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在大学教育中应用及思考
——以《公共政策分析》课程为例

2018-12-22刘雪凤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数码世界 2018年3期
关键词:体验式个体教学方式

刘雪凤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 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体验式教学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之后卢梭自然主义的教学思想以及杜威的经验主义教学思想也都构成了体验式教学思想的源泉。体验式教学不在把教学活动看作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看作提升生命价值的手段。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显性的知识传递为特征,采用外在式输入的设计思路,使教学对象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刺激,通过大脑的记忆和思考内化为个体知识库的一部分。外在输入获得的知识作为一种异化的力量而存在,个体只是出于理性的认知而接受知识,知识由于其内在的逻辑而获得了对个体发生影响的力量。不过个体由于对知识缺乏真切的感知,这些知识总是外在于其心理感知的,无法成为其生命体验的一部分。就像贴在墙上的纸一样,即使贴得再牢固,但总是外在于墙体的,随着时间的流逝,两者就会逐渐剥离开来。外在输入的知识即使获得了个体的强化记忆,如果在其后的时间中没有内化为内在体验,作为“异体”的知识终究要与个体剥离开来。由此可以解释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虽然通过上课听讲和考试等手段获得对知识的强化性记忆,但遗忘的速度也和记忆的速度差不多一样快。很多所谓刻苦认真的学生虽然通过考前的突击获得了高分,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表现出和分数一样的能力。

体验式教学则试图改变知识的外输入模式,希望学生能从自身的体验中来产生知识。在体验中感悟事物、知识和生命,“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工作间,人形成思想,要通过感悟,它是主体对外部知识、信息的深层次的内化”。通过这种感悟,把知识与自身的生命活动结合在一起,融为内在知识结构的一部分,“体验是一种可以生成与体验主体独特的自我密切相关的独特领悟或意义”。这样通过体验式教学而获得的知识不再“外在”的知识依附于个体,而是作为“内在”的知识而伴随其一生。个体也会相应地表现出和知识结构一样的能力结构,这是因为体验式知识本身就是作为一种能力而存在于个体。正因为如此,体验式教学成为一种比较可行的手段在现代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在工科的学生教学中,实验教学就属于体验式教学的一种。虽然课本上已经得出结论,但这种外在知识难以在学生的心中扎根。而实验则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从内心中接受知识。社会实践也是体验式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人文学科的学生来说,由于难以在实验室中进行体验,因此需要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完成对课堂知识的重构。不过就某一门人文课程而言,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难以安排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来体验教学知识,因此如何构建合适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成了一个新的课题。

2 体验式教学在《公共政策分析》课程中的应用

《公共政策分析》属于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如果单纯的课堂知识传授,又难以使学生产生真切的体验。为此很多人开始尝试进行案例教学,案例教学的最大功能就是为同学创造一个模拟情景,然后对这一模拟情境中产生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案例教学的实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们对其的知识与体验相分离的问题。然而,这种教学方式并没完全解决主体与知识对象的分离问题。在解决案例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仍把所要解决的问题当做一个“异己”的对象,主体只是出于学习的需求才要来面对这个异己的问题。虽然通过描述而获得一种情景想象,但“我”仍清楚这仅仅是一种想象的真实,因此我所获得的知识依然是异体性知识,难以内化为我的生命体验的一部分。

基于上述考虑,笔者在《公共政策分析》中设计了一种新的体验式教学方式,使课程教学目标与学生的课堂学习完全融合在一起,学生们不再是单纯地接受外来知识,而是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知识,总结知识,从而消除了主体与知识的分离,实现两者的统一。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把学生分成若干团队,实行团队式考核。行政管理管理专业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培养团队精神,每个人在团队合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不单是理念教育所能解决的,只有通过真切的团队合作的过程才能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对学生实行团队考核不再是一种模拟考核,而是带入到期末成绩的一种考核,使其感受到团队的合作能力与自己的利益密切相关。团队考核的最小考核单位为团队,不再考核个人,个人的表现将被纳入到团队成绩中来。团队考核的内容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团队作业等内容。比如考勤,个人缺勤时团队成绩将会下降。这样每个个体行为不再仅仅影响到个体,还对他人造成了很大影响,从而对其行为产生了一定的约束力。对一个团队精神较强的人来说,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对一个团队精神不强的人来说,他人会对其行为进行约束,从而强化其团队意识。这样学生从其自身的团队合作过程中就会对团队精神有了新的理解。

第二,让每个团队模拟政策情景。政策制定属于公共政策分析中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政策过程其他功能活动的成败。以往在教学中尽管通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展示了政策过程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但总感觉是隔靴搔痒,不能触及学生的内心。因此这次我让每一个团队都要就政策制定所有的环节进行模拟,包括发布议题界定、社会议程、政府议程、政策辩论、政策听证、模拟表决、政策合法化等等环节。同时我还建立了一个课程网站,让每个团队就政策制定的进程及时在网站上发布公告。之所以选择政策制定这个环节作为团队模拟的对象,是因为这个环节最适宜在课堂上展示,尤其是面试这个环节,课堂上的可看性比较强。其他诸如政策执行、政策评估和政策终结等活动则难以在课堂上得到有效展示。

第三,充分开发团队的体验功能,把更多的政策分析功能环节纳入到团队任务中去。从某种程度上说,对政策制定的模拟并非一种完全的体验,因为学生内心中知道这仅仅是模拟,它并非真实,从其而获得的知识仍作为一种异体化的知识而存在。但同学的团队合作过程中是真实的,同学们如何有效搭建一个团队来完成作业则是一个真问题。这样,教师赋予团队的功能不仅仅是模拟政策制定,而且还可以把其他更多的功能纳入进来。比如如何组建一个有效的团队、如何凝聚一个有效的团队、如何管理一个有效的团队。基于这种考虑,我还要求每个团队选出一个队长,找出一个队歌,设计一个团队标志。同时要设计出团队的组织结构,对每个同学给予适当的分工,既要责任明确,又要弹性可调。这种体验方式与模拟情景的一个最大不同在于学生是在一个完全真实的环境中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在化。老师作为体验式教学的引导者,不仅仅要关注他们在课堂上展示的成果,同时也要关注每个团队合作中“背后的故事”。为此我要求每个团队不仅要把课堂作业展示出来,还要求他们把每次讨论后的心得写出来与大家分享,以从中发现一个团队如何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轨迹。

3 对体验式教学的思考

体验式教学作为一种内输入的知识传递方式,在现代大学教育中有着很广的应用价值。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若要进一步获得应用,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第一,分清体验式教学的不同层次。体验式教学分为很多种,一种是模拟体验,一种是真实体验。模拟体验不能代替真实体验,模拟体验只是创造一种相对真实的环境,但学生的主观意识会把知识与真实切割开来,从而阻碍了模拟的效果。因此需要在体验式教学中创造更多可能的真实体验,使其无法进行主观的切割。比如,对于前述笔者的尝试,政策制定属于模拟体验,而议题界定、社会议程则是一种真实体验。

第二,体验式教学不能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体验式教学虽然有其很大的功用,但仍有其局限性。由于这种教学方式过于注重学生的自身感受,可能会忽略了知识的理论提升。同学们可能从这种教学方式中获得的只是一种碎片化的知识,无法形成一种有效的理论体系。显然理论的系统化对于同学们理解事物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通过体验而获得的,更多的知识是靠一种逻辑的力量而显现其价值,可能无法与现实取得直接的联系。对于很多基础性学科来说尤其如此,因此传统教学在现代大学教育中仍是处于基础性地位。对于体验式教学来说,我们只有明确了其局限性,才能够发挥其有效性。

第三,体验式教学需要服务于教学目的,不能为体验而体验。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为改革而改革。由于体验式教学可以在课堂上创造出一种热热闹闹的场面,使课堂气氛显得较为活跃,因为也得到很多教师和教学专家的青睐,一时间也是风靡很多大学课堂。但根据很多学生的反馈,很多体验式教学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学生当时觉得很有趣,但事后一回忆,根本知不道自己学到了什么知识。本来想利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产生更大的附着性。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体验的却是如何表演地更好,仪态、仪表等方面给予学生的记忆最深,但知识本身却被忘却了。因此,在涉及体验式教学时一定突出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另外,体验式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有较深的印象,但对一门学科来说,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本身也是知识的一部分,学生也需要从整体上对知识进行理解,而这方面的知识都是体验式教学所无法做到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明白体验式教学的适用范围,而不是不加辨别地使用这种方法。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49.

[2]陈柏清.体验及其生成[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2(2).

猜你喜欢

体验式个体教学方式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浅析水墨画体验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