹腔镜下对腹腔内情况进行探查, 观察肿瘤位置及周围脏器转移情况, 超声刀游离病变段肠系膜血管, 沿肠管内外侧分别游离结直肠, 然后切除肿瘤, 并清扫周围淋巴结。对腹腔进行冲洗, 检查无持续性出血后置入引流管并关闭腹腔。
1. 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开始进食时间, 同时观察对比两组术后切口感染、肠梗阻、切口出血、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开始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1例(1.67%), 肠梗阻2例(3.33%), 切口出血2例(3.33%), 肺部感染1例(1.67%), 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4例(6.67%), 肠梗阻3例(5.00%), 切口出血5例(8.33%), 肺部感染6例(10.00%), 并发症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3. 1 概述 结直肠癌也可称为大肠癌, 属消化道恶性肿瘤, 好发于中老年患者, LS和OS是目前临床上运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方法[4]。根据临床统计, 传统的开腹手术应用更广泛, 治疗效果较显著, 这与其运用时间更长、术者经验更为丰富有关, 且术野更大易于观察病变的整体情况。OS的弊端为切口大, 术中出血量大, 对腹壁及腹腔周围组织的创伤面较大, 患者术后恢复慢, 各项并发症的发生几率高。LS是一种更优良的治疗方法, 其遵循开腹手术的肿瘤根治原则, 保证肿瘤及周围组织的完整切除, 并在血管根部阻断血管。与OS相比, LS的优点在于更低的死亡率, 更少的疼痛, 更快的恢复, 住院时间短以及减少免疫抑制[3]。远期随访具有与传统手术相同的局部复发率和5年生存率, 而随着技术的不断熟练中转开腹率也较低, 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3. 2 LS术式及其优势 LS术式:①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在腹腔镜下通过吻合器和直接缝合切除病变段肠管, 并做肠肠吻合, 该项操作耗时长, 对操作技术要求高, 操作者必须有丰富的手术经验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②腹腔镜辅助结直肠手术:在手术操过程中通过更小切口将手探入腹腔辅助手术。LS是安全可靠的, 但有观点认为其手术过程中, 由于器械和肿瘤的多次接触及肿瘤通过小切口而增加了肿瘤种植转移的可能, 因此术者必须熟练掌握LS的手术规范, 在手术过程中妥善固定套管, 尽量减少进出切口, 避免器械挤压肿瘤, 同时严格按照LS的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术前评估, 才能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LS适应证与传统OS类似, 随着其技术的不断发展, 手术适应症也已得到更大的扩展, 当手术中发现肿瘤>6 cm或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患者身材过于肥胖导致难以显示整个术野、术中出血难以控制、已发生或怀疑周围脏器损伤难以镜下处理等时, 应果断转为OS[5]。LS禁忌证[6-8]:①肿瘤直径>6 cm和(或)与周围组织广泛黏连。肿瘤周围出现较为严重的水肿及粘连。患者身材过于肥胖、并发急性肠梗阻、肠穿孔等急症为相对手术禁忌证;②患者全身情况不佳, 不能耐受手术;虽然经过术前纠正治疗, 但仍未获得改善者;存在呼吸、循环及其他严重疾患者为手术禁忌证。虽然也存在手术禁忌证, 但LS的优势仍是显而易见的。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开始进食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获得了满意的临床预期。观察组中4例患者采用中转开腹手术, 术后恢复良好。其中, 1例
因肿瘤过大, 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腹腔镜手术清扫困难而开腹;2例因合并患者过胖, 手术视野受限而开腹;1例女性患者因邻近卵巢, 受侵犯, 镜下处理困难而中转开腹。因此术前应对患者病情及自身情况进行有效评估, 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综上所述, LS可安全地根治结直肠癌, 远期观察可达到OS同样的治疗效果, LS开口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可以常规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治疗,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炜, 刘斌, 杨志明. 经内镜注墨定位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中国全科医学, 2009, 12(3):3-5.
[2] 张成余. 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对比. 山东医药, 2015, 51(43):92-93.
[3] Morino M, Parini U, Giraudo G, et al. Laparoscopic 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 a consecutive series of 100 patients. Annals of Surgery, 2003, 237(3):335-342.
[4] 曹其彬, 胡三元. 腹腔镜和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疗效的初步比较. 中华外科杂志, 2007, 45(7):462-463.
[5]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腹腔镜与内镜外科学组.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操作指南(2008版).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09, 12(3):310-312.
[6] 乔正博, 洪书剑, 彭辉, 等.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的Meta分析. 中华全科医学, 2016, 14(7):1090-1094.
[7] 何毅, 张鸿, 何东生. 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科技通报, 2017, 33(3):81-84.
[8] 罗良弢, 谭海洋, 严想元.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6, 10(2):129-132.
[收稿日期:2018-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