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象》杂志封面女郎形象研究

2018-12-22陈淑萍高春璐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数码世界 2018年3期
关键词:杂志青春身体

陈淑萍 高春璐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印象》杂志是广州数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的高端男性视觉类电子杂志,创刊于2005年,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电子杂志。《印象》杂志的封面图像的组成不是固定的,但由于其读者定位,决定了该杂志大部分封面图像还是由女性形象组成,在126期杂志中,封面中有女性形象的达到了106期,其中以单个女性形象为主的图像达到83期,占比达65.9%。

“封面女郎”这个短语最初出现在1915年的美国的《哈泼周刊》上,一则新闻的标题是《揭开雷克伍德杂志“封面女郎”年度午餐上查尔斯.达娜.吉布森的身份》。在《印象》杂志封面中出现的封面女郎,向读者提供了乌托邦的幻境,向女性提供了效仿形象。

1 《印象》杂志封面女郎身份研究

大多数时尚类杂志封面女性形象,都以“消费偶像”如,影视明星等作为展示对象,而不是“生产偶像”,如女企业家、女科学家等。封面女郎的职业惊人地集中,其中演员最多,占总量的 65%,模特次之,占总量的 21%,歌手位列第三,占总量的 11%,其他职业仅占总量的 2%。

《印象》杂志封面鲜少采用影视明星,在1至126期中,只出现了一位来自美国的脱衣服女郎蒂塔.万提斯,算得上具有一定的观众知名度。但在总数104期中的女性形象中,都是青春俏丽的女模特,也始终逃不开青春这个词。

青春、健康、美丽、性感。青春只是一个成长阶段,每个人都有过,但是在封面女郎的形象上,这个阶段被无限放大了,神圣化了。虽然我们都知道,美不一定是青春,青春是稍纵即逝的,是不可复得的。但是,封面女郎总是选择青春美丽的女性作为展示形象,难免会传递出这样的讯息,青春即美,美即青春。

2 《印象》杂志封面女郎身体审美化

在中国文化中,身体被赋予了一定的特质。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话语来表达对身体的重视,表达身体的神圣性;矛盾的是,我们也会看到很多“舍生取义”故事的描绘。也就是说,中国人的“身”和“心”是分裂的。

杂志封面本身就是一则广告,女性身体在这则广告中也是一项商品。我们不可否认的一个事实是,《印象》杂志的封面女郎也被这一杂志的读者消费了。

在《印象》杂志封面女郎取景中,主要为女性的全景,其占比达到39.6% ,说明杂志对女性的表现方式重点在女性的躯体上,表明其对女性形象的再现过程中将女性的价值更多地定义在身体的吸引力上,仅把女性作为被观赏的对象,女性作为具有独立意识的社会主体,在一次次的被“看”中被否定了。

封面中的女性形象,女性身体通常都是经过专业的化妆技术、摄影技术,后期处理技术等而获得的,尽管看起来十分完美,但却是不真实的。因为,她们不应该被定义为身体偶像的真实映像,而更多的确定它们是完全脱离真实身体而成为共人们观赏、玩味的独立形象。

下面,我们来对比以下《印象》杂志和《男人装》杂志的封面女郎拍摄取景范围。《男人装》从2004年4月创刊截止2011年6月共86期杂志封面女郎拍摄取景范围的统计,在《男人装》封面中,只有一例女性的特写画面。有学者在一项对休闲杂志的广告分析中,发现通常男性都主要突出头像,而女性则主要突出躯体。研究者将这一现象称为“感官主义”,以此术语来描述这些强调男性面孔和女性身体的倾向性。

《印象》杂志126期中,颈部以上的画面(特写)共25期,在该杂志有女性形象封面中占比23.6%,远远超过《男人装》杂志的1%,说明定位为摄影类视觉杂志的《印象》,企图通过区别与其他杂志封面的拍摄手法,来获得特别的“封面女郎”形象,突破“封面女郎”形象在被“看”的前提下,审美化的身体变成一种视觉形象符号。

3 结论

在中国当下的视觉文化背景中,“封面女郎”也是一个突出的视觉文化现象。封面女郎之所以成为当今杂志封面最普遍的视觉元素,是因为女性美在消费社会结构中被经济学法则所操控,青春美的女性形象已经转化为具有视觉吸引力的商品。女性形象的消费者不仅是男性,也包括女性自身。

按照“感官主义”的观点,可以看到《印象》杂志在企图突破对“封面女郎”形象刻板化的定义。

[1]周宪.视觉文化的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夏永玲.浅谈杂志封面设计[J].青年记者,2007(17): 62.

[3]魏昕:时尚女刊封面女郎形象浅析——以《ELLE 世界时装之苑》等为例 [J],东南传播,2014(1):117

猜你喜欢

杂志青春身体
人为什么会打哈欠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杂志介绍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我de身体
青春献礼
我们的身体
青春不打烊
身体力“形”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