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方式解读

2018-12-21甘增桃

教育界·上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误区小学数学教学建议

甘增桃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中,需要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针对小学生生理与心理特征,创设一个适合小学生学习发展的情境,是目前小学数学教育之中的重要工作。文章对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方式做了基本的解读,并指出其问题与误区,提供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对广大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方式;误区;建议

一、情境创设在小学数学教学之中的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创造一个所谓的“情境”内容,再以一种很直白的方式将问题抛出,跟着就将情境扔到一旁,直接奔问题答案而去。这种情境教学模式不过是虚有其表,其实质仍是传统教学模式之中的灌输式教学方式。

为何不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妥当地利用情境教学呢?我认为始终是一个观念的问题,即许多教师并未明白为何要进行情境教学,而情境教学的目的又是什么,情境教学的存在是否仅仅是为了给传统教学模式添点“花样”,或是将传统教学模式“包装”一下,使之在表面上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我看不然,情境教学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手段,其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它能够有效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的内在需要;其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学习的过程;再者,帮助学生切实解决问题,牢牢掌握理论知识;最后,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情感态度的进步。

综合以上几点来说,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情境创设有其基本的原则,即建立在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上。而错误情境教学现象的出现,也是小学数学教师追求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这一内在需求的缘故。如果情境创设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不能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和切实掌握数学知识,不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与能力的培养,那么便是一个伪造的情境教学模式,不具备情境教学模式的真实性。对于这种情境教学模式,我们必须予以摒弃。

二、情境创设的误区

(一)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说,不能仅仅将情境创设视作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对情境创设的内核与重要因素视而不见;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也不能粗浅地停留在“内容+练习”的表象之上。利用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是重要的因素,但将情境与习题进行捆绑,则是对情境教学模式内核的曲解。例如,现在很多小数数学教材或练习之中会加入许多闻名的卡通形象在其中,通过卡通形象来设置情境,但这种情境也只是粗暴“卡通人物形象+习题”的模式,短时间内或许还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时间长了会使学生产生一种不伦不类之感,继而丧失学习的兴趣。

(二)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之中,情境创设必须与学生的生活认知水平保持一致,问题内容也应该与学生的兴趣相吻合,不能设计一些完全脱离学生认知水平的内容。例如在“一笔画”的教学之中,教师会截取生活中的一個区域用以设计一个平面图,要求学生依照“一笔画”的内容,设计一个“不重复、不遗漏”的路线。简单来看,这个情景毫无问题,内容设计也合情合理,更重要的是与教学内容相切合,既体现了效率,又优化了结构;但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则不然,起码在他的思维未能进步到成人的角度时,他不会理解这种情境的意义,也不会投入到情境教学之中,他只会想“为什么要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由此对问题内容缺乏兴趣,难以真正投入教学之中。

还有一些教师在“一笔画”教学内容的情境创设之上的做法就十分聪明,他仅仅要求学生利用“一笔画”的原理绘出任何动物即可。在学生完成这项任务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其中的规律进行总结,这样的情境设计既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也容易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含义,在激发学生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上具有较大的优势。

(三)与生活内容相悖的情境创设

与生活内容相贴合是情境创设的基本,这也意味着情境创设的内容不能与生活内容以及生活常识相悖。目前,在许多小学数学的教材之中情境创设的内容大多流于敷衍,动辄“龟兔赛跑”“蛇鼠一窝”,至于阿猫、阿狗、小鸡、小鸭更是层出不穷,所涉及的人物也尽是小明、小红、小刚之类,其内容虚假,结构重复,学生稍微有些常识或自我意识便会对这些内容产生置疑,导致无法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虽然情境创设的基本要素是“虚拟”以及“假设”,但这并不等同于“虚假”与“胡编乱造”,情境创设的内容应当与学生的生活常识相符,尤其是对于数学这样一门逻辑性较为严密科目而言,情境创设的内容愈发要注重其真实性。

三、情境创设所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首先,需要具备“真实性”,也就是说保证情境创设的内容要符合客观事实,不能因为教学内容的要求就“胡编乱造”。教学内容与情境内容应该做到有机地融合。

其次,要注重情境创设的“数学性”。情境创设的内容必须建立在当前章节的教学知识基础上,剥离了数学知识的情境创设并非数学教育。这就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的,利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做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但又不能完全将数学代入生活之中。

再者,情境创设必须具备“发展性”,保证学生在对情境内容进行思考的同时,能够顺利地延伸到对课程知识内容的联系之上,以帮助学生切实理解课程内容,继而解决情境问题。在这个问题之上,可以妥善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视频、录像、动画等方式来进行情境创设,在感官上丰富学生的认知。“发展性”的内容往往会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操作的内容,那么就需要教师进行组织与引导,合理利用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深化学生在知识内容之上的认知。

最后,情境创设的“吸引力”,即情境创设的内容要富有趣味,且具备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这种吸引力是基于对学生数学学习现状的一种改良,其形式要新颖,内容要创新,关键在于迎合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以此在学生与数学学习之间搭建一座桥梁。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情境创设必须保证其“真实性”,这是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与必要条件;在此基础之上,对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数学性”要有所侧重,这是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本质内容;而对“发展性”内容的渗透则是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基本导向;最后需要提升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吸引力”,发挥情境创设教学方法的优越性。只有综合以上四个要素,才能创造出符合小学生基本特征的情境,继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甄晓慧.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聊城:聊城大学,2017.

[2]张元勋.创设课堂情境,激活数学思维——浅谈小学数学情境教学[J].学周刊,2016(24):251-252.

[3]刘娟娟.小情境,大智慧——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的价值和原则[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0,26(01):44-48,122.

猜你喜欢

误区小学数学教学建议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三代人的建议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