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8-12-21张燕
张燕
【摘要】阅读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语文试题中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在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更突显出它的重要性,但是阅读的教学也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在新课程理念下,怎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是众多语文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在分析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从学习的层面分析,语文的学习与阅读紧密相连,通过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知识、拓展思维、丰富想象力,并取得优秀的语文成绩,也有利于学生在其他学科中的学习。从生活的层面分析,阅读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完善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水平。但是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理念下当前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许多的问题,下文从分析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就相应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一、浅析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受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教学时片面的追求成绩,将语文阅读的学习与教学进行格式化,将本是自由自在,无关方向的事物确定了一个明确的目标,让阅读的教学偏离了初衷,因此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1.实行框架阅读
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就必须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自己感悟、自己思考,通过细细的品位与层层的推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可以说自主阅读是学生进行语文阅读学习的窗口,也是学生学好语文阅读的前提。但是通過实地的调研我们发现,许多的中学语文教师不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经常为学生制定一些条条框框,例如“你认为这篇文章应该从哪个角度开始阅读”,“你应该在读完这篇文章后获得这样的道理”等,教师用这些条条框框为学生的阅读订下了基调,从表面上来看是为学生的阅读确定了一个大体的方向,让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能够正确的阅读,不至于跑偏,但其实教师这样的行为极大地消减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对阅读不再满怀希望,让阅读失去神秘感,学生根据老师的话语就可以推测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因为在阅读之前已经对文章有了大体的了解,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注意力也不会完全的集中,也会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思想不自觉地朝着老师引导的方向靠近,让学生自己的思维得不到拓展,阅读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2.不注重学生的思考成果
当下的中学语文阅读的教学存在的另外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师对于阅读的指导存在误区,阅读本是以学生作为主体的学习活动,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引导。进行阅读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当下的中学语文阅读的教学中,经常出现老师的思想与观点取代学生的思想结果,教师对学生的阅读与思考的结果不怎么注重,不注重学生思维的发散,而是只要求正确的答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你这样的思想不对,鲁迅的这篇文章中讲述的就是家乡的怀念”,或是当学生请求教师为自己思考的结果进行评价或是指点时,教师看不到学生思想的闪光点,认为学生缺少社会经验,对于作品的看法与见解不可能深刻,因此在学生提出某一个看法时,并不理智地分析,而是在第一时间进行否定,“我认为,你这样理解可能会比较好”,是教师对学生的最普遍的教导,由此可看,教师对学生思考结果的敷衍与否定,是学生阅读的自主性下降的一大重要原因。
3.不注重日常的积累
阅读能力的提升不能做到一蹴而就,需要时间的沉淀与积累。但这个积累应该是宽泛的,也是细致的,是深刻的,也是简单的。在日常的阅读中,学生既要积累好词好句,也要通过实际的应用积累阅读的技巧以及方法,更要将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及时地记录下来,例如领悟到的作者的思想等。但是结合当前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以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学生对于日常知识积累的意识欠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没有经常地引导或是提醒学生做好日常的积累,学生没有养成积累的习惯,在进行阅读的教学时,教师多是锻炼学生的阅读速度或是阅读的方法,但是却忽视了实际的应用,学生无法通过实际的应用让阅读能力得到有效的积累,这样的阅读颇有“走马观花”意味,既浪费了时间,也没有积累到阅读的经验,阅读能力的提升更是无从谈起。
二、探究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1.改变指导观念
从某种程度来说,阅读应该属于学生与书籍之间的交流,教师只为两者之间的交流做简单的引导,如此才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思维境界,将自己全身心陷入阅读中去,体验到阅读的乐趣,提升阅读的能力。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之下,初中语文教师对于阅读的教学,首要的改进措施就是改变自己的指导观念,不能让学生的阅读变成自己的阅读,不能将自己的思想与阅读的体验强行灌输给学生,而只是在学生阅读之间或是阅读的过程中给予简单的引导与恰当的建议,要学会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感悟、自己推理、自己解决。
2.给学生创建阅读的空间
中学的学生因为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所以课业繁重,用于阅读的时间很少,基于此,就需要语文教师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主动地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的资源。在为学生创建阅读空间方面,语文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设置“班级小图书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或是组织班级内的学生将自己认为值得一读的课外读物带到班级,放置到班级内部,供学生交换阅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资源,也可以合理安排语文的课程,每周为学生提供一到两节阅读课,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另外,中学的学生学习压力大,在放学回家后经常需要面对许多的课外作业,能够阅读的时间往往很少,因此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均衡学生的应试课程的学习与阅读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一些阅读的机会与时间。
3.鼓励学生课外阅读
在中学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教学现象,就是教师将学生的课外读物视为“毒物”,认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件与学习无关的事,认为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不仅会消减学习的时间,也会为课外阅读而分心,影响到“正规课程”的学习,因此经常会出现老师没收学生课外书籍的现象。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教师应该改变这一理念,正确思考课外书籍与语文阅读之间的关系,要认识到阅读对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善于阅读的学生语文的学习成绩普遍不会太差,因此语文教师对于语文阅读的教学策略,应从鼓励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开始,正确的理清课外阅读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并巧妙地利用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4.提升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
阅读虽然是学生与书籍之间的对话,但是教师合理的指导依然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概念下,教师应该整合有效的教学资源,在生活中寻找教学的素材,在课堂中转换教学的形式,不断地探索与完善阅读教学的能力。例如在语文课前的阅读准备工作中,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对需要讲授的阅读内容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的方式,灵活使用多种指导方式,比如可以充分利用情境式教学,给学生创设出一个具体的阅读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阅读中去,并且时刻提醒学生进行积累,对于阅读中遇到的好的词句以及触动自己的地方进行及时的记录,另外在平常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会为学生讲授一些阅读的技巧与方法,在讲述完毕后,一定要引导学生尝试着运用,将阅读的技巧使用到具体的阅读习题中去,让阅读的学习收到实际的效果。最后,教师一定要明确阅读是自由的,学生的思想也是自由的,每一个思想都有可取的地方,对于学生在阅读中冒出的新奇的点子或是一些感悟不能一票否决,不能用习题的标准答案判断学生的对错,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在不扼杀学生思维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主旨,提升阅读能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树立起一个明确的教学方向,理清教學观念,认识到学生为阅读活动的主体,书籍是阅读的载体,教师是阅读活动的引导者,中学的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看待语文与阅读的关系,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言,多积累,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邓主芳.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1):92-93.
[2]王菲.分析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4(19):101.
[3]付瑶.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1):193.
[4]李本友. 文本与理解—语文阅读教学的哲学诠释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
[5]李军. 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现状、意义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6]周雷. 新课程理念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误区及对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
[7]张科杰.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构[D].扬州大学,2007.