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社会环境中幼儿养成教育的变化与适应

2018-12-21梁春曹蓉

教育界·上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幼儿

梁春 曹蓉

【摘要】对于幼儿的教育,其实最重要的并不是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应该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在幼儿园中,教师一定要认识到习惯养成的重要性,认识到对幼儿实施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文章针对新社会环境下幼儿养成教育的内容与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新社会环境;幼儿;养成教育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学前教育专项(XJK16BXQ04)。

社会在不断发展变化,新的社会环境给幼儿教育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社会环境步入全面网络化的环境。而从其他方面来讲,教育事业需要不断完善,更加关注幼儿教育。家长对于幼儿教育也更加重视。而从社会需求角度来说,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不仅仅是看重科学文化知识,对于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也更加重视。在这样全新的社会环境下,幼儿教育就需要关注养成教育的变化,调整教学活动,适应全新的社会环境形势。

一、关于新社会环境中幼儿园养成教育的内容与变化

(一)在新社会环境下有关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

在新社会环境下,养成教育不只是教育中的一个单一体系,它包含着很多方面的内容,比方说对社会公德的教育,对言谈举止的培养,以及对待人接物的引导等等。这些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

1.道德习惯。在幼儿园的养成教育中,对幼儿良好道德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这种道德习惯主要是指幼儿能够在自己的道德意识支配下,做出比较稳定而持久的良好道德行为。

2.学习习惯。幼儿园是幼儿最早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因此,对幼儿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对于幼儿而言,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是指幼儿能够在反复练习和重复巩固的情况下将这种习惯变成自己内心需要的一种行为方式。

3.生活习惯。幼儿园阶段是养成习惯的关键阶段,在幼儿园中所学习到的内容和养成的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人的一生。而对于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则是培养幼儿的日常饮食习惯、起居习惯、卫生习惯以及消费习惯等等。

4.劳动习惯。这里劳动习惯的培养,就是要让幼儿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积极地参加劳动。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幼儿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

5.行为习惯。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幼儿园养成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这个阶段所养成的行为习惯将会伴随人的一生。因此,幼儿园的教师一定要注意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从而为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新社会环境下幼儿养成教育所发生的变化

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下,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各种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幼儿园的养成教育发生了一些变化,其教育方式、教育目的都发生了改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更加注意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新社会环境中,幼儿园在幼儿的养成教育方面,更加重视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中,要想加强对幼儿的养成教育,就必须为幼儿塑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比方说,为幼儿提供整洁、干净的活动室,加强对幼儿园环境的塑造等等,这些环境对于幼儿会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幼儿正处于学习、模仿心理最强的时期,所以幼儿园教师要非常注意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避免给他们带来不好的示范作用。

2.更加注意在养成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以往的幼儿园养成教育中,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养成教育都太过于保守,也没有注重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但是,在新社会环境中,幼儿园的养成教育发生了变化,幼儿园的教师更加注意在养成教育中按照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育。幼儿园的教师不管是在给幼儿讲道理还是在为幼儿提出行为规范要求时,都会优先从幼儿的年龄和身心发育特征出发。比方说,在培养幼儿讲文明、懂礼貌时,教师也不会再对幼儿讲道理,而是告诉孩子们“见到老师、同学问声好,做个懂礼貌的好宝宝”“我们都是讲卫生的好宝宝,所以我们不会随地吐痰,不会乱扔垃圾”等等。

3.更加注重创新。在传统的幼儿园中,所设置的课程都比较保守,幼儿园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敢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对已有的课程不会进行创新。而且,某些幼儿园中的教师资历不够,很多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虽然他们的知识比较丰富,但是社会阅历比较少,教学经验不够,缺乏对新社会环境发展的把握能力。这样一来,幼儿的养成教育就无法收获好的成效。但是,在新社会环境中,幼儿园中的教师开始打破传统的枷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开始进行创新,充分地利用身边的优势资源来引发幼儿的兴趣,加强对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使幼儿能够张扬自己的个性,学会懂礼貌,学会讲卫生,学会对同学友爱,帮助他人。

二、关于适应新社会环境的幼儿养成教育具体方式

(一)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良好习惯

幼儿的习惯养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家庭和幼儿园。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该注重对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有句话说,生活就是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事情都是可以用来教育的。不管是平时的琐事还是家长的生活习惯,对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都有影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必须时刻注意到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帮助他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让幼儿能够养成按时吃饭、按时睡觉、饭前便后洗手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适当地让幼儿学会劳动,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在幼儿园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幼儿学会乐于助人,促进他们集体意识的养成。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按照相关要求创编一些好记又有趣的儿歌,让幼儿在学习儿歌的同时能够受到教育。比方说,在培养幼儿讲文明、讲礼貌时,就可以创编《好宝宝》儿歌:“小朋友,上学了,看到老师问个好,遇到同学笑一笑。讲文明、懂礼貌,我们都是好宝宝。”这种儿歌的方式,能够加深幼儿的理解,从而使得养成教育能够收获更好的成效。

(二)借助游戏活动来进行养成教育

一般来说,幼儿的年龄太小,不能很好地理解常规的说教,相反,他们通常更喜欢游戏式的课堂。因此,幼儿园的教师就可以充分地根据幼儿的这些特点,改变教育方式,通过游戏活动来进行养成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幼儿能够在扮演中了解到习惯的重要性。比方说,“买东西”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与人讲话要有礼貌;也可以开展“乘公交车”的游戏,让幼儿学会在坐车时懂得为年迈的老爷爷、老奶奶让座,做个乖巧懂事的好宝宝。这些游戏,就是将养成教育渗透在角色扮演中开展的,让幼儿能够在角色扮演中对良好行为习惯进行更深刻的了解和巩固,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及时、准确地给予评价

良好习惯的養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他们通常需要通过外界的评价来判断自己的行为,从而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及时、准确地评价幼儿,对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充分地认识到这一点,对幼儿的实际行为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比方说,当幼儿在吃饭前主动洗了手时,教师或家长就应该及时进行表扬,如“你真是个讲卫生的好孩子!”这种称赞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幼儿的自信与自尊,幼儿也会因为教师或者家长的表扬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优点。而若幼儿做了某些不正确的行为时,教师或家长应该及时地给予有关期望的评价,不能呵斥他们。比方说,当幼儿把垃圾直接扔在地上时,教师或者家长就应该说:“清洁工阿姨和叔叔可辛苦啦!我们应该学会帮助他们哦,而且,大家都喜欢讲卫生的好孩子呢!我们一起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吧!”这样的言语不仅不会对幼儿的内心造成伤害,还会让幼儿在这样的鼓励和期望中改正自己的行为,从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总之,在新社会环境中,正确地评价对于幼儿的习惯养成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结束语

幼儿园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当前全新的社会环境下,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和幼儿园的教师应该重视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在新社会环境中,养成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张琼.浅议幼儿园对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J].科技经济导刊,2017(29):130.

[2]张敏.幼儿养成教育实践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5(15):122.

[3]黄孝莲,刘顺祥.关于幼儿养成教育的思考[J].领导科学论坛,2015(03):55,64.

[4]朱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1):115.

[5]董凤华.润物细无声——幼儿养成教育的践行[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3(02):101,180.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民族高校大学生价值观认同教育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