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手工宣纸与战国楚文字『一』相遇—朱友舟教授师生泾县考察纪实
2018-12-22高永康
文_高永康
2018年10月25日,著名书法艺术家、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朱友舟教授携诸位学生来到安徽泾县三星宣纸有限公司进行考察、学习。
十几年来,朱老师一直致力于书法的工具、材料研究,坚持每年带领学生前往泾县感受宣纸的深厚底蕴。在参加完在江西文港举办的首届毛笔文化研讨会之后,朱老师就和学生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泾县。宋人杨万里曾有“路入宣城便称奇”的诗句。从宣城西行,由国道205转入省道322,青弋江就一直在视野中了。李白所谓“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的泾川便是青弋江。泾川上游,即是著名的桃花潭,李白曾去访友喝酒,遗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千古名句。在这个以“奇”为胜的地方,能生产世界最大宣纸,就更令人好奇了!带着激动的心情,朱教授一行受到三星宣纸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必良先生和陈总的热情接待。
当天下午,在张必良先生的引领下,朱教授一行参观了宣纸的生产车间。宣纸制作工艺复杂,有一百多道工序,在车间里能映入眼帘的便只有捞纸的水池和未晒干、烘干的半成品。能目睹世界最大宣纸的捞制工序将是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据张必良先生介绍,第二天上午工人将进行此项作业。
4.朱友舟 古诗二首 35cm×35cm 2018
第二天上午,朱教授一行首先前往陈总的工作室,参观了陈总的藏纸,领略了宣纸和手工书画纸的差别。陈总深入宣纸传统,讲解细致,在场学生无不受益匪浅。随后,朱友舟教授一行如约来到进行世界最大宣纸生产的车间参观最具观赏性的捞纸作业工序。现场操作人员共有52人,师傅们各有分工,他们技术娴熟。捞纸过后,还有晒纸、剪纸等复杂工序。每道工序背后都是无尽的汗水,凝聚着无数心血,令人钦佩!三星宣纸厂制作的四丈宣纸,长14米,宽4米,经过晒纸、剪纸等工序后,最后的成品宣纸长13.2米、宽3.6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宣纸。从唐代宣纸开始制作以来绝无仅有,这无疑是载入史册的一笔!
5.朱友舟 山远疑无路 云闲欲就人 70cm×17cm×2 2018
6.朱友舟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70cm×17cm×2 2018
张必良先生亦是书画等传统文化的爱好者与参与者,他提议请朱友舟教授在四丈的宣纸上泼墨挥毫留下墨宝。能在世界最大宣纸上挥毫,每位书法家都应是无比幸福、自豪的,朱教授当仁不让。由于材料、工具等因素的限制,前期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了一段时间,最终在室内进行了简单的试笔、试纸创作。作为学院派书法学科的教育者,朱友舟教授一直进行着书法创作上的探索。他将战国楚系文字融入他的创作,在现场进行了“气”字和“龙”字的大字演绎,两字分两张4m×8m的宣纸书写,为第三天的正式创作预热。从作品看,无论是笔墨节奏,还是楚简文字字势的纵横捭阖都表现得相得益彰,为第三天的正式创作开了个好头,也埋下了伏笔。第三天的创作内容是什么,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这也是大家所期待的。
翌日上午,三星宣纸公司的宣纸制作厂房内供书写巨制作品的工作已准备就绪。出席现场活动的有泾县人民政府的领导、宣城日报社记者、泾县电视台记者、书画世界杂志社编辑以及大批闻讯赶来的书画界朋友。待最大宣纸缓缓铺开,只见朱老师双手紧握特制的大宣笔,蘸墨落笔,自然挥洒,在宣纸上呈现出战国楚文字“一”的古文写法。
老子《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以证万物皆是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这不仅是对最大宣纸顺利制成原因的高度总结,更是朱教授多年来对书法的深度理解。大家借酒助兴,朱教授提议趁着酒劲应书写大草,以助现场浓厚的文化氛围。随着最大宣纸的再次展开,在众人的瞩目下,一幅草书稼轩《破阵子》词一挥而就,布局大开大合,气势奔放纵逸,线条遒劲,气息流畅,可谓颇得稼轩词意,现场气氛达到高潮。待各方合影留念,此次考察活动也接近了尾声。最大宣纸与书法的碰撞是此次活动的亮点。在泾县这个制造传统宣纸,以宣纸文化为主导的县城,书画艺术家的到访也为这个县城提供了不一样的文化氛围!
7.朱友舟 《论语》节录(一) 145cm×32cm 2018
8.朱友舟 《论语》节录(二) 145cm×32cm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