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绿色物流包装产业发展的对策与趋势

2018-12-22朱思翰

物流技术与应用 2018年12期
关键词:物流绿色发展

文/朱思翰

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产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略的一部份,而循环经济政策的推广更是让绿色物流和绿色包装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然而,作为世界第二包装大国,我国却一直采用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但不利于资源利用,还会拉大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绿色包装研究迫在眉睫。

一、绿色物流包装概述

1.绿色物流包装定义

关于绿色包装,我国国家标准《绿色包装通则》曾给出定义:“为了环境保护与生命安全,合理利用资源,具备安全性、经济性、适用性和废弃物可处理与再利用性的包装。”

但由于绿色包装是20世纪末为了从环境保护的角度上对绿色物流体系进行改进而提出的概念,目前还没有完全成熟的定义。蒋亮等在《绿色物流与绿色包装》中给出过定义:“绿色包装就是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 它要求商品包装无害于生态平衡, 无害于人类健康。”郭彦峰也在《对绿色包装的几点思考》中给出定义:“绿色包装,也可称之为环境之友包装或生态包装,指对生态环境不造成污染,对人类健康不造成危害,能循环和再生利用,可促进持续发展的包装。”冯亚等在《我国绿色包装的发展现状》中同样也给出定义:“绿色包装又被称为无公害包装或是环境之友式包装,指的是商品在包装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着重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使用的包装。”

2.研究绿色物流包装意义

(1)贸易方面

我国出口贸易发展首先需要攻克绿色贸易壁垒,这就要求必须先发展绿色包装。据统计, 仅在 2000 年, 遭受绿色壁垒限制的出口贸易金额超过 450 亿美元,严重影响了出口企业的经济效益。特别是美国对中国的木质包装和木质铺垫材料所提出的环境要求, 致使 1/3 以上对美出口受到影响。 英国、欧盟等也相继对中国实施检验标准, 仅此一项措施至少使中国出口贸易额减少 70 多亿美元。同时,在国际贸易领域,世界贸易组织将环保问题作为宗旨之一,所以,发展绿色包装也契合发展国际贸易,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2)政策方面

伴随着“共享经济”国家战略的推动,相关部门积极响应,纷纷发布相关文件。如,国家邮政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协同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要实现的三大目标,即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指导意见》的颁布,直接将绿色包装的建设提上议事日程,使对绿色包装的研究变得格外迫切。

(3)环保方面

统计数据显示,包装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仅次于水质污染、海洋湖泊污染和空气污染。张令群在《物流包装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中就重点分析了过度包装的危害,并着重指出这已构成我国商品包装业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而绿色包装的社会化推广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并且,研究和社会化推广绿色包装不仅能够大大减少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还能用绿色包装来推动绿色物流的发展,用绿色物流的发展来刺激绿色经济的发展。

(4)地位方面

随着经济发展和电商兴起,绿色物流在循环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包装在整个物流活动中又具有特殊地位,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包装处于生产过程的后期和物流过程的前期,既是生产的终点,又是物流过程的始点。这就使得绿色包装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核心环节。同时,这也将改变大家对包装作用的认识, 赋予了包装创造价值的能动性与积极的意义。

近年来,苏宁物流不断发力绿色物流,图为苏宁针对绿色物流包装推出的绿色零胶纸箱

(5)经济利益方面

Katrin Molin探索性地从包装管理、物流管理和环境管理三个层面收集数据,得出结论:采用各种绿色包装方案的企业,往往更容易获得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

二、绿色物流包装发展历程

1.法律法规方面

国际上,德国率先从事绿色包装方面的研究和变革。1991年,德国颁布了《包装废弃物处理》法令,并采取措施推动工业界将盛装饮料用的“PVC”瓶改为“PET”瓶, 还要求将 80%的“PET”瓶回收利用。1995年,德国再次颁布法令,规定包装回收法定定额为80%, 并要求这个总量的 80%~90%必须再循环处理,同时规定运输包装要100%回收, 销售包装按“谁生产谁回收”、“谁销售谁回收”的原则, 由生产者、销售者负责回收再利用。1996年,德国政府根据污染者负担原则, 颁布实施了循环经济法。此外, 德国对使用难降解塑料包装者征收环保税,通过征收生态税来控制企业的能源消耗量,保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政府还通过财政补贴来激励绿色经营的生产者。

除了德国,其他发达国家也在本国相应推进绿色物流包装的发展。例如:荷兰政府与包装物生产商签署协议,规定企业不低于 65%的包装材料可以重复利用;美国执行废弃物处理费与重复利用等措施,大力研发无公害易降解的包装材料,使得美国的绿色包装发展达到80%以上。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绿色包装起步较晚。1996年,我国首次颁布了相关法令《包装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2014年,国务院印发《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 2016年,国家邮政总局出台《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和发布《2016 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等。

2.标准方面

20世纪60年代,美国设计理论家威克多•巴巴纳克率先提出绿色设计思想;到80年代末,在美国掀起的“绿色消费”浪潮产生了3R+1D标准,即:减量化(Reduce)、重复化(Reuse)、使用循环化(Recycle)、可降解化(Degradable)。到90年代,绿色设计成为现代设计技术研究的关键议题,资源利用再生化(Re-cover)成为又一个环境保护的重要标准,也就是目前世界公认的绿色包装标准,即4R标准。

三、绿色物流包装发展现状

2011年我国包装工业总产值已达1.3万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包装大国。然而,包装大国的“光环”掩饰不了中国包装产业柔弱的状况。目前,我国超过30万家包装企业,90%为中小型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多,集群合力比较差,高端技术装备主要依赖进口,行业整体研发和创新能力比较差,绿色包装进程缓慢等行业特点,牵制着我国打造包装强国的步伐。同时,我国一直采取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效益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进一步影响了包装工业绿色化发展。

同时,随着近年来电商行业的飞速发展,快递业务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但随之也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包装废弃物污染问题。流通包装中使用率最高的纸盒原料为木材,据悉,我国每年消耗的包装物相当于砍伐了1547公顷的森林,每年在过度包装上就要消耗169.85亿米胶带和82.68亿个塑料袋……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

近年来,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并推动发展绿色物流包装,例如在快递领域,2016年国家邮政局出台《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工作实施方案》和《2016 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旨在促进快递行业实施绿色包装。

同时,国内电商巨头也纷纷加入绿色物流包装研发,以苏宁为例,其推出的共享快递盒平均可循环利用60次以上,其单次使用价格比纸箱低30%以上。这不仅给企业降低了成本,还极大地减少了环境污染。

而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绿色包装发展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并形成了规模化和产业化的回收废弃物程序。例如:美国每年产生的城市垃圾约 1.5 亿吨, 其中 1/3是包装废弃物,但美国包装物回收率在90%以上,每年回收废弃物的收益就达到40亿美元。

四、绿色物流包装发展中存在的难题

1.企业采用绿色包装的动力不足

目前,企业层面存在较为严重的采用绿色包装动力不足的问题。由于消费群体的绿色消费意识不高、绿色包装技术开发难度较大、开发成本偏高、获利存在不确定性等诸多因素,在没有明确的国家政策保障的前提下,企业开发和使用绿色包装的自主性不高。

2.绿色物流包装行业约束力不强

目前国内物流包装领域大多执行的是非强制性标准,正是由于行业的整体约束力不足和缺乏政策着力点,使得标准的执行力度较小。

3.社会可循环型绿色包装的回收体系及相关基础设施尚未建立

据调查,63.6%的消费者认为没有进行包装回收的重要原因是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同时,韩育霖在《快递包装材料回收法律制度研究》中指出,“在处理回收可再生资源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完善的配套设施,对于回收行业的投资也是一种变相的浪费。”

4.技术较为落后且前期资金投入不足

我国整体绿色包装技术比较落后,且严重缺乏绿色包装专业人员,虽然目前以苏宁物流和京东物流为首的一些物流企业已经研发出低成本且环保包装的产品或技术,但目前国内市场上大多数企业都还不具备这样的科研水平和足够的前期技术投入资金,或研发出的环保包装物并不具有低成本优势,反而还会加重企业成本。

5.绿色物流包装相关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我国目前针对绿色包装及包装材料回收的法律制度尚不完善,具体表现为法律体系不健全、法律框架不明、责任主体不明确、权利义务责任体系不统一、监管力度较弱、标准化制度建设滞后等问题。

6.消费者绿色消费观念欠缺

目前,我国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还比较欠缺,侯清麟等在《自我超越:建设包装强国之路》中分析这一现象存在的原因,一方面因为经济原因选择价格相对较低的非绿色包装商品,另一方面又因为“面子”原因选择价格昂贵的过度包装商品。正是基于这两种心理,我国消费者对于真正的绿色包装仍不乐于接受。

五、促进绿色物流包装发展的措施

笔者阅读相关文献后,发现针对我国绿色物流包装目前存在的问题,可以分别从法律、贸易、政策、社会、企业及消费者这六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推动绿色物流包装的发展。

1.法律层面

完善我国绿色包装相关方面的法律,具体可细分为:明确绿色包装产业体系的立法标准、明确包装材料回收各环节的主体、明晰环境法律责任体系,建立公益诉讼多元主体资格、包装材料回收的技术转化相关专利权等多个方面。

2.贸易层面

实施符合国际标准的绿色认证制度。一方面进行绿色认证,推行ISO14000标准;另一方面采用绿色标志。对产品实行绿色标志,不仅可以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引导消费者挑选对环境危害较小的产品,也有利于促进工厂生产相对环保的产品,并按环境要求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管理。

3.政策层面

一方面,由于全面推广绿色包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所以国家可以利用彩票市场,通过每年发行一定额度的“绿化彩票”,筹集“绿化”资金。

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例如,从资金、政策上对环保程度高的绿色包装企业予以奖励和扶持:在项目的审批、市场的准入、税收以及信贷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通过减免绿色包装产品税收、设立专项基金、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支持绿色包装企业的发展等,促进我国绿色包装发展产业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营转变。

除了以上两个方面,政府还可以积极制定有效的行业约束制度。例如,通过环境保护法以及排污收费制度来规范政府与企业及企业与企业间的博弈关系等。

4.社会层面

一方面,社会各层尤其是行业中的领导企业,要积极推动建立公共联动系统,推广使用类似于苏宁的共享快递盒,建立快递专用箱公共系统,联动绿色物流包装链上的各大主体,进一步减少行业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要大力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推进我国绿色包装产业发展。

5.企业层面

首先,行业领导企业要积极研发替代包装材料。郭彦峰在《对绿色包装的几点思考》中,具体将其细分为3类:(1)可回收处理再造材料,例如:纸张、纸板、纸浆模塑制品、金属、玻璃、线型高分子材料、纤维、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2)可自然风化回归自然的材料,例如:纸制品材料、可降解材料、可食性材料等;(3)可焚烧回收能量不污染大气的材料:复合材料、部分线型高分子材料、体型高分子材料等。

其次,企业可以尝试产品成组化包装。所谓成组化包装,是指将零散商品或零部件箱、包、盒等成组化以提高物流运作管理的效率,并称这些组成为MCS ( Maser Carton) ,当MCS成组为更大的单元时,就称作集装化或成组化。而所有类型的集装化都有一个基本目的,就是提高物流效率,并且还能节省包装材料, 从而达到绿色包装的目的。

最后,最重要的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贯彻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在包装的设计、生产、废弃物的处理等环节要进行全面的绿色评价,充分考虑包装产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不对环境造成破坏为原则。

6.消费者层面

利用多种媒介,通过各种寓教于乐的形式对公众进行教育引导,唤醒全体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欲望,激活其绿色消费心理。俞大丽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绿色包装发展之路探析》中详细分析了过度包装的原因,她认为制造商和销售商固然需要承担责任,但更大的责任应该由消费者承担,因为过度包装很大程度上是消费者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导致的。因此,对广大消费者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其逐步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消费观念。

六、绿色物流包装的发展趋势

通过阅读绿色物流包装相关文献,笔者认为,目前我国绿色物流包装发展有三大趋势:环境因素成为消费者选择物流产品时的主要因素,绿色物流包装将趋于标准化和一体化,绿色包装产业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Joonas Rokka认为,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环境因素在消费者选择产品时将占据重要影响地位。他通过分析绿色包装与其他相关产品属性的相对重要性来研究消费者环境选择,发现有近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将是否为环保标签包装作为他们选择的最重要标准,而这一实验数据恰恰证实了他的想法。而刘嘉欣在《绿色包装在快递行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中则指出,包装必将逐步走向标准化和统一化。戴宏民等在《绿色包装发展的新趋势》中也指出,绿色包装发展的总趋势是生态包装或可持续包装,其主要特点是包装材料生态化、非石油基化,食品包装材料成分无毒化,降低能耗,低碳排放,深化 3R1D,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求。同时,绿色包装产业也是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的振兴契机。因为从全国包装业发展态势来看,如果包装工业按8%的速度增长,其总产值将达到5257亿元,即10个年销售额达50亿元的包装企业集团,这无疑会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七、结束语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在环保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 要想不断地巩固扩大出口市场, 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 必须紧跟“绿色”时代的脚步,积极发展绿色包装。

至此,本文得出结论:(1)快速发展绿色包装,就要加快绿色包装材料和先进包装机械等前沿领域的研发力度,使包装产品从材料选择、产品设计、制造、使用直至废弃物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能坚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原则,从而实现包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需兼顾提高消费者绿色消费意识,因为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是绿色包装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3)可通过发行绿化彩票、引进人才、给予政策优惠等方式来推进我国绿色物流包装的发展。(4)可通过实施绿色认证制度、建立公共联动系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方式来提高行业约束力,积极推动绿色包装向统一化和标准化趋势发展,从而进一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物流绿色发展
绿色低碳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决战“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