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12-21
摘 要: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成效为中心。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自2010年实施“卓越计划”以来,深入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将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课内外的教育策略统一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主线上来,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切实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关键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工程教育教学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學习成效为中心。高校本科教育的使命是致力于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其全面而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是培养诚实守信、勤奋实干、学习和实践能力强、职业素养优良的,具有广阔视野、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各项教育活动的设计均要充满“每个学生都可以造就”的思想,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以培养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成人的能力为主线,鼓励和帮助学生发掘自身的最大潜能。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自2010年实施“卓越计划”以来,深入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将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和课内外的教育策略统一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主线上来,聚焦学生专业能力、创新素质和品德修养,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全新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聚焦问题—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人才培养忽略了学生本体的存在,严重缺乏对学生主体地位及学生发展应有的尊重和关切。学校在培养目标制定、课程体系设计、教学过程实施等方面与企业存在脱节,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完备性,忽视了工程的系统性、整体集成性和实践体验性,培养出的学生工程能力存在不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行业、企业的需求存在差距。自2010年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来,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建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体系,突破制约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障碍,坚持问题导向,积极转变观念,探索出一套完整的以“一条能力主线、两级实现矩阵、三段式合作教育”为特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品行、能力、知识三个维度协调发展的原则,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从社会需求和学生成长需要的能力素质出发,以一条能力培养主线架构整个课程体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将专业培养标准、教育实现方式和教学实施效果相关联,实施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整合,实现了从知识体系到工程能力,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连接式培养,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深入推进—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建立协同融合机制,构建起全员育人教育体系。形成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工作目标,以全体师生员工投入到育人工作为工作原则,以全员育人、覆盖各个教育环节、运行机制为工作架构。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思想困惑、学业困惑、心理困惑以及职业发展困惑,积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指导、心理辅导以及就业指导工作。以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目标,建立教书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融合机制,形成人才培养合力。通过导向、激励、约束、反馈机制营造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深化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强化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按照确定培养目标—探索能力素质主线—构建知识能力体系—制定培养方案—整合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实施教学改革—检验培养目标—不断调整各培养环节的系统工程思想,从工程知识、个人素质、团队能力三个方面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开展成果导向的教育,反向设计课程体系,建立了一套基于实现矩阵的课程体系设计及课程整合方法。由培养标准一级指标、课程模块及课程、培养标准实现程度构建一级实现矩阵,实施课程体系的设计和整合,驱动课程体系的各类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由培养标准二级指标、课程教学环节、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构建二级实现矩阵,实施课程教学的设计,驱动课程的各类教学改革实践。
面向学生的未来发展,实施“学校课程+校企合作工程实践课程+企业实习”的三段式合作教育模式。与燕山石化及中关村软件园等企业合作开展工程实践课程,在学校课程与企业实习之间架起了桥梁,校企合作从共建师资队伍、制定培养方案,到建设各类课程、实施企业实习、指导毕业设计,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企业实习拓展到一百余家企业,实现了“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三位一体,与北京地铁供电公司等企业形成了“课程—实习—就业”一体化的定制式人才培养机制,扎实地推进了能力导向培养模式的实现。
建立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教学评价及持续改进机制。为了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成长与进步,采取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等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能得到引导和鼓励。采用系统工程和控制理论的思想构建了三回路反馈控制的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体系,突出以培养目标、毕业要求、指标点、教学要点等为目标的教学过程设计及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三个层次构建三个反馈控制回路,实施教学过程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
立足于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构建学生科技活动及科技竞赛平台和体系,培养并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素养。通过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或调查研究方案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开展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自主创新设计及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践活动及科技竞赛,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建立国际联合培养机制,开展中法合作办学,建立学分互认和资格互认机制。与法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学院等建立了长效稳定的合作机制,合作方式有学生交换、大学四年级学生到法国做毕业设计、开展“3+1+2”的6年本硕联合培养项目等。国际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软环境,关注学生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各种方式在学生中开展成长成才教育,每年评选学校“十佳学生”和“励志之星”“最美石化人”“信息先锋人物”等优秀学生典型,为学生树立了做人做事的榜样。
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对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和专业美誉度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学院与中关村软件园、燕山石化分别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2012年,开始与北京地铁供电公司、通号公司开展了定制式培养;2015年,与航天二院等单位合作开展了定向式培养;与中软国际、艾默生等企业也建立了校企联合定制式人才培养新机制。自动化和计算机专业先后于2016年、2017年顺利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学院在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成果在全国高校同行内产生示范效应,学院领导和专业负责人受邀在国际、国内重要会议上作大会或专题报告,以接待来访和应邀到外校作报告的形式向全国二十多所高校介绍教改经验,推广应用。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和世界CDIO大会等高水平期刊或会议论文集发表与成果相关的教改论文十余篇,并得到了《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栏目、中青在线、《北京考试报》《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杂志和《中国软件园》杂志等媒体的宣传报道。
取得实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已在学院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和测控技术与仪器等专业推广应用,每届覆盖400多名学生,总计3,200余名学生。对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突出、专业知识扎实、团队协作良好、工作态度踏实,用人单位对学生总体满意率高达98.77%。符合社会需要,突出工程能力的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社会需求导向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就业质量明显提高。
“以學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满足了学生的成长需求,使学生在学业发展、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学风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在专业能力和创新素质方面,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蓝桥杯”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机器人锦标赛等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并获得2017年首都高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一等奖,2018年首都高校“创青春”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在品德修养方面,学生班级连续三年入围北京高校“我的班级我的家”优秀班集体评选活动前25强,自112班和自141班获得“北京高校优秀示范班集体”荣誉称号(2014年、2016年),测121班荣获“北京高校十佳示范班集体”荣誉称号(2015年);学生党支部连续三年获北京高校红色“1+1”示范活动奖项,其中自测学生第二党支部于2017年获二等奖。
总之,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通过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了高校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有效做法,并取得丰硕成果,不仅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程教育改革和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面走在前列,而且培养的毕业生很好地满足了社会需求,为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 责任编辑:于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